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發現大躍進時期土法煉鋼爐群(圖)

2020-11-25 搜狐網

  7月17日,記者從肅南縣了解到,該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大面積的「大躍進時期」土法煉鋼爐群。據肅南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初步考證,該土法煉鋼爐群可能是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目前該煉鋼爐遺址已被肅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第七批國保單位申報推薦名單。

  據了解,土法煉鋼爐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蒙古族鄉黑窯洞村境內南山坡上。遺址坐西向東呈一字型排列,共有冶煉爐159個,大部分已坍塌殘破,較為完整的有50多個。

冶煉爐最大的高8米,直徑14米;最小的高2.5米,直徑2.7米;多為寶塔狀,爐內有煙道,煙道有1個或多個不等,冶煉爐內膛用土坯砌築而成;一些較大的爐體在山梁高處挖地開坑而建,並開有1個或多個拱形門洞,用於加料、點火、清渣,底部設有多個通風爐道;還有一些爐體10個連成一體。整個冶煉爐群綿延兩公裡多,頗為壯觀。這些煉鋼爐建於1958年大躍進時期,1960年停工,一部分建成後還未曾使用過。由於這些煉鋼爐所處地區附近出產鐵礦石和煤,具備良好的冶煉條件,所以當年在梨園河兩岸上下50多公裡的地域內共建有煉鋼爐近千處,面積約50平方公裡。

  (記者曹勇) (來源:蘭州晨報)

相關焦點

  • 探訪土法煉鋼遺址 那遠去而不能忘卻的工業記憶
    我們以前很重視農業社會時期留下的遺產,譬如古城保護、古村落保護等,但是對待工業遺產卻不夠重視。  梨園河喧譁地奔流著,河水在礁石上濺起灰白色的浪花。兩岸青山緘默。  河南岸便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蒙古族鄉下轄的黑窯洞村。  不久前,肅南縣進行文物普查時在該地發現大面積的「大躍進時期」土法煉鋼爐群,共有冶煉爐159個,大部分已坍塌殘破,較為完整的有50多個。
  • 甘肅發現千座「大躍進」時土法煉鋼爐(組圖)
    甘肅景泰縣文物部門日前在該縣蘆陽、喜泉等鄉鎮發現上千座1958年「大躍進」時期修建的土法「煉鋼爐」(5月28日攝)。圖為方形「土煉鐵爐」。中新網5月17日發(景泰縣文化館提供)甘肅景泰縣蘆陽鎮響水村的幹沙河臨近索橋段的黑土坡上,布滿了當年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土煉鐵爐」。中新網5月17日發(景泰縣文化館提供)甘肅景泰縣蘆陽鎮響水村遍布山野的「土煉鐵爐」。
  • 柯小剛:「大躍進」、「土法煉鋼」式的讀經教學運動毀譽參半
    摘編自《經濟日報》   【柯小剛:「大躍進」、「土法煉鋼」式的讀經教學運動毀譽參半】   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同濟復興古典書院院長柯小剛認為, 讀經教育最為人詬病的一點是不許講解經義的經文背誦,與之相關的問題是讀經教育的師資素質良莠不齊。這兩個問題是聯繫在一起的。
  • 重演50年代土法煉鋼 京城再現「小高爐」
    本報訊(記者林靖)舊鐵鍋、破鐵棍、廢舊鋼鐵、下腳料,一股腦兒扔進煉鋼爐裡……以往「大躍進」時代大煉鋼鐵的「絕活兒」,今天重新出現在海澱區蘇家坨鄉蘇一二村。根據群眾舉報,記者昨天中午隨海澱工商局溫泉工商所執法人員進村暗查,終於將待售的近20噸「土法」煉製品攔截下來。  穿過一大片彎彎繞的民房,才看到坐落在一塊空地上的「煉鋼廠」,大團大團的煙霧正從煉鋼車間裡冒出來。
  • 中國丹霞地貌新發現 張掖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一一不一樣的丹霞...
    據肅南縣文物局初步考證,該土法煉鋼爐群是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土法煉鋼爐群遺址。目前,該土法煉鋼遺址已被肅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第七批國保單位申報推薦名單,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紅色旅遊資源。 陳文寶文 趙建偉 攝
  • 「以鋼為綱」的悲劇:當年的土法煉鋼導致50億虧損
    核心提示:在「大躍進」的過程中,放衛星,瞎指揮等現象泛濫,浮誇風盛行,由於一味地追求「以鋼為綱」而忽略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國民經濟各部門比例關係嚴重失調,農業生產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人民的基本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 李若建:「大躍進」時期的縣級官員
    1958年1月毛澤東在中央杭州工作會議上點名表揚了劉傳友的養豬、積肥、深翻改土,同年8月劉傳友升官為聊城地委副書記兼壽張縣委書記。可能是受寵若驚的原因,劉傳友在「大躍進」期間沒有少折騰,也因此帶來巨大的損失。然而沒有人為縣官們的失敗分擔責任。「大躍進」後,張國忠於1961年被定為「反黨分子」,後作為人民內部矛盾處分,調到外縣作一般幹部。
  • 解密「大躍進」時期的勞動教養與管制
    「大躍進」運動中的荒唐與困難時期大饑荒的慘烈,在人類歷史上均是空前的,尋找這些荒唐形成的原因,是防止災難重新降臨我們民族的最好辦法。其實人為的災難,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有跡可循的。十多年前,筆者開始倡導對「大躍進」和困難時期的形成,應該從更深的層次去探討。今天不應該過多地把某個人或者某個階層的因素誇大,只有從社會結構與變遷的角度,從中國人民的人格去探討其成因,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 煉鋼是什麼?常用煉鋼冶煉方法和煉鋼原理及煉鋼工藝流程
    1、平爐煉鋼法:將原料廢鋼、廢鐵、鐵礦石、石灰石和生石灰溶劑放入煉鋼爐內,用高爐煤氣或液體燃料重油加熱,加入氧化劑去除雜質。轉爐煉鋼法工藝流程2、轉爐煉鋼法:這種煉鋼法運用的氧化劑是氧氣3、電爐煉鋼法:電爐煉鋼是以電能轉化為熱能產生熱源,也稱為電弧爐煉鋼,使用導熱材料石墨電極在電爐內靠電極和爐料之間放電產生電弧,導致電能在弧光中轉變為熱能,同時敷設和電弧的加熱熔化金屬和爐渣,冶煉出各種成分的鋼材,電爐煉鋼主要以廢鋼為原料,對生鐵的消耗較少,不再需要大量的焦炭。
  • 河南省原第一書記檢討大躍進餓死人:慘絕人寰
    解放戰爭時期,吳芝圃先後擔任中共豫皖蘇區黨委書記、豫皖蘇軍區政治委員、豫皖蘇中央分局副書記兼行政公署主任。1948年冬開封解放後,吳芝圃擔任開封市委書記兼市長。1949年3月,吳芝圃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9月起,吳芝圃陸續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第二書記,1955年2月任河南省省長。臭芝圃主持河南省黨政工作期間,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經過部分糾正「左」的錯誤後,接著又開展「反右傾」運動和「繼續躍進」,致使工農業生產遭到破壞,國民經濟進入嚴重困難時期。平江縣根據地委指示,組織10萬勞力奔赴鋼鐵戰線,還在浯口等地建起土高爐,收集農民家裡的鐵鍋、菜刀、火鉗等鐵製品作為原材料,開始煉鐵。臨湘組織2500多勞力在陸城青山咀、白馬礬等地築起土爐24 座,土法上馬,大煉鋼鐵。華容縣在全民大煉鋼鐵的浪潮推動下,在團山廟掛起煉鐵廠的牌子,抽調上千名勞力土法煉鐵。
  • 閩江旁發現「玻璃隕石」或是煉鋼爐渣(圖)
    怪石顏色和形狀與玻璃隕石相似  本報訊(記者 林春長/文 陸乙鑫/圖)黑色光澤,蜂窩狀的特殊紋理,石頭愛好者葉先生在福州閩江沙地中撿到一些怪石,其中一塊重11公斤,他認定這些石頭就是神秘的無意中,他發現一塊埋在沙裡的石頭,和一般的石子不太一樣。挖出一看,他發現石頭表面是黑色的,閃著光澤,還有特別的紋路。平時他喜歡奇石,對石頭有點粗淺的研究。他覺得這些石頭「大有來頭」,就撿了些帶回家。  葉先生上網查找了很多資料,研究比對後,他發現撿來的怪石和玻璃隕石外形十分相似。這讓他樂壞了,因為玻璃隕石研究價值很大,價值不菲。
  • 「大躍進」問題與中蘇分裂關係深遠
    (43)在9月1日到7日又刊登了4篇有關"大躍進"的消息,其中包括關於北戴河會議、小高爐、發動群眾的報導,以及雲南、內蒙古、甘肅等地少數民族地區地方工業和文化發展的情況。(44)蘇聯軍方的《紅星報》9月4日載文說,"大躍進"這句話表現了中國6億人民今天生活的主要情況。這就是努力在最短的歷史時期內建成社會主義,使國家進入世界先進工業強國的行列。
  • 毛澤東在大躍進餓死人問題上的態度轉變
    1958年: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資料圖)毛澤東是何時發現「大躍進」造成農民大量死亡的?比如,就在所謂大躍進的1958年春天,就發生了大面積的春荒,一度有16個省都出現了農村缺糧、斷糧,農民逃荒、餓死的情況,僅毛澤東批示要求各地注意者就有三四次之多。據1958年4月25日中共中央轉報辦公廳所得各地的消息稱,安徽有130萬人缺糧,流浪到外省的農民有幾千人。河北4個專區農民外出討飯的有幾萬人,已發現12人因飢餓難耐而自殺。
  • 從五個方面分析大躍進時期「餓死人事件」的子虛烏有
    大躍進時期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大躍進餓死人三千萬」,現在看來,這樣的話實屬傳言,三千萬是一個什麼樣的數據,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如果當時真的發生了這樣的餓死人事件,一定會震驚全世界,同時也會在歷史上留下痕跡,而縱觀60年前那段歷史,能夠被後人所知的就是「信陽事件」(人為原因嚴重)了,而哪位學者或者說是哪位歷史學家能夠翻出與之相同的餓死人事件呢
  • 毛澤東在「大躍進」中的真實心態
    關於「大躍進」運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1958年1月南寧會議到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是「大躍進」運動的發動階段;從八大二次會議到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是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髙潮階段;從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是初步糾正「左」的錯誤的階段;從廬山會議後期「反右傾」到1960年底1961年初,是「繼續大躍進」直至全面結束的階段
  • 「大躍進」時期上海的衛星城建設(組圖)
    「大躍進」時期建成的上海第一家熱電廠—吳涇熱電廠。 本版圖片 作者提供  黃堅  「大躍進」時期上海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上海城市發展形成了以工業為主體的較為單一的格局。  「大躍進」時期,上海市區周圍五個以產業分布格局為特色的工業衛星城的建立,在改善上海工業布局,促進上海工業改組,減輕中心城區工業建築密集程度和工業「三廢」汙染,以及部分疏散市區人口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體現了工業化發展對上海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作用。
  • 圖解轉爐煉鋼的工藝流程
    所謂轉爐煉鋼,就是將鐵水、廢鋼等煉成具有所要求化學成分的鋼,並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力學性能。目前轉爐煉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煉鋼生產方法。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圖1 轉爐生產工藝流程圖煉鋼轉爐的類型圖2 轉爐的形狀(a)筒球形;(b)錐球形;(c)截錐形轉爐的形狀主要有筒球型、錐球型和截錐型,如圖2所示。
  • 歷史那些事,煉鋼技術的新成就,「灌鋼」冶煉法
    這種新的煉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普遍應用了。陶弘景是記述我國古代「灌鋼」冶煉法的第一人,東魏、北齊的著名冶金家紊毋懷文,應用此法後才迅速地傳播開來,因此世人就認為灌鋼是他發明的。實際上,這種灌鋼冶煉法,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我國古代的煉鋼技術有一個發展過程。
  • 煉鋼工試題(鐵水預處理、轉爐、精煉)
    29、未燃法平均噸鋼煙氣量(標態)為(60—80m3/t),燃燒法的煙氣量為未燃法的(4—6)倍。30、轉爐煙氣淨化系統可概括為煙氣的(收集與輸導)、(降溫與淨化)、(抽引與放散)等三部分。31、轉爐煙氣淨化方式有(全溼法)、(乾濕結合法)和(全乾法)三種形式。32、文氏管淨化器由(霧化器)、(文氏管本體)及(脫水器)等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