第一集《清水綠岸》——守護三江源,讓源水充盈;踐行河長制,讓河水清澈城市清新!
青藏高原的三江源,39.7萬平方公裡,18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原溼地生態系統,維繫著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水生態安全。
7月,當地不少牧民選擇在這個季節轉場。38歲的噶甲爾·吐旦旦巴幫助才讓家的羊群渡過河灘,在河道一公裡外的地方搭建新家。這樣做是為了保護植被,讓羊群避開河道。
曾經,由於無序的放牧、採礦、盜獵,這裡的生態鏈遭到了嚴重破壞。當地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銳減,草地退化沙化明顯。後來,當地持續多年實施退牧還草、以草定畜、控制礦產開發等舉措,這片高原之地慢慢美景重現。
見到家鄉生態逐步改善的,吐旦旦巴2003年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生態保護工作人員,身體力行地保護著長江水源。
踐行河長制
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深圳,當地民眾也參與到了水生態保護行動中。48歲的鄧志偉,來深圳整整30年了。自從當上民間河長,每天走河巡河,成了他最大愛好。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經濟迅猛發展、人口密集增長的過程中,環境汙染問題也凸顯出來,城市中的河流成為重災區。茅洲河是珠三角地區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治理難度大、治理任務緊迫。2013年,茅洲河保衛戰打響,截汙、清淤、活源、固堤,這是一場全面系統的綜合整治,治理的力度和進展也創造出新深圳速度。
2015年,國務院頒布水十條,治水成為國家重要民生工程。
2018年,中國全面推行河長制,全國省市縣鄉村共有120多萬名河長。民間河長發現河流汙染隱患,會直接向河長反映,迅速解決問題。
現在,保護水生態越來越成為了一個全民行動。2019年6月30日,曾經被取消了13年的龍舟賽,在深圳市茅洲河上重新開賽。
清澈一灣河水,清新一座城市。這是每個人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我們共同傾心守候!
第二集《藍天白雲》——從「酸雨之都」到「循環經濟生態城市」,長達七年的堅持,只為守護藍天!
從「酸雨之都」到「循環經濟生態城市」
貴陽鋼鐵廠,位於貴陽市中心。作為第二代貴鋼人,戴賓對曾經發生在貴陽的汙染有著特別的記憶。那時,貴鋼廠區排放的滾滾煙塵,經常被周圍的居民投訴。天空,總是被黑的或黃的煙籠罩著。
戴斌和父親
1998年,國務院劃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貴陽赫然在列。一場與二氧化硫的決戰在貴陽展開。貴陽汙染大戶,鋼廠、電廠、水泥廠首當其衝。
戴斌現在工作的廠房
十多家汙染大戶相繼搬出市區;一批高能耗、高汙染的小企業被關掉。城市燃料也從用煤為主變為用氣為主。作為市區最後一個工業汙染大戶,貴鋼於2013年底搬遷。
如今的貴陽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貴陽的空氣品質已得到徹底改觀,躋身全國空氣良好城市。
7年堅守 見證霧霾到藍天的改變
2013年年初,中國北京、河北等地遭遇持續霧霾;10月以後,霧霾又蔓延開去,從華北到華南無一倖免。
同年,中國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一場史無前例的藍天保衛戰在中國大地上打響。
也是在這一年,北京市民鄒毅開始每天手機拍照記錄天氣情況,這一拍就是七年,見證了北京空氣品質的變化。
鄒毅
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技術、智慧向大氣汙染防治匯聚,共同行動。公眾的環境意識不斷提高,「同呼吸、共奮鬥」成為全社會的行為準則。
2013年以來,是中國大氣汙染物歷史排放量下降最快時期。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環境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想要了解更多節目內容,請關注11日晚20:00,央視一套大型紀錄片《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