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抽抽涼
密室大逃脫:新一期刪減互動?別怪粉絲,節目組的問題早有伏筆
沒想到《密室大逃脫》在號稱團魂最燃的一期之後,出現了一次嚴重的危機。因鄧倫及楊冪雙方粉絲各有不滿,節目組對部分節目內容進行了刪減,但沒想到引起了更大的粉絲反彈。
在新一期《飯店驚魂》播出之後,不少節目觀眾都表示,感覺嘉賓之間互動少了,沒那麼自然和友愛的氛圍了。
其實新一期《密室大逃脫》到底有沒有刪減嘉賓互動,這是一個薛丁格式的問題。因為節目的形成,就是對龐大的基礎素材進行刪減加工,沒有標準版本作對比,除非我們潛入機房,否則誰也不能確定到底刪減了多少。
目前《飯店驚魂》剛剛播出上半期,這個故事重在懸疑,故事本身信息量很大。在上半期大量的黑暗鏡頭和劇情觀察中,嘉賓們的互動空間也比較有限。
可以說除了黑暗中抱團之外,沒有什麼體能上的互動。出現的幾個解密環節也比較簡單,但也是大家集思廣益才想出了」一文不值「和」hippo「的答案。包括猜歌環節,也一樣玩得很開心。
但不得不承認,之所以會有觀眾出現這樣的感覺,是大家的心態變了,這也是節目組應該關注的問題,如果觀眾們觀看節目最直接的收穫不是快樂,那這個節目的生命力也將受到影響。
也許會有人責怪粉絲們過於敏感,但其實抽抽想說,這件事的根本原因並不在任何一方粉絲,粉絲是一個數量龐大的集體,永遠無法用歸納匯總出唯一結論。無論是楊冪或鄧倫的粉絲,出發點都是對自己偶像的保護。
若是影視劇,粉絲與劇之間還隔著演員的角色,但對於綜藝來說,需要直接面對粉絲對藝人的情感。綜藝節目會不斷邀請熱度高的明星來參加,圖的也就是粉絲們的這份真情實感,所以不能沒事時候想著粉絲紅利,一出問題就怪人家粉絲事多。
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粉絲們,不要再糾結這個問題了,節目好才是大家都好。
而之所以會出現兩家粉絲矛盾擴大的問題,其實從節目組的一些行事風格來看也是早有伏筆。
《密室大逃脫》作為一個全新開發的類型創新的新生綜藝節目,根基並不是很穩,所以有的時候看上去不夠有底氣,能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是好事,但還是要咬緊自己的定位和底線不能隨便更改。
但「密逃」的一個明顯問題是,不僅容易跟自己的風,還容易陷入薅羊毛模式,就是得到一點甜頭之後,便無限聚焦關注這一點。可是過猶不及,薅羊毛也不能總抓住一隻不放。
比如第二季大家探討最多的,恐怕元素是不是喧賓奪主了。其實恐怕主題也是觀眾們投票最高最感興趣的題材。第一季中試水過的「四角遊戲」恐怖環節確實獲得過滿堂彩。
但「薅羊毛」的精髓就體現在,恐怖主題一下子變成了第二季的核心主題,不僅每一期都有恐怖元素,而且恐怖元素也集中在黑暗這一點。大段大段的夜視畫面,看久了不僅視覺疲勞,也影響節目效果。
再比如「鄧倫膽小」這個話題,第一期就因為各種截圖、動圖和短視頻出圈了,然後《密室大逃脫》每播出一期,鄧倫各種受驚嚇的畫面就會上熱門搜索,以至於提到鄧倫就會聯想到膽小。
但是對於節目組和藝人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值得被過度放大的梗。鄧倫被嚇到尖叫、鄧倫拖楊冪,這種情節描述式語言其實沒什麼問題。但提煉出「鄧倫膽小「就開始具有一定情感色彩。
而顯然節目組很喜歡鄧倫膽小這個梗,不但節目組反覆嚇鄧倫,還藉由其他嘉賓的口,不斷加強這個效果。就比如楊冪說鄧倫不夠男人,說一次打上一個開玩笑的字幕就可以了,反覆說就沒意思了。
事實上,除了黑暗恐怖和鄧倫膽小之外,第二季還有其他很多可以重點宣傳的關鍵詞。比如大張偉的腦洞、黃明昊的勇敢和郭麒麟的幽默機智,鄧倫膽小的同時也是快樂源泉,也擅長邏輯推理。明明可以百花齊放,就不要只盯著一隻羊不放。
看得出《密室大逃脫》節目組對觀眾和粉絲們的意見非常重視,反饋也比較及時。但卻因此越發得束手束腳。有一種觀眾喜歡什麼,我們就多讓他們看看,但有時候也給得太多了。
《密室大逃脫》第一季的成功,在於新鮮、多樣和自然。而第二季場景集中在密逃大廈,雖然主題不一樣。但畢竟一個樓體內建築結構是相似的,看多了還是會覺得重複,仿佛不停地在幾個電壓不穩、燈光閃爍的房間和黑暗的走廊中徘徊。
劇情上,離奇的腦洞也少了許多。安保危機連接到T星人還不錯,飯店驚魂看上去有那麼點懸疑的意思。但相比較第一季的人工智慧、小狗叼鑰匙等設置,還是少了一些驚喜。
過度集中在觀眾會喜歡的某一點上,會限制原本的奇思妙想,反而得不償失。比讓觀眾看他們想看的,更高級的是給他們意想不到的好看。
總體來看,第二季考慮太多之後,過度的重複設置,正在把第一季的優點逐漸抹去,是有那麼一點點用力過猛的。
就比如對節目鏡頭進行調整這件事情,也是過度在意觀眾反饋的一種表現,其實還不如不剪,就按照原本設定走下去還顯得大氣一些。但刪過一次觀眾就會默認你可以刪多次,也導致大家覺得新一期也被過度剪輯了。
《密室大逃脫》第二季已經過半,留給」密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安保危機》一期的精彩之後,《飯店驚魂》的上半期又有些歸於平淡。再加上場外粉絲的不愉快,」密逃「似乎來到了一個迷茫的岔路口,有很多方向但又踟躕不前。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