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這個暑假就要過去,現在高二年級的同學們馬上就要進入準高三啦。其實,從這個暑假開始,大家都已經進入高三預科,開始第一輪複習了。可以說,一輪複習質量的優劣,將直接決定你整個高三的學習質量,或者說決定你明年高考的成績。既然如此,那麼一輪複習如何有效複習,將功夫用在刀刃上呢?今天彭老師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高三第一輪複習,拉的戰線較長,是從這個暑假到春節前,大半年的時間。教學任務是按照考試說明,逐章逐節、全方位、多角度地掃描知識點,打基礎,掌握物理問題的基本分析方法,為第二輪和第三輪複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按照往年的教學情況(其實今年也是如此,不會有什麼變化),上半學期(從9月1號開學到11月中旬),我們物理複習的是高中物理動力學的內容,即:直線運動、相互作用、牛頓運動定律、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航天、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機械振動、機械波,共九個模塊的內容。剩下的主要是電磁學內容,再加上熱光原的內容,是高三下半學期(從11月中旬到明年的1月中旬左右)要複習的內容。
我們先來說說高中物理動力學的複習策略。動力學9個模塊內容的重點是:牛頓運動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這也是我們解決物理問題的三大解題思路:動力學、功能和動量。請大家在學習這三部分內容時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精力。下面我們針對每一模塊的內容逐一說說它的學習要點。
直線運動,很少單獨出題,主要是和其它內容結合在一起考查。該模塊內容三個重點:一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論的靈活選擇與應用,二是三類基本圖像(x-t、v-t和a-t)。三是追及相遇問題。
相互作用,重點之一,彈力摩擦力大小計算和方向確定,特別是摩擦力。f=μN的適用條件是滑動摩擦力和最大靜摩擦力,其中N是正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最難的是靜摩擦力,難就難在它的大小和方向的可變性,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重點之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的動態矢量三角形和正交分解;重點之三,共點力的平衡問題。
牛頓運動定律,重點是第二定律的熟練應用。但在求力的時候,一定要想一想用不用牛三定律去轉化。牛二定律的應用包括:兩類基本動力學問題、力的瞬時性作用問題、超重失重問題、連接體問題、臨界與極值問題、還有我們的三大模型——板塊、彈簧和傳送帶。
曲線運動,本章的重點內容是,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合成與分解的典型應用實例——牽連速度問題,兩類典型的曲線運動——平拋運動與圓周運動的規律。圓周運動中的水平面內和豎直面內各種常見的模型,特別是豎直面內的繩模型和杆模型中關於臨界條件的把握。
萬有引力與航天,重點內容是:重力與萬有引力的關係、環繞天體(各物理量定性比較和定量計算)、中心天體質量和密度的求解、同步衛星、三大宇宙速度、變軌問題、雙星問題。同時也請大家關注這些熱點問題:引力彈弓效應、拉格朗日點、微重力現象、引潮力(潮汐現象)、洛希極限、黑洞問題等。
機械能守恆定律,重點內容是:功(計算、正負功)、功率(瞬時、平均、兩類機車啟動)、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公式、條件、應用)、能量守恆定律和幾個常考的功能關係。能夠應用功和能的思想和知識去解決動力學問題,是對我們學物理人的基本要求,這方面的功夫必須要熟練和紮實。
動量守恆定律,本章基本知識點不多,就兩個概念——動量和衝量,兩個規律——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但其綜合性和難度之大,是前面任何一個章節都比不了的,這一章的問題的解決要用到前面學過的所有動力學內容,因此,請大家在學習這個模塊時,一定要格外重視。本章重點是動量守恆定律和幾個模型:三類碰撞(完全彈性、完全非彈性、非完全彈性)、板塊模型、子彈打木塊模型、爆炸與反衝模型、人船模型、彈簧模型、某一方向上動量守恆的常見模型。
機械振動和機械波,這兩部分內容在高考中是非重點,其難度和綜合性也較小,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機械振動的重點內容:振動圖像、彈簧振子和單擺(各物理量大小比較或變化情況判斷、周期公式)、共振(條件、簡單應用)。機械波的重點內容:周期(頻率)波速波長的關係、波動圖像(各物理量大小比較或變化情況判斷、與振動圖像結合)、波的特性(幹涉、衍射、都卜勒效應)。
最後再強調一點: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始終把握物體的運動情況是由其受力情況決定的這一原則,從而進行受力分析,運動性質分析,從功和能的角度、動量的角度、動力學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彭老師對高三一輪複習中動力學內容的學習建議,希望能幫到廣大的高三學子,我們共同努力,來學好高中物理。
想了解更多關於學習生活的諮詢,請關注「北京新東方學校中小學一對一」網站,更多精彩等您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