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弦理論已死?天文學家還沒有放棄

2020-12-04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翻譯:田程偲

校對:牧夫校對組

編排:陶邦惠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www.space.com/astronomers-test-string-theory-chandra-x-ray-telescope.html

為了驗證超弦理論,天文學家已經探測了英仙座星系團,以尋找一種將有助於支持弦理論的假想粒子——軸子(axion)。然而迄今為止,這種粒子還尚未被發現。

弦理論認為,自然界中所有已知的力、粒子和相互作用都可以通過單一的框架聯結起來以理解物理宇宙萬物。因此,弦理論也被視為「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

以英國劍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克里斯多福·雷諾茲(Christopher Reynolds)為首的科研團隊通過使用NASA的錢德拉(Chandra)X射線天文臺來研究英仙座星系團,試圖尋找被稱為軸子的超低質量粒子存在的跡象。許多弦理論模型都認為軸子應該存在。

星系團是宇宙中在引力作用下聚集而成的最大結構。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大衛·馬什(David Marsh)是論文的合著者之一,他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發表的聲明中說道:「雖然在星系團之類的龐大結構中尋找像軸子這樣微渺的粒子聽起來形如大海撈針,但實際上,星系團是尋找軸子的好地方。」

軸子的質量極低,可能是電子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到零質量不等。除了軸子以外,科研團隊同時還在尋找「類軸子」的跡象。「類軸子」是一類與軸子性質相似,但更廣泛的超低質量粒子。

此外,這些超低質量粒子在穿過磁場時有時會轉換為光子。反過來,在特定條件下,光子也可能轉換為軸子。這兩種情況都取決於粒子的質量以及粒子轉換的難易程度,即可轉化性(convertibility)。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眼中的英仙座星系團 (credit: NASA/CXC/Univ. of Cambridge/C. Reynolds et al. )

作為這項新研究的一部分,天文學家使用錢德拉太空望遠鏡研究了由於物質墜入英仙座星系團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而產生的X射線光譜。

大衛·馬什在聲明中表示:「星系團含有距離足夠大的磁場,而且通常還含有明亮的X射線源。這些特性共同提高了可檢測到類軸子轉化的機會。」然而,該團隊並沒有在X射線光譜中發現任何能夠表明類軸子存在的畸變。

「我們的研究並不能完全排除這些微粒的存在,但也絕對不利於證實弦理論。」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的合著者海倫·羅素(Helen Russell)在聲明中說道,「這些約束條件探究了弦理論提出的特性範圍,並可能有助於弦理論家完善其理論。」

科研人員表示,這些最新發現還有另一種可能的解釋,那就是這些粒子的可轉化性比錢德拉太空望遠鏡能夠檢測到的要更低或更高。

「直到最近,我還不確定X射線天文學家到底能為弦理論的發展做出多少貢獻,但至少我們會發揮重要作用。」克里斯多福·雷諾茲在聲明中說道,「如果我們最後發現了那些粒子,那麼物理學將會徹底改變。」

責任編輯:郭皓存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獵戶座,M42,馬頭星雲和巴納德環

來源及版權:牧夫天文

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弦理論已死」?當我們不再對物理充滿激情時,物理才真正的死了
    弦理論從1968年誕生,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我們是否針對這個大一統理論有了一下突破呢?02弦論已死?沒有絕對的答案!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弦理論的背景,我們常常談論的弦理論,並不是弦理論的「初始版本」而是經過修改補充的「超弦理論」,而在後來超弦理論也遇到了困境,「M理論」的出現再次讓弦理論煥發生機,但是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我們對於弦理論沒有任何突破,有很多人直言「弦理論已死」。
  • 被稱為「大一統」的超弦理論是憑什麼擊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黑洞的奇點,也只有這種極其特殊的環境下才可能同時用到兩種理論。但它們的確是水火不容的,至少它們相互的方程式沒辦法配合在一起,更多的時候是沒辦法得出有意義答案的。雖然沒有辦法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概念結合起來,但聰明的科學家發現,狹義相對論卻對量子力學的框架至關重要,至少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樣都在微觀世界下了不少功夫。
  • Superstring 超弦理論
    (5)超弦理論的實驗證實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物質結構、空間和時間的認識。首先,我們發現,弦理論描述自然界的活動還真有幾分科學幻想的成份。舉例來說、弦理論描述的世界並不是我們肉眼所看到的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合理的解釋是那些額外的空間維數沒有被觀測到是因為它們很小很小。要理解弦理論的高維屬性並不困難。
  • 信使粒子打開超弦理論大門,科學家尋找的「統一理論」到底在哪?
    當然這不是說它們真的就從此不再爭吵,只不過這個新理論讓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位「老人」細細地觀察了一番,沒工夫再吵下去了而已,人們還為這個新理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超弦理論。但至於為什麼說超弦理論是橫空出世的,時間還要回到20世紀。
  • 上帝口袋裡的「糖」——弦理論與超弦理論
    一個點狀的物體,由於其在空間維度上沒有延伸,所以它的空間維度是零,因此點狀的物體可以在三維的空間中自由移動。而一根弦就像一條直線一樣,具有一個空間維度,因此弦可以在更多維度的空間內自由移動。具體的維度應該是十維度,其中還包括時間這個維度,這是施瓦茨計算得出的結果。
  • 「弦理論」的升級版,對於「超弦理論」,你知道多少呢
    我們都知道,早期弦理論一度被打入冷宮,只是後來經過施瓦茨等人的不懈努力,才發展出了後來的升級版本「超弦理論」。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叫「超弦理論」。這裡的「超」到底是個啥意思?它和之前的「弦理論」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 超弦理論:顛覆一切的超級理論
    ,它便是超弦理論。而弦是沒辦法描述的,我們只可以將其看作是只有長度,卻沒有寬度的物體。由於這個原因,超弦理論就被譽為「萬有理論」或者「終極理論」。如若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自然界中的所有現象便都是無數根弦所碰撞、粘合、展開並由一定的頻率震動所造成的。
  • 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
    超弦理論暗示的平行宇宙時空必須擁有十個維度,時空中也存在超對稱現象,但沒有真空穩定態的問題,超弦理論的形成意味著此類平行宇宙並非由粒子和場構成的時空
  • 超弦理論為什麼能輕易解決量子力學無法解決的引力問題?
    如果你了解什麼是超弦理論,你會感嘆到它的框架是那樣的迷人(也可以在最下方查看我的其它文章),但更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超弦理論能緩和引力與量子力學之間的對立。我們都知道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不共戴天的,廣義相對論講述的是時間和空間體系,而量子力學卻說世間萬物都在被量子觸摸。
  • 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回答是如果你在同一條路上朝相反的方向行駛,則第一輛汽車是以兩倍於汽車相對於道路的速度離你遠去的,如果你坐在自己汽車裡以同樣的速度與第一輛車並排行駛,那麼第一輛汽車相對於你來說沒有運動,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有關相對論方面的研究的目的和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生的各種進程給予準確解釋,愛因斯坦認為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是不可能超過光速的,因為這一方面意味著荒唐,另一方面還意味著必須讓時光倒流。
  • 尼採說上帝已死,霍金說哲學已死,楊振寧似乎想說物理學已死
    事實上激進一點的理論物理研究者恐怕心中都有那麼一種陰霾在心中揮之不去,那就是「物理學已死」或者說「物理學將死」。當前世界上還活著的最偉大物理學家、有史以來地位保五爭三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高能物理盛宴已過;有心人很容易能聽得出明顯地「物理學已死」的味道。 那麼,為什麼連楊振寧這樣泰山北鬥級的物理學家都如此悲觀呢?
  • 簡單破解超弦理論
    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操控它們性質的基本原理預言,存在著幾種尺度較大的薄膜狀物體,後者被簡稱為「膜」。直觀的說,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
  • 超弦理論的最科學解讀
    其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超弦理論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它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用超弦理論解釋萬物成因
    超弦理論是一種解釋萬事萬物成因的終極理論,大家已經知道的宏觀世界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還可以再分為夸克,照這個分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 讀懂「超弦理論」,探秘宇宙真相!
    其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超弦理論的誕生19世紀末物理學界誕生了兩大重要理論,一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二是量子力學的建立。兩者在各自領域對解說很多物理問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現象和規律,在量子力學中的萬有引力小到完全可以忽略。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M理論是弦理論的延伸,而超弦理論則發展自弦理論。弦理論與傳統的基本粒子論不同之處在於不把一個基本粒子看成一個點粒子,而認為其是一根一維的弦,顯然這種思維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的宇宙學理論。     弦理論中著名的威尼採亞諾公式可以理解為弦與弦的散射振幅,在此基礎上建立平行宇宙擁有難以想像的開放程度。
  • 宇宙的終極候選理論知之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是怎麼來的,首先說說目前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力,及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電磁相互作用產生的力是通過交換虛光子產生的電荷之間的電磁力,由此誕生了量子電動力學。唯獨引力子沒有找到或者說它究竟是不是一種力?未被證實。因此,人們迫切尋找萬有理論。弦理論就是一個數學和邏輯都比較符合的一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單元不是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口弦」和圈狀的「閉合弦」。閒的尺度非常小,也就是普朗克尺度1.6乘以十的負35次方米。如此小的尺度,我們人類目前觀測不到,因此還沒有辦法驗證這個理論。
  • 「超弦理論」講了個啥?通俗版! 獨家首發!
    為了簡化,我們在這裡不區分弦理論和超弦理論。加來道雄弦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的許多推論不僅讓常人難以理解,有時專業人士也會感到疑惑!如果你非要讓筆者解讀弦理論的深奧之處,你或許會失望了! 當然,筆者儘量把超弦理論的基本思維框架介紹到!
  • 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題目: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人:盧建新 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 報告時間:2019年9月25日10:00 報告地點:中心校區唐敖慶樓C603報告廳 報告摘要: 本報告將通俗介紹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引力,超弦/M-理論在量子引力和相互作用統一理論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超弦/M-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該理論的研究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等。
  • 最有可能統一所有力的理論:超弦理論 楊振寧對此表示不以為然
    弦理論也可能是量子引力的解決方案之一。超弦理論還包含了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的費米子。至於弦理論能不能成功的解釋基於目前物理界已知的所有作用力和物質所組成的宇宙以及應用到「黑洞」、「宇宙大爆炸」等需要同時用到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極端情況,這還是未知數。弦理論有更大的問題:似乎只有當空間— 時間是十維或二十六維,而不是通常的四維時它們才是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