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隻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也在運輸上成就了多個不可能的奇蹟。如今船隻的設計也越來越多樣化,船早已不單單作為運輸和載客的交通工具,也擔當著負責科考和研究自然的重要角色。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奇特船隻」,一起來看看吧。
1.太陽能船(PlantSolar)
由瑞士探險家拉斐爾·多姆詹(RaphaëlDomjan)創立的以「 PlanetSolar」項目名稱而聞名的MS TûranorPlanetSolar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船。
這艘船擁有著500平方米以上的太陽能板,由38000枚太陽能電池交錯排列而成。依靠著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儲存在船內8.5噸的鋰電子電池中以驅動兩個電動引擎。
它在瑞士註冊,由德國企業家ImmoStröher資助,由Craig Loomes設計。建設成本為1500萬歐元。Tûranor的名字源自託爾金(JRR Tolkien)的小說《指環王》,譯為「太陽之力」。
輪船總長31米,寬15米,排水量60噸,最快速度可達26km/h,能夠承載50名乘客。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艘太陽能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環遊地球的太陽能船。
這艘船最大的特點就是環保,船上消耗的所有能量都由太陽能所供應,真正的做到了0排放、0汙染、安靜又環保。目前,這艘船正在用作瑞士基金會的水上競賽項目的大使。
2.黑桃船(Ramform Hyperion)
Ramform Hyperion是一艘用於海底研究的船,被譽為船隻中的「泰坦」,它非常龐大,總長104米,寬70米,總噸位達到了20637噸。
整艘船看上去就像撲克牌中的黑桃♠,只有一個船頭沒有身子,但就因如此,船隻即使在波濤洶湧的惡劣天氣下,也可以安全有效的進行調查。它於2017年由日本三菱重工在長崎建造完成,至今還在以巴哈馬的國家名義在海上工作。
這艘船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船尾有24根高科技數據拖纜,能夠收集海底的聲音信號並準確地分析勘察海床的情況來形成明確清晰的震波圖以便尋找海底隱藏的石油與天然氣。
後甲板增加了六個獨立的源陣列處理吊杆。這些設備庫可以實現更快的部署和恢復,並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從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操作。可操縱的吊杆和拖纜,以及自動化的裝卸系統進一步提高了這艘船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3.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
海上巨人有許多名字,比如歡樂巨人、賈赫·維京(Jahre Viking)、諾克·耐維斯(Knock Nevis),也曾被轉手過很多次,但這些都沒法改變它作為史上最重及最長船的事實。
它全長大概459米,比世界上許多最高建築物的高度還要長,到現在還穩守著金氏世界紀錄。
空船時船身重達230噸,光螺旋槳就有50噸重,滿載後能達到66萬噸。諾克耐維斯號能夠容納將近650,000立方米的原油(將近410萬桶)並利用3.5英寸厚的雙層船體技術來防止原油意外滲漏汙染環境的可能。船上還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與電腦輔助,僅需用35至40名的船員就能順利航行。
在1988年5月14日航經荷姆茲海峽時,它不幸遭伊拉克戰機以法制飛魚反艦飛彈攻擊重創,坐底沉在伊朗的哈爾克島(Kharg Island)海岸外之淺海海域。所幸當時所處海域水深較淺,海底也較平坦,海上巨人號仍有部分露於水面,也可說處於擱淺狀態。海上巨人就以這狀態一直存留在海底,直到兩伊戰爭結束。
1990年船被重新打撈起並轉賣給了挪威的諾曼國際,後又經過了兩次轉手,直到2009年12月,船體被賣給印度,命名為「Mont」。2010年1月4日,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亞蘭市拆解。
4.隱形之船(MV Blue Marlin)
藍馬林魚號(MV Blue Marlin)是世界最大的半潛船,載重量高達7.5萬公噸,雖然不屬於中國,但是由我們中國臺灣製造而成。它擁有著非常特殊的船身造型,船首與船尾部分看似一般的貨輪,但船身中間部分卻有一個甲板高度接近水線的巨大平臺,看上去就好像隱形了一樣。
當然,這麼做的好處就是方便貨物的裝卸,只要等承載物開上去固定好浮起來就行,這樣就能承載很大很重的物體,它能一次性運起10隻普通船。
在藍馬林魚號所載運過的各種特殊貨品中,最知名者莫過於在2000年10月12日時於葉門亞丁港內遭蓋達組織以自殺小艇衝撞攻擊而損毀的美國海軍柯爾號飛彈驅逐艦(USS Cole DDG-67)。事後軍方僱用藍馬林魚號將水線附近受損進水無法自力航行的柯爾號載回美國本土,以進行維修。
除了船隻以外,它還能運載許多大型機械,像是石油鑽井平臺、海上風力發電機、海上偵察雷達平臺等大型人造機械。
5.開拓精神號(Pioneering Spirit)
第一眼看到這艘船的人眼光都會停留在半個H造型的船頭上。開拓精神號船長382米,寬124米,船體之間間距59米,是世界上已建的最大的工程船,將它立起來的高度比艾菲爾鐵塔還要高。
開拓精神號的最大排水量超過100萬噸,是福特級航母的10倍,是我國遼寧號航母的14倍還多。它主要用於建設大型海底工程,最大建設深度有4000米,這一數據同樣是世界最強。
船體設計了一個舉重系統,可舉起48000噸重的物體,船尾的提升系統可用於舉起25000噸的鋼材。該設計也包括鋪管設備,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海底天然氣管道鋪設工作,就是由開拓精神號工程船完成的,這艘工程船在1年時間就鋪設了1090千米長的海底隧道,工作效率極高。
6.海隱(Sea Shadow IX-529)
海隱是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實驗性隱形船,單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艘船與從事間諜工作有關。海隱設計的目的就是測試如何不被雷達掃描並測試如何在海洋船上使用高穩定性的船體配置。
海隱在1984年竣工後只是被用於實驗性的行動和測試研究隱形技術在海軍艦船上的應用,秘密實驗一直到1993年結束後海隱才公開亮相,人們那時才第一次與海隱見面接觸。
海隱的外形十分前衛,恰時《星球大戰》正在火遍全球,不少人都以為這是為了拍攝電影而專門建造的。
海隱的上方是船身,下方的船體就像是人類的「腳」。海隱的下方採用了雙船體設計,每個船體都帶有螺旋槳,尾部穩定器和舷內水翼,船在水上的部分通過兩個成角度的支柱連接到船體。這個新穎的設計使海隱就算在大風大浪的海面上都可以安靜及平穩的航行著。
海影長50米,滿載情況下重563噸,可惜的是2006年,美國海軍試圖將海影出售給出價最高的競標者。在首次公開募股遇到興趣後,在gsaauctions.gov上列出了出售的價格。然而美國政府規定,買方不得開船,而應將其報廢。該船終於在2012年出售,並被買家拆除。
7.蜘蛛船(Proteus WAM-V)
蜘蛛船這艘外形怪異的船隻是由美國Marine Advanced Robotics(FKA Marine Advanced Research)開發的實驗船。由於使用了將上層建築連接到支腿的四支腿,看上去就像只巨大的水蜘蛛而得名。
它是波浪自適應模塊化船型的第一艘船,船的設計參考了「滑雪板」,下面的「腿」可以根據波浪的規律和軌跡來減輕波浪產生的晃動感,無論波浪多大船艙裡的人都會感到行駛平穩。
船使用鈦制避震器讓船能夠跟隨海浪前進,從理論上講,該方法能使其在水中移動的速度更快,同時減少燃料的消耗。加滿油後,最多可不間斷航行約8000公裡。由於船的吃水和充氣船體有限,因此即使淺擱淺也不會損壞。
該公司還設計了幾款小船型供大眾體驗娛樂,該公司發言人表示:這種船將在未來帶給大眾一種新的航海體驗。
8.翻轉之船(RP FLIP)
它雖然外表看著就像一艘船,但它其實是一個移動的海上研究平臺,全名為海上浮動儀器平臺(FLoating Instrument Platform,FLIP),由美國海軍辦公室和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建造並經營。
該船船長108米,船頭是普通的船頭,船身則是一個壓載艙,光是壓載艙就有90米長。當壓載艙裝滿空氣時船會正常的漂浮航行,形成一個平臺。
而當壓載艙裝滿海水的時候,船會90度垂直在海水裡,整個翻船的過程費時28分鐘,也算是世界上最奇葩的船了。浮在海面的船身足有5層樓高,沉在海裡90米的壓載艙也會產生很強的浮力讓船不受海浪的影響。
這艘船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地震波及其信號、水溫和水密度,並用於收集氣象數據。
由於該船的特性,它所有的內飾都是特殊製造的,房間都有兩個門、兩個桌子、兩個臉盆,有些固定裝置(例如馬桶座圈)可以翻轉90°,燈光既在天花板上,又在翻轉後變成天花板的牆上等等,無論橫豎立時都可以使用。
為了在研究時達到完全的靜態模式,精準收集數據,該船是沒有引擎和螺旋槳的,也因此它無法自己行駛。必須用別的船隻將其拖曳到海洋或讓它自行漂流。
翻轉之船五名船員組成,最多可容納十一名科學家。它能夠在為期一個月的任務中獨立運行,而無需重新供應。儘管它的研究地區在美國的西海岸,但它可以在世界範圍的海洋上正常的使用。
世界上每一艘限量版船隻都是如此的獨特,也在為了人類從事著各種研究和探索任務。你認為哪一艘船最為獨特呢?快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