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國的扛把子司馬昭發動了滅蜀之戰,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人率領大軍攻蜀。在前期,由於劉禪沒有聽從姜維建議,最好防備工作,致使魏國的這三路大軍一路上勢如破竹。蜀軍慘敗,這時劉禪才忙命廖化增援姜維,派張翼和董厥到陽安關口防守鍾會軍。之後,蜀軍在姜維的布防之下,才穩住了陣腳,將魏國大軍阻於劍閣關外,不得前行。
劉備蜀國政權從建立開始,內部派系鬥爭就十分尖銳。以張松,法正為首的北方扶風派系不滿足被蜀國本土世家大族黃權,李嚴等壓制,想引進曹操,劉備等外來勢力來保障他們的利益,並打回漢中老家。曹操當時無力顧及漢中,拒絕了北方扶風派系的要求,北方派系轉而接觸劉備。劉備當時勢力弱小,對於北方派系的要求喜出望外,進西川,據漢中,敗曹操,登帝位,踏上人生巔峰。但是好景不長,被曹操和孫權聯手夾擊,失荊州,夷陵之戰失敗,從此失去一統天下的資本,不久鬱鬱而終。
鄧艾可是魏國在關中前線的第一名將,數次擊敗姜維,可以說鄧艾之才絲毫不遜色於姜維,甚至要超過姜維,其實紙上談兵也是一種才能,只是沒有得到理論的實踐,韓信在和蕭何劉邦講天下上戰略時,誰敢保證蕭何劉邦不以為韓信是紙上談兵呢?只是韓信贏了,這就是韓信與趙括的區別,而諸葛瞻如果做不成韓信,就只能是趙括了。你想想,諸葛瞻對戰鄧艾,比兵力,諸葛瞻沒有鄧艾多,數千對三萬,諸葛瞻鐵定敗,比將領的統兵能力,諸葛瞻不如鄧艾,比戰鬥經驗,諸葛瞻同樣比鄧艾差遠了,諸葛瞻輸了,我覺得那是正常的,如果諸葛瞻贏了,那才是奇蹟。
鄧艾用兵才能是在長期實踐中錘鍊出來的,更可貴的是在關鍵時刻敢於背水一戰。雙方對陣,鄧艾派其子鄧忠、司馬師纂分兵攻打諸葛瞻左右兩翼,兩軍失利退回,鄧艾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結果二將策馬奔回,揮軍再戰,鄧艾也親臨督戰,終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戰爭雙方往往到最關鍵時刻,拼的就是意志,鄧艾最終熬到了最後,作為從未上過戰場的蜀國將來最終陣亡也是意料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