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康
「千軍萬馬過獨木,摩肩接踵登華山」的高考終於落下了帷幕。第一次執教高三物理,剛開始時,不知從何處下手,對於高考怎麼考,高考怎麼複習,一片空白。幸運的是搭檔王老師對我悉心指導,讓我迅速成為一個合格的高三物理老師。結束了高考前的忙碌,終於有時間靜下來整理一下一年來的高三物理教學工作。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不奢望成為名師,但也希望通過反思、總結,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對於高三的總複習,年輕教師有以下三點看法:
01複習是一個提高、強化物理素養和能力的過程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養分為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維度,又有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總複習時的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素養,強化學生能力為目的。通過知識的講解、習題的訓練達到目的。
在複習電流表、電壓表的改裝時,我們可以先從電阻的測量引入,這個知識點初中就已經掌握,學生容易理解。在講完伏安法測量後,我們可以提出特殊測量電阻的方法,如果只提供電流表或只提供電壓表,另加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我們如何測出未知電阻?學生對串聯、並聯電路的電流、電壓特點已經掌握,我們只要適當引導,他們就能想到利用已知電阻的電流、電壓來代替未知電阻的電流、電壓,也就能想到用以下電路圖測定未知電阻。
我們可以看出虛框部分就是電流表與電壓表的改裝。這樣一來既可以複習測電阻這個實驗,提高學生實驗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分析綜合能力。而且在複習過程中合理過渡,學生易於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複習是一個簡化的過程
複習是一個簡化知識的過程。在新課教學中我們的要面面俱到,主要表現為一是知識面要面面俱到,二是一個知識點分化為幾個小知識,每個小知識點都要求我們嚼碎嚼爛的講。而高三高考複習是針對高考,針對性很明確。而高考是一個選擇性的考試,高考試題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雖要我們把高中三年所學的知識點提煉一遍,根據高考考綱,把不作要求的知識點,大膽刪除,讓複習教學更具針對性。像選修3-1中的電動勢,新課要求理解電動勢的概念,要理解電源內部非靜電力做功。但高考時,對電動勢的概念不需要掌握,電源內部非靜電力做功也不作要求。所以我們複習時只要在閉合迴路歐姆定律中引入電動勢就可以了,不需要對電動勢的概念、電源內部非靜電力做功詳細講,一筆帶過就可以。所以複習是一個保留主線,把細枝末節全部砍除的一個簡化過程。這樣既能讓學生抓住重點,又能節約複習時間。
03複習是一個建模的過程
高中物理的學習,學會建模,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建模是抓住問題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這樣的好處是解決問題時不會受次要因素的影響。質點就是一個簡單的理想模型,當然高中物理的模型遠不止質點一個。如天體運動,我們可以建立兩個簡單的模型。一個近地飛行(可理解為一地球表面飛行),一個是遠地飛行。對於近地飛行,重力提供向心力:mg=Fn=mv2/r=mω2r=m4π2r/T2,然後由向心力可以與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聯繫起來,輕鬆解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問題。
對於遠地飛行,兩星體間的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GMm/R2=Fn=mv2/r=mω2r=m4π2r/T2,然後由向心力可以與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聯繫起來,輕鬆解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問題。多星、雙星模型也可以歸為遠地飛行模型。當然還有很多力學模型,如傳送帶模型、滑塊滑板模型。在高三複習時,我們要幫助學生多建立物理模型,一是讓他們把物理過程簡化,二是讓他們解決問題時少走彎路,三是讓他們節約解題時間。所以說複習是一個建模的過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高中物理教學上,我還只是一個剛入門的新人。但我相信,只要堅持邊教邊反思,我的教學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
長按點讚,一鍵三連,助力我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