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BBC又拍了一部以中國為主題的紀錄片!
我知道你立馬想到了什麼。國內視頻網站bilibili提供的在線觀看視頻裡(完整視頻在文末),滿滿的彈幕都在怒嚎,「看到BBC我有種不祥的預感」、「我是來看BBC怎麼黑我大中國的」。畢竟,《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國學校》和《中國的秘密》兩部紀錄片,以及2014年的《中國如何愚弄了世界》,讓不少人摸透了BBC的套路。
可是這次,我們都錯了。BBC畫風突變,竟然拍出了一部讓中國網友讚不絕口的紀錄片!說完這句話,我也稍微怔了一下。不過,等看完片子的圖文介紹,你也一定會留言盛讚BBC的……
這部紀錄片叫《中華的故事》(The Story of China),1月21日起在BBC二臺播出了第一集,昨晚(28日)播出了第二集。片子一共分為6集,每周四播1集,從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追溯中國過去4000多年的歷史,講述中國從古代夏商周到改革開放時代的巨大歷史變遷。
好的,鋪墊就到這,咱進入正題。——這部紀錄片的畫風到底哪裡變了?
1.「小心機」變少了
知乎網友@鉤沉 有一段直觀的描述:
剛開始我是懷著批判的心情點開視頻的。1分11秒,BBC說1899年舉行了中國最後一次祭天,你把袁世凱放在哪兒?我趕緊拿小本子記下;
1分36秒,BBC說祭祀源於黃帝,距今有5000年歷史。這個我不懂,待會兒去知網扒幾篇論文再反駁,我趕緊拿小本子記下;
6分39秒,BBC說共產主義時期不允許祭祖?這是在暗示什麼,我趕緊拿小本子記下;
9分30秒,我看到了這幅畫面:
臺灣問題上西方媒體一貫愛耍小心機,連wiki上都把臺灣稱為sovereign state(獨立主權國家),BBC的紀錄片卻還記得把臺灣給中國畫上,我順手就把小本子扔了……
但觀察者網發現,雖然BBC記住了臺灣,可還是把藏南地區漏了!
不過很多網友注意到,BBC這部紀錄片裡出鏡的考古學家、天文學家,幾乎清一色的是年輕華人,這說明BBC還是有變化的。
2.立場相對中肯
這部立足於介紹中華文明的紀錄片,立場相對中肯,沒有把焦點落在西方對中國的那些偏見上。
第一集一開場,BBC記者從蘇州坐火車去無錫,參加一戶秦姓人家的祭祖活動(拍攝時恰逢清明)。不是小編小人之心,按照西媒一貫的做法,都到火車站了,必然會拍一群人大包小包亂糟糟擠火車的場景(一般還會特別選那種普快或者綠皮車)。但這次,BBC選了高鐵!
也許是為了不跑題,BBC並沒有評價中國的鐵路交通
也是,從蘇州到無錫,最好的選擇就是高鐵了吧?
不過,雖然坐的是高鐵,BBC畫面拍的卻是紅色那種車型,沒放和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