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受暴雨導致的山體滑坡及泥石流影響,四川多條高速進行了交通管制,具體如下:
1.受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滑坡影響,雅康高速公路康定至雅安方向19公裡對巖互通立交路段發生山體滑坡,目前,雅康高速公路康定至雅安方向所有車輛由始陽分流出站,同時關閉多功、始陽進站往雅安方向匝道。
2.G4217蓉昌高速(都汶段) 93公裡100米路段(簇頭溝)和97公裡500米路段(登溪溝)因暴雨發生泥石流,雙向道路中斷,不具備通行條件,現G4217蓉昌高速(都汶段)已全線雙向交通管制,恢復通行時間待定。目前,正在進行道路搶通施工,請進出阿壩州社會車輛選擇其他道路提前繞行。
3.因處置青白江大橋險情,成綿高速關閉除成都站外的所有收費站,關閉二繞轉換成綿的匝道。
4.因成巴互通路面下沉塌陷,現管控成都二繞高速進入成巴高速車輛。
5.因成都三繞高速174公裡處滑坡,主線(蒲簡向)在黑龍灘分流下站。
暴雨、滑坡、泥石流......在四川,這些自然災害是如何形成的?
四川暴雨成因
四川盆地夏季暖溼氣流由東向西挺進,遇到盆地四周高原、高山不斷爬升,氣溫開始降低,水蒸氣遇冷形成暴雨,這是暴雨總發生在盆地周圍的直接原因。
在一天內,夜間是暴雨災害的高發時間,由於四川省各地夜雨率高,夜雨量佔年總降水量的60%-70%以上,夜雨次數更在80%左右,因而夜雨導致的山地災害發生頻率極高。
四川泥石流成因
四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約佔85.4%,阿壩、甘孜、涼山州、攀枝花市和雅安地區共63個縣(市、區),均有泥石流溝分布,並沿江河流域集中形成了7條泥石流帶。四川境內的長江三峽地區和川東已查明泥石流溝259條,約佔11.2%,川北和川南泥石流溝不多,約佔3.4%。
泥石流是四川山區的主要山地災害,從起動到停息,少則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多則一至幾個小時,暴發突然,來勢兇猛,歷時短暫,破壞力巨大,常使人難以防避而釀成災禍。2010年8月12日晚,四川綿竹清平、天池等鄉發生強降雨,導致文家溝山體崩塌,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泥石流體長約3000米,寬100米到500米,深5米到30米,衝塌綿遠河上遊幸福大橋後堵塞老清平大橋,致使綿遠河堵塞、河水改道。此次泥石流共造成9人遇難,3人失蹤,3人重傷,26人輕傷,379戶民房毀損,造成危房100餘戶,清平鄉四個組600多戶民房進水,直接經濟損失約4.3億元。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有陡峭便於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遊堆積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庫潰決水體等形式。四川省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等。
四川滑坡成因
滑坡又稱「垮山」、「地滑」等,是指地表上的大量土石方整體沿著斜坡內部的軟弱結構而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暴雨階段亦可轉變為泥石流。其發生時間雖一年四季都有,但主要發生期與泥石流相似。由於地形複雜,巖性構造多變,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活動頻繁,再加上雨量充沛的影響,四川是我國多滑坡崩塌的省份之一,其滑坡崩塌總數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體積在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滑坡,幾乎佔了全國相同規模的一半左右。
滑坡災害主要分布於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的深切河谷地帶,以及四川盆地周圍山地。盆地邊緣龍門山區,滑坡多分布於山麓斷層破碎帶、泥頁巖與堆積層以及主要河流峽谷。岷江、沱江、嘉陵江上遊河谷,常有破碎巖石滑坡崩塌。大巴山區是省內主要滑坡分布地帶,其類型多為碎石上滑坡,次為巖石順層滑坡,有些單面山常在暴雨或地下水觸發下而滑動。成都平原的滑坡則發育於粘土層中,宜賓、瀘州之間的川江峽谷地段經常發生巖石大滑坡。
信息來源:紅星新聞、川報觀察、封面新聞、中新網、消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