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哈利波特》學物理:物體真的可以憑空消失嗎?

2020-12-03 瀟湘晨報

最近,《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新4K修復3D版正式上映,20年魔法夢不滅,粉絲們終於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一把魔法世界。

(圖片來源:《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劇照)

神奇的魔杖、刺激的探險……那些曾驚豔我們的種種,多希望能變成現實啊!

這其中有好多的「魔法」,不僅在視覺上驚奇刺激,在科學上也令人著迷。

消失的玻璃

○ 情境回放:

哈利使得關住蟒蛇的玻璃消失,放走了蟒蛇。

消失的玻璃去哪了?物體能憑空消失嗎?

當然可以!只不過,玻璃並不是「憑空」消失的,而是說,組成玻璃的這些分子原子它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形式存在的能量。

咦?物質和能量之間相互轉化?

很多人有類似於「物質不滅定律」的固定思維。當汽油燃燒完後,物質並沒有消失,只不過汽油中的碳和氫原子,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了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等等各種反應,只不過是物質在不同組合之間的轉換。

然而,物質不滅是一個假象,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在能量足夠高的情況下,可以成對地消失,轉化成能量。比如現在的對撞機實驗發現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會湮滅為高能光子,高能光子也可以從真空中激發出大量的粒子。強大的雷射能量束,能夠在真空中剝離出電子和正電子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產生正負電子對」。

在真空中剝離出電子和正電子來?對,要一步步搞清楚,其實不難,當我們知道真空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好解釋了。那麼,物體消失的魔法,也就不在話下啦!

○ 我們曾天真地以為真空裡有「以太」

曾經的物理學家們認為,既然電磁波能夠在真空中傳播,那麼真空中一定瀰漫著一種特殊的媒介,叫做「以太」,電磁波就是以太的振動而形成的。

○ 但是測量以太,發現沒有

提出了以太之後,肯定就有人要去證實一下啦。邁克耳孫和莫雷,想到了利用光的幹涉效應對以太進行實驗測量。如果以太存在的話,根據牛頓力學的速度疊加原理,在地球上朝著不同方向傳播的光的速度有微小的差異,那麼兩條光路的幹涉效應可以表現出這一差異。這個實驗被稱為邁克耳孫—莫雷實驗,其實它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測量精度,然而卻沒有觀察到預期的光速的差異。這就……令科學家們不安了。

○ 愛因斯坦:嗯,不需要以太啊!

此時,拯救世界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愛因斯坦,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其中有兩條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只要放棄牛頓力學中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概念,就能解釋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的結果,完全不需要引入以太。電磁場本身就是一種物質,電磁波是這種物質的運動形式之一,不需要媒介就可以在空間中傳播。

至此,經典的以太這個概念,被人們所摒棄。。

○ 狄拉克用方程導出了電子自旋

事情轉到1927 年,狄拉克提出了滿足相對論協變性的量子力學方程——狄拉克方程。由於這個方程自然地導出了電子自旋的結果,被人們公認為現代理論物理學的一個巨大成就。

○ 負能量的電子,怎麼辦?

但是,狄拉克方程也預言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結果:狄拉克方程的解,竟然還存在負能量的電子!

如何理解這些負能量的電子呢?狄拉克解釋說,真空是所有負能量態都被佔據的狀態,每個負能量態都有一個電子佔據著,所以阻止了正能量的電子向負能量態躍遷,至於為啥,那是因為泡利不相容原理:在費米子組成的系統中,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粒子處於完全相同的狀態。同一個狀態的電子,最多只能被激發出一個。

真空可以看成填滿了所有負能量態的電子形成的海洋,而帶有正能量的電子則在這個海面上運動。

真空是電子海!這樣一個景象,可以說是令人相當驚奇的。設想一下,如果一個高能量的γ射線入射到電子海中,海中將有一個電子被激發到海面上,而電子海中也會留下一個空穴。狄拉克給這個空穴起了個名字叫正電子,因為它相當於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在真空中運動。它應該與電子具有相同的質量,但它有正的電量,是電子正能態的一種鏡像。狄拉克還進一步預料:當正電子和負電子相遇時,會發生湮滅而產生光子。相反,一對光子的湮滅,也會產生出一對正電子和負電子!

相當的天才,有木有!

○ 安德森證實了狄拉克的預言

有了預言,那又有人要去實驗證實啦!安德森在宇宙線照射的雲室中,發現了一個與電子質量相等、卻帶有正電荷的電子——正電子,非常成功地支持了狄拉克的理論預言。緊接著不到4年的時間,就有大約4萬多例實驗反覆證明了正電子的存在。狄拉克和安德森還因為這,分別獲得了1933年和193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 場的激發和退激發——真空漲落

當歷史的長河進入20 世紀中葉,電子與電磁場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量子電動力學誕生了。它是一種量子場論,它說,電子場的激發和退激發,對應著電子的產生和湮滅,而電磁場的激發和退激發,對應著光子的產生和湮滅。

拿費曼圖給大家看一下,沒聽說費曼圖也沒關係,因為費曼發明出來就是為了讓大家直觀地看懂呀!左圖中,左邊畫的電子和正電子通過碰撞,發射出中間畫的那個虛光子,然後被右邊畫的電子和正電子所吸收,這樣,兩邊的粒子對通過交換虛光子發生了相互作用。此時初態和末態,都是可以被直接觀測到的真實粒子,而所有中間過程的粒子,存在的時間很短,被稱為虛粒子。

圖 (a)簡單的費曼圖 (b)量子電動力學的真空極化

右圖中,是一個更高階的過程。電子發射出的虛光子可以變成一對虛的正負電子,就是那個圈圈,然後這對虛的正負電子又湮滅重新變成一個虛光子,這個虛過程被稱為真空極化。

這樣我們是不是理解了,看似電子在真空中運動,實質上真空中存在著大量的虛的光子、正負電子對。也就是在費曼圖中的中間部分的那些粒子。這被稱為「真空漲落」。

別催了 現在就證實真空漲落

○ 電子能級微小變化——蘭姆位移

同樣,再完美的理論總是要被實驗證實才被接受。話說,真空漲落將引起電子能量的微小改變,不過僅在MHz量級(微波段)。於是美國物理學家蘭姆,利用微波技術,測量了氫原子中電子最低的兩個激發態能級,發現的確是啊,真空漲落將引起電子能級的微小變化,這個微小變化被稱為蘭姆位移。記好了,很出名的~

○ 真空漲落屏蔽電子自旋——電子反常磁矩

還有一個實驗,同樣大名鼎鼎,那就是電子的反常磁矩。因為真空漲落還將屏蔽電子自旋。美國物理學家庫什就利用磁共振技術,測量了電子磁矩,發現真空漲落確實將引起電子磁矩偏離了簡單的玻爾磁子,這被稱為反常磁矩。

這兩個實驗都很成功,與理論值在相當高的精度上一致!

1973年12月,英國《自然》雜誌以「專題文章」的形式刊出一篇題目為《宇宙是真空漲落的產物嗎?》的文章:浩瀚無邊的宇宙,起源於量子真空漲落。第一次以科學嚴肅的語言描述了宇宙產生於看似虛無的真空。

那是一片波動不停的能量之海~當能量達到波峰,能量轉化為一對對正反基本粒子;當能量達到波谷,一對對正反基本粒子又相互湮滅,轉化為能量。它們緊密地填滿了每個物體的空隙,卻幾乎不與物體發生相互作用。

但這一切都是在普朗克尺度下的空間,而宏觀時空是由普朗克尺度下最小的時空單元編織而成。在宏觀下的我們,能不能親眼看到微觀的量子效應呢?

吼吼,也可以!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讓我們做個有趣的實驗——卡西米爾效應!

○ 真空漲落體現在宏觀上——卡西米爾效應

這是由荷蘭物理學家卡西米爾提出的。下面我們來具體想像這樣個小實驗:

這是一對金屬板,平行、近距離放置在真空中。

這兩塊金屬板會發生什麼現象?

大家會覺得,如果這兩塊金屬是帶電的,那麼兩塊金屬板之間會產生電磁力:如果帶同種電性,那麼兩塊金屬板之間會產生排斥力;如果帶不同電性,那麼會產生吸引力;如果不帶電,那……不存在任何力?

但是!由於兩塊金屬板之間的距離很近(例如,一個原子尺度的100倍),處於基態的場,具有「量子漲落」,真空零點能改變,兩個金屬板會出現吸引力!

這就是卡西米爾效應。

電磁場可以量子化為各種能級的諧振子。那麼兩塊平板之間的真空,也就是基態,實質上充滿大量諧振子。通過計算可以得到兩平板之間距離的真空能量,這是卡西米爾能量。而兩平板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也就是卡西米爾力,可以看成是卡西米爾能量對於平板之間距離變化的導數。

卡西米爾效應的信號是很微弱的。對於實驗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實驗物理學家採用高精度扭擺、原子力顯微鏡等手段來測量卡西米爾力,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2011 年,瑞典的研究組將超導微波腔的兩個鏡面作為兩個平板,利用微波光子的測量技術,精密測量了其中的卡西米爾效應。雖然卡西米爾效應非常微小,但卻對於宏觀物理學與微觀量子力學的統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呢。

小插曲:逆卡西米爾效應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順利。又有兩個大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切克 與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蔣慶東 發現:他們就是改變了一下實驗材料,兩塊金屬板之間的吸引力竟然消失了,甚至變成了排斥力!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之前都是騙人的?

不不不,別誤會呀,原來,如果在兩塊金屬板之中加入手性材料,那麼實驗結果將會發生逆轉。這被稱為:逆卡西米爾效應。

手性材料,顧名思義,就是具有「像手一樣的對稱特性」的材料,它不能與其鏡像完全重合,就像我們的左手與互成鏡像的右手就是不能重合的。如果將這種「手性材料」加入到兩塊金屬板之間,那麼兩塊金屬板之間的卡西米爾效應的吸引力就會變成排斥力。維爾切克與蔣慶東這樣嘗試解釋:手性材料的特殊性質打破了光子的對稱性,導致空間內每一個光子的動量發生了改變。維爾切克與蔣慶東只是用光子傳播方向的改變證明了逆卡西米爾效應的確存在,還可以通過調節手性材料的溫度、磁場,對逆卡西米爾效應進行大小調節。至於這個解釋是否正確呢?還需更多的實驗進行驗證。

好了,到現在為止,我們了解了真空量子漲落,似乎可以解釋粒子產生和消失是不足為奇的事了,但是,科學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就此止步哦~~~

○ 迷人的場論

這裡省略了一波n折的激動人心的科學史,幾乎在整個二十世紀期間,一直到1970年代的再次復興……但是今天,我們將重點放在道理上~

下面的每一條都是精華版知識點,拿起小本本記好哦~~~

在場論中,每一種基本粒子,都對應著一種場,真空是所有的場都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

場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每一份能量的激發,就在真空中增加了一個粒子。也就是說,粒子只是場的一種激發態。不同的激發態,粒子的數目和狀態不同。

場可以用一個算符值函數來描寫。這個函數的自變量是時空坐標,滿足一定的運動方程,運動方程可以從拉格朗日量推導出來,它決定了場或粒子的運動規律。例如,在規範變換下,拉格朗日量具有不變性,由它導出的運動方程也具有不變性,因此場或粒子的運動規律在規範變換下保持不變。(至於拉格朗日量是啥,規範變換是啥,如果不了解,就暫時不用管它了。)

粒子的產生和消滅,是由於不同的場,通過相互作用交換能量的結果。換句話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場激發態的改變,表現為粒子的各種反應過程。

至此,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究竟是什麼原理,又一次更新了我們的認知。聽到這裡已經很棒了,下面還有有趣的故事↓

○ 真空下,對稱性怎麼破缺了?

然而,這樣一個宏偉的量子理論,也還是會遇到了頭疼的困難:規範不變性要求某些粒子沒有質量!這怎麼解釋?物理學家們又。。。

這時,美籍日本理論物理學家南部陽一郎跳出來說:雖然拉格朗日量具有這個對稱性,但真空態不具有這種對稱性,這叫真空對稱自發破缺。

可以這樣理解:有一群亂飛的螢火蟲。正常情況下,這些小螢火蟲的飛行方向是任意的,螢火蟲又那麼多,因此整個空間有著空間轉動的不變性。但是當真空態的時候,這些小螢火蟲就像歸隊了一樣,都沿著某個方向排排站,出現了自發磁化,因此整個空間的空間轉動的不變性遭到了破缺。

○ 原來是Higgs!

OK,質量的問題得到解釋了,但是真的得到解釋了嗎?質量到底怎麼來的?粒子為什麼會有質量?我們還是不知道。

這時候,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希格斯等人又提出,假如存在一個Higgs場,與規範場耦合,那麼當真空態發生自發對稱破缺時,就可以使規範場粒子獲得質量。這個有質量的粒子就按照他本人命名為Higgs粒子。

接下來,尋找Higgs粒子就成為實驗物理學家一直以來的夢想!

事情到了2012年,歐洲核子中心的科學家官宣在其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發現了Higgs 粒子!正是宇宙中充滿著Higgs場,帶來了萬物的質量。

物質的產生與消失,背後的原理,又一次讓我們驚嘆。。

再接下來,讀者們應該會領略物理學家們的意思了,找到了Higgs粒子,肯定不能放過它呀,要研究它,要進一步搞懂Higgs機制,那我們就需要更精準的對撞機,這是後話了。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爺憑空消失!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如此
    (原標題: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真相原來如此) 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7日消息,「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
  • 哈利波特:您有一份霍格沃茲精品課程推薦,請注意查收(下)
    今天是高考第二天,在今天結束後,莘莘學子們將迎來一個充實且有截然不同的暑假,其他年級的夥伴們也都即將迎來自己的暑假,暑假裡大家想看什麼有趣好玩的內容,可以提前告訴小魚哦~另外小魚也在精心準備一些視頻內容給大家,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小魚的支持。那麼霍格沃茲的同學們,快來跟愛冒險de魚一探究竟吧。
  • 揭秘 | 大爺憑空消失!隱身衣問世?真相原來如此
    >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高中物理真的難學嗎?也許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找對方向和關鍵點
    學習高中物理的開始,重點是理想化和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真的難學嗎?也許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找對方向和關鍵點。什麼是質點?物體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簡化為質點?這是同學們學習高中物理遇到的第一個物理概念。於是,當我們也成為「過來人」以後,便不自覺地將這種「體會」傳遞給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讓「高中物理難學」成為板上釘釘的、無可爭辯的事實。高中物理真的難學嗎?這一問題肯定不能用「是」或者「否」來簡單地回答,因為所謂的難易具有相對性,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是不一樣的,你如果非要讓一個每次物理考試都能考90分以上的同學,說高中物理難學顯然是不合適的,反之亦然。
  • 東西是否可以憑空消失和出現?科學家:或許這樣的世界就在你身邊
    東西是否可以憑空消失和出現?科學家:或許這樣的世界就在你我身邊! 從標題來看,似乎這種世界是神乎其神的,而事實上,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這還要說起九世紀末的經典物理,那時,物理學家將現實世界描述成了一個有序的整體,一切都是按照預計順序而發展的,時間就像是擁有了一塊鐘錶一般,隨著每一個時刻而變化,規律性極強。這個世界永遠都是按照常理來運行的,物質均為固態,我們看得見可以摸得著,而且還會作著可以預計的簡單軌跡運動。人類可以根據公式,隨時估計它的狀態、運動速度等。
  • 讓人憑空消失,讓牆形同虛設,探索神秘的四維空間
    在人類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是真實的物體,這些物體是三維物體,它們由長、寬、高三個方向組成。但是世界上還有其他維度嗎?例如,一維和二維空間比我們低,或者四維和n維空間比我們高。事實上,除了三維空間,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空間。那麼,如果有一個四維空間,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呢?我們能感覺到嗎?首先,低維空間不能容納高維空間,就像一張紙是否能容納一支三維的鋼筆?
  • 粒子為什麼可以憑空產生或消失?
    粒子為什麼可以憑空地產生和消失?解釋這樣的現象,需要一個理論基礎。讓我們從最熟悉的電磁場開始,介紹一下場的概念。在我們的中學物理課本中,庫侖定律告訴我們兩個電荷之間的力和電荷成正比,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無論是物體的內部,還是抽掉空氣的真空,電磁場是無處不在的。電磁場攜帶著能量和信息,它具有物質的屬性。因此,現代物理學接受,看不見摸不到的真空,也是一種物質形態,電磁場是這種物質的一個屬性。
  • 月球上的2公斤和地球上的2公斤真的完全相等嗎?
    都說嫦娥5號要在月球上鑽孔加鏟土總量是2公斤,不過好像已經取了至少4個位置的樣品,看直播給人感覺總量並不小誰都是知道公斤或者說千克是質量單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約定俗成算成重量單位的。狼山本來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不過有人就此說這種混用,等於是初中物理沒畢業。因為月球上的2公斤質量就是地球上的2公斤質量。不過這個問題,如果深究下去,月球上的2公斤真的完全等於地球上的2公斤嗎?說質量不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都是牛頓力學的基本原理。
  • 月球上的的2公斤和地球上的2公斤真的完全相等嗎?
    都說嫦娥5號要在月球上鑽孔加鏟土總量是2公斤,不過好像已經取了至少4個位置的樣品,看直播給人感覺總量並不小。於是再次產生了前幾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提到的那個疑問,就是所謂的取樣2公斤,到底是月面上的2公斤還是回到地球的2公斤。
  • 晚上踩死的小強,如果不及時收拾就會消失不見,真的會憑空消失嗎
    所以說,不要看恐龍、三葉蟲等多麼恐怖、多麼強大,勝者為王,不起眼的蟑螂才能算是贏家。我們幾乎能在任何地方看見它們,家裡的廚房、柜子,只要發現一隻,基本上就是層出不窮了。特別是廚房,高溫潮溼,這是蟑螂最喜歡的地方,水槽周邊、壁櫃裡面、垃圾桶。。。
  • 無法解釋「憑空消失的星星」,這或許與外星科技有關?
    更通俗地講,它們被稱為「消失的星星」,也正在困擾著科學家們。VASCO成立於2017年,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尋找著地球周邊地區以外什麼消失的對象。正如作者在研究中所指出的:除非一顆恆星直接坍縮成黑洞,否則沒有任何已知的物理過程可以使它在物理上消失。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例子,這就使得尋找新的奇異現象,甚至是新型科技文明的跡象變得很有趣。
  • 憑空消失?疑惑千年,終被發掘——質量守恆定律
    困擾人們的各種問題 在古代,人們常常看到一些好像是憑空而生或是不翼而飛的現象,百思不得其解。一顆小不點的種子,會發芽,會成長。幼小的嫩芽會成長成為一顆顆撐天大樹,這些構成樹木的物質是從哪來呢?真的是無中生有嗎?木頭燃燒後,不見了;蠟燭燃燒後,也會無影無蹤,它們到哪去了呢?
  • 「憑空消失的星星」,科學家表示,這有可能與外星智能活動有關
    再然後它們就消失了,在一小時內就完全地從視野裡消失了。VASCO成立於2017年,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尋找著地球周邊地區以外什麼消失的對象。正如作者在研究中所指出的:除非一顆恆星直接坍縮成黑洞,否則沒有任何已知的物理過程可以使它在物理上消失。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例子,這就使得尋找新的奇異現象,甚至是新型科技文明的跡象變得很有趣。
  • 哈利波特隱形鬥蓬變現實 科學家發明「隱身術」
    原標題:哈利波特隱形鬥蓬變現實 科學家發明「隱身術」   美國研究員發現,只需利用價格低廉和可輕易取得的鏡片,就能讓物體從視線中消失。   中新網9月2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報導,美國研究員發現,只需利用價格低廉和可輕易取得的鏡片,就能讓物體從視線中消失。
  • 黃曉明baby疑離婚 名單「夫婦」兩個字憑空消失代表什麼
    如果是都要用中文名,那也應該是「黃曉明楊穎夫婦」,結果重點是「夫婦」兩個字憑空消失了?這代表著什麼呢?真的離了?大家看完上面的圖估計就知道了,現在是就等著官宣了嗎?
  • 把物體放到水杯中特殊位置,就會消失不見?什麼物理原理?
    中學物理光學知識中有一個最有意思的光學知識,那就是「光的折射」!如果中學生朋友們平時注意觀察或者勤於動手探索物理現象,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物理現象。這些物理現象的本質其實都是光的折射。但是有不少現象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於不敢相信。
  • 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定律,在這裡可以一起學,一看就都會了
    動能—需具有質量、速度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通過物理效應或化學反應而相互轉化 。各種場也具有能量。能量(Energy)這個詞是T.楊於1807年在倫敦國王學院講自然哲學時引入的,針對當時的「活力」或「上升力」的觀點,提出用「能量」這個詞表述,並和物體所作的功相聯繫,但未引起重視,人們仍認為不同的運動中蘊藏著不同的力。
  • 三維空間的憑空消失,可能只需要一個條件
    三維空間的憑空消失,可能只需要一個條件人類對地球的探究,還有對有宇宙的研究,都是一直在進行著的,但是一直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成果,自打維度空間提出來之後,我們才知道我們人類以及其他的一些生物都是生活在三維空間裡面的,對於維度空間,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一維是條線,二維是個面,三維就是個立體的空間了,也就是人類生存的地方,那麼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維度呢?難道只有三個?還有更高的維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