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已經收官,程廠長一家結局難堪。女兒程開顏和宋運輝的婚姻破裂,兒子程千裡一事無成。程廠長算計了一輩子,最後兒子沒出息,女兒不幸福,人到老年糟心事太多,可這一切能怪誰呢?
心理學家胡慎之在新書《如果父愛缺席》中,闡述了父愛如何左右我們一生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模式。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會融進孩子的血液裡,跟隨他一輩子。
養子不教父子過這句古話,有絕對的科學依據。一個不合格的爸爸會造成孩子諸多人生短板,沒有父親的正確引領,孩子會在事業上受限,在社交上無力,在性格上軟弱……更重要的是三觀不正的孩子一生都會障礙重重。
兒子養成了寄生蟲,女兒養成了傻白甜,這一切都源於程家家庭教育的失敗,而在家庭教育裡起關鍵作用的程父,才是造成家門不幸的罪魁禍首。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如果父愛缺席》這本書,探究父親是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正確的父愛應該是怎樣的。
一、父親角色的精神力量
一個正常的家庭裡,父親和母親各自承擔不同的家庭功能。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賦予孩子不同的能力,最終使子女形成完整人格。
「爸爸和媽媽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媽媽的力量是向內的,就是要把孩子拉回來;爸爸的力量是向外的,是要把孩子送到外面去,使孩子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從心理學來說,母親的職責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及依戀關係。父親的職責是教育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爸爸傳遞給他的。
國學大師錢穆自幼家貧,祖父留給他的唯一財產是一套自己手抄的《五經》》,12歲時,父親又早逝並沒陪伴他多久,可錢家詩書傳家的家風,父親嚴謹治學的態度,影響了他的一生。
父親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豐衣足食,更重要的是精神傳承,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精神支柱。
父親為孩子提供了一種男性榜樣和行為模式,孩子往往把爸爸看成未來的發展榜樣,並且模仿爸爸。
而程廠長傳遞給孩子的精神力量顯然是不合格的。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利己主義者,在他眼裡利益至上,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要凌駕於集體利益之上。他的價值觀人生觀就是如此,他的眼界格局也只有這麼大,所以,傳承給孩子的也只是換湯不換藥。
二、兒子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父親
程廠長給兒子取名「千裡」,可見對孩子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孩子未來大展宏圖。這一點在程千裡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程千裡總想謀求好位子,可惜志大才疏,換了崗位也難以勝任。
程千裡的悲哀就是程廠長的悲哀,程廠長想讓兒子將來要有出息,可這齣息不是實現理想為國為民,而是怎樣為自己謀福利。
言教不如身教,從程廠長的言行舉止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的利己主義。程千裡更把父親的精神發揚光大,他不僅極度自私,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趴在父母身上吸血,成了一隻寄生蟲。
看到程廠長為兒子借錢還債的片段,讓人感到悲涼。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孩子腳下是什麼樣的土壤,就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你教給他自私自利,以權謀私,他就學會了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你不告訴他努力奮鬥,頑強拼搏,他就不懂得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你總利用權利走捷徑,他就學會了無視規則,膽大妄為。
所有的這些,都是因為程廠長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是一個好的領路人。
真正合格的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把孩子帶出家庭,教給他更多技能,讓他知曉社會的規則,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動畫片《獅子王》裡,獅王告訴兒子小辛巴:「你將來是這個王國的主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作為一國之王,你要維持這個草原生生不息的活力,尊重自然循環的力量。」
作為一名父親,傳承給兒子的首先就是讓他明確規則,讓他用正確的方式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秩序,形成自己的原則和生活方式,有積極正確的三觀。
否則,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父親的德不配位而「缺鈣」。
三、女兒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父親
程廠長給女兒取名「開顏」,寄託著美好的心願,希望女兒開開心心過一生,快樂就好。可程開顏也讓他失望了,任他用盡手段,女兒還是離婚了。
看著程開顏從調查組談話出來,程廠長急忙迎上去,可女兒自顧自地流著眼淚不理不睬,這一瞬間,他心裡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是他這個豬隊友的助攻,導致了女兒婚姻的破裂,不知他最後是否醒悟了?
程廠長從小對女兒期望不高,所以對女兒的教育不作為,只讓她得過且過。女兒學習成績不好,他無所謂;女兒能力素質都平平,他也不在乎。他認為只要找個好女婿,再把對方牢牢控制住,女兒一生無憂了。
可他沒想到,一切都脫離了他的掌控。
程開顏不幸的源頭,歸根結底也是程廠長的教育不當所致。他希望女兒快樂無憂的初衷是好的,可剝奪了女兒面對風雨的能力是錯的。
程開顏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所有的問題都由父母承擔,她既沒本領也不識人間險惡,更重要的是她認同這種生活方式,不思進取,毫無追求。
她和宋運輝發生了矛盾,她只能在曾住過的小屋裡枯坐一下午,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她居安思危感覺和丈夫差距大,可她努力的方式就是盯梢鬥情敵。
她所有的努力都用錯了方向,為什麼?因為父親沒有教會她有理想有追求要拼搏要奮鬥,她的人生觀就是小富即安,她用盡全身力氣,到達了她個人能力的天花板,仍是力有不逮。
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了錯誤的源頭,無法通向正確的結果。
一段好的情感關係絕不是建立在控制與被控制之上,而是雙方的共同進步與成長。
父親不僅影響著女兒的兩性關係,也影響著女兒的性格和人際關係的基本模式。
一個合格的父親,首先傳承給女兒的是健康的心理資本。父親給予女兒的教育越多,女兒在長大後在情感關係中越有自信,越不容易迷失方向。
結語:
縱觀程家的不幸,真是養子不教父子過。程廠長的遭遇,也給所有為人父者提了醒。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無論我們多忙多累,都不要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要給孩子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讓孩子的一生都有底氣。
正如胡慎之在《如果父愛缺席》書中所說,「無論一個人原生家庭是好是壞,你都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好父親,阻止父愛缺席的延續,給予後代選擇命運的力量。」
做父親,痛是難免,苦是甘願。你今天的教導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肩膀是孩子一生的精神支撐。
所以,每個爸爸都要加油!共勉!
作者:白茶,好書推薦者,終身學習者,行事有態度,筆下有溫度,用走心的文字與你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