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巨蟒,很多人都有一種談蟒色變的反應。近日,在國外的一個超市冰櫃裡,竟然發現了一條三米長的巨蟒,據了解,該巨蟒疑是在冰櫃冬眠。眾所周知,蛇在自然條件下,是會冬眠的。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蛇在冰箱裡能冬眠嗎?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不簡單的問題,到底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對此知乎上做了如下解答:
首先,冬眠不是幾個小時就能開始的,需要一個過程,隨著天氣慢慢變涼,蛇的體溫也逐漸降低,最後才進入冬眠。醒來時也是因為溫度的逐漸恢復,而不是瞬間溫度上升。
據測定,蛇類一般在氣溫15℃時便很少進食,紛紛遷移到越冬場所附近活動;當外界溫度下降到8~6℃時,蛇就停止活動;氣溫降至3~2℃時蛇即陷入麻痺狀態;如果蛇的體溫下降到一2℃以下或外界氣溫下降到一5℃以下時,便會凍死。
其次,多數蛇類把冬眠地點選擇在背風向陽、乾燥的山坡或土丘上,蛇大多不會自己打洞,多利用巖石的縫穴、亂石窖、古墓及嚙齒類動物的洞穴進行冬眠。為了成功地進行冬眠,穴居蛇類和一些具有鑽洞習性的蛇類能把洞擴展得更深。冬眠場所需要的深度取決於氣候和土壤的熱導率、洞口的方向、洞的大小、主要風向以及周圍植被的性質和數量等。
而且蛇類在冬眠時,喜歡群居,常常一個冬眠洞穴內少則三五條,多則幾十條甚至上百條。隨著寒冬的逼近,蛇類有群聚的本能,有時幾種蛇會混居在一個洞穴內,而其原因並非是缺少適宜的冬眠場所。這種群聚行為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許多蛇擠在一起暴露出的表面積,會比它們單獨冬眠暴露出的表面積少一些,從而使它們能將體內很少的熱量保存得更多。蛇類群居還可使體溫增高1~3℃。
簡單來說就是蛇喜歡選擇乾燥、溫暖的洞穴居住,並喜歡群居提高溫度進入冬眠,在冰箱裡雖冷但找不到暖和乾燥的地方,結局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凍死!
最後,冬眠就是對於惡劣自然環境的防禦機制,是消耗,而非修養。蛇在體內積蓄了充足的營養以後才會進行冬眠,如果是每個月都進行冬眠,由於冬眠前食量不夠、營養物質積累不足或蛇體自身不夠健康,蛇在冬眠時或冬眠後很容易死亡。一項調查顯示,自然環境下,蛇的冬眠死亡率就達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