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變壓器油中加入納米顆粒,有啥好處?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發布成果

2021-01-16 電氣新科技

將納米顆粒添加到變壓器油中形成納米改性變壓器油,不僅可以改善變壓器油的散熱能力,還可以提高其絕緣水平。研究納米改性變壓器油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對納米改性變壓器油性能提升原因的解釋和納米改性機制理論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董明、楊凱歌、馬馨逸、胡一卓、謝佳成、徐廣昊,在2021年第2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納米顆粒的加入增加了界面勢壘的厚度,減少了通過勢壘進入界面區域的電子,且由於納米顆粒對電子的捕獲作用,增加了由歐姆階段過渡到隧道效應階段的電場強度,提高了絕緣強度;空間電荷限制電流飽和階段,納米顆粒的加入增加了變壓器油的陷阱密度,降低了載流子的遷移率,抑制了放電的發生。

隨著電力系統電壓等級和輸電距離的提升,傳統油浸式電力設備正向著高耐壓、大容量、高可靠性等方面不斷發展,對設備絕緣的耐壓性能以及散熱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納米改性絕緣材料應運而生。納米流體的概念最早由U. S. Choi在1995年提出,並在1998年由V. Segal等將此概念推廣到納米改性變壓器油中,以提高其絕緣和散熱性能。

納米改性變壓器油是指將一定質量的直徑小於100nm的固體納米顆粒通過一定分散方法均勻分散到變壓器油中形成的穩定膠體體系。研究發現,納米改性變壓器油較普通變壓器油在耐壓、導熱、抗老化和抗水分等方面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載流子是指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的物質微粒,載流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電導過程,通過對電導電流的測量,可以分析得到載流子的輸運特性。載流子遷移速度與電場強度的比值為載流子的遷移率,根據載流子遷移率變化可以分析得到電荷的傳輸特性。

W. F. Schmidt總結了與液體電介質中電擊穿過程的起始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基本過程,包括電極過程、液相離子化、氣泡形成以及擊穿演化過程。M. Butcher等對普通變壓器油高場下的電導過程進行測試和分析,並將電導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歐姆電阻階段、隧道效應階段以及空間電荷限制電流飽和階段。周遠翔等對變壓器油的電導電流變化及各因素對其影響進行詳細論述,但忽略了隧穿效應對電導過程的影響。F. Negri對磁流體的電導特性進行研究,但由於鐵磁性納米顆粒的加入,穩定性受電壓等級影響很大,沒有測得空間電荷限制電流飽和階段的電導特性。

目前,納米顆粒對變壓器油絕緣特性的改性機制的相關理論尚不成熟,國內外學者對納米改性變壓器油的研究還僅限於簡單的理論分析。杜嶽凡等利用熱刺激電流法對改性前後變壓器油中的陷阱特性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納米粒子的加入增加了變壓器油中的淺陷阱密度,提高了變壓器油對電荷的消散和輸運能力,從而能夠改善變壓器油的絕緣性能。

Lü Yuzhen等用純的老化變壓器油與加入TiO2納米改性的老化變壓器油做交流擊穿電壓與脈衝電壓試驗測試,結果發現,在變壓器油中分散性和穩定性良好的TiO2納米顆粒,可以大大提高老化變壓器油的介電擊穿性能。施健等建立了納米粒子改性變壓器油的場致分子電離流注發展模型,通過仿真獲得並對比納米改性變壓器油和純油中流注發展過程中的電場、空間電荷、流注半徑、流注發展速率等參數,發現納米改性變壓器油絕緣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納米粒子對電子的捕獲。

葛揚首次實現了純油和納米變壓器油在衝擊高電場下的電子遷移率測量。結果表明,納米粒子顯著提高了變壓器油中的電子遷移率,納米變壓器油中淺陷阱密度變大,電子遷移率變快,流注發展變慢,擊穿電壓變高。在外部電場下,電介質從電傳導到電擊穿整個過程都與載流子的輸運有密切關係,載流子定向運動形成電導電流,載流子的輸運特性可以揭示電導本質;電介質高直流電場強度下的載流子運動對於理解預擊穿過程有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對納米改性變壓器油在強電場下的電導電流進行測量,通過不同電場強度下納米改性前後變壓器油的直流電導特性,比較和分析了載流子的運動過程及特徵,對納米變壓器油性能得到提升的原因和納米粒子的改性機制進行了闡釋。通過對納米改性變壓器油電導電流及載流子流速場的分析,得到了載流子在不同電場下,尤其強電場下的輸運特性,並解釋了納米顆粒的作用機制,進一步完善了納米顆粒對變壓器油的改性機理。

圖1 ZnO納米顆粒的TEM照片

納米改性變壓器油在不同電場下載流子輸運過程可以分為歐姆電阻階段、隧穿效應階段和空間電荷限制電流飽和階段三個階段:

圖2 TSDC 測試方案
圖3 變壓器油TSDC測試結果

1)在歐姆電阻階段,電流I與電場強度E成正比關係,納米顆粒的加入增加了載流子的數密度,使得電導電流增加。

2)在隧道效應階段,ln(I/E2)與E-1成正比關係,載流子由液體中的離子和荷電膠粒轉變為電極發射出的電子,電子電導起主導作用,隨電場強度的增加,載流子遷移率逐漸增大。納米顆粒的加入增加了界面勢壘的厚度,減少了通過勢壘進入界面區域的電子,且由於納米顆粒對電子的捕獲作用,增加了由歐姆階段過渡到隧道效應階段的電場強度,提高了絕緣強度。

3)在空間電荷限制電流飽和階段,I與E2成正比關係,納米顆粒的加入增加了變壓器油的陷阱密度,降低了載流子的遷移率,有利於抑制放電的發生。

根據以上三個階段的討論,可以發現,儘管納米粒子的添加增大了變壓器油低電場強度下的電導率,但納米粒子對強電場下電擊穿過程的抑制作用更為突出。

在未來的工作中。應採用不同的試驗手段,嘗試從不同角度探索納米顆粒在變壓器油中的作用機制,包括在改善絕緣特性方面納米顆粒對變壓器油中運動電荷的抑制作用,抗水分、抗老化方面納米顆粒的界面效應,以及導熱方面納米顆粒的強化效應等,這對進一步完善納米顆粒改性機理,推動納米改性變壓器油的工程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21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納米改性變壓器油中載流子輸運特性分析」,作者為董明、楊凱歌、馬馨逸、胡一卓、謝佳成、徐廣昊。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開發一種中空聚多巴胺納米載體
    聲動力療法(SDT)是利用超聲波對生物組織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尤其是聚焦超聲能無創傷地將聲能聚焦於深部組織,並激活聲敏劑產生抗腫瘤效應。但由於腫瘤乏氧微環境的限制,SDT的治療效果往往受到很大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西安交大醫學部基礎醫學院醫學工程研究所張明真研究員團隊和華中科技大學趙元弟教授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腫瘤微環境響應的鉑顆粒嵌入的中空聚多巴胺納米載體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二維自旋玻璃中發現大的磁滯效應
    有趣的是,該晶格存在於著名的磁性絕緣體TlCuCl3,並在該材料中觀察到磁振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因此,二聚蜂窩格子可作為研究量子相變的模型系統。不過截至目前,僅少數自旋中心為半整數的二聚蜂窩格子被報導,自旋為整數的未見報導。
  • 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薪火相傳 西遷老教授為事業築基新春剛過,學校還未開學,記者走入西安交大彭康樓內的團隊實驗室時,這裡氣氛熱烈,團隊創建人和領頭雁、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老師,正和研究團隊的學者們,交流討論著相關的技術問題。管老師在與記者交流採訪中說,讓能源電力系統的安全優化、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出現「中國身影」與「中國聲音」是團隊矢志不移的奮鬥目標。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然而目前,核數超過100且具有輪狀結構的3d-4f混金屬尚未有報導。 近日,在鄭彥臻教授指導下,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博士後陳偉鵬採用「混合配體」策略,在溶劑熱條件下成功製備出一例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納米糰簇—。該團簇分子擁有六芒星狀的形狀,為目前報導的第二大3d-4f混金屬團簇,並具有良好的溶液穩定性。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近日,西安交大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合作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為西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的大型動物滅絕提供了可靠的氣候變化背景,揭示了人類活動在氣候劇烈震蕩的乾旱氣候背景下對當地獨特生態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發現基於體心立方I-WP極小曲面的液態網絡框架...
    三維納米有序網絡結構在傳輸介質材料、膜分離材料、納米模板領域等有巨大的應用潛力,這些有序網絡結構通常與三重周期性極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 TPMS)有著密切聯繫。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超輕可壓縮碳化矽陶瓷氣凝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但是,傳統的陶瓷氣凝膠基本都是由氧化物納米顆粒構成,其實際應用往往受限於陶瓷材料的脆性和高溫下的體積收縮(氧化矽氣凝膠的尺寸穩定溫度在600oC以下)。而陶瓷材料的脆性是由於其強的結合引起的,若想改善其力學性能,必須從材料的微觀結構上下功夫。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破解體心立方金屬鈮氧脆之謎
    然而,體心立方金屬對微量的碳、氮、氧元素極為敏感,在製備或服役過程中一旦引入少量的碳、氮、氧就會造成顯著的硬化和脆化,但其微觀機理一直是個迷。以金屬鈮為例,它作為一種典型難熔金屬,具有熔點高、熱強性好、密度低(相較於其他難熔金屬)、加工性能好等優點,在高溫環境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被廣泛用作航天運載裝備的火焰噴嘴等關鍵受熱部件。
  • 突破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破解體心立方金屬鈮氧脆之謎
    然而,體心立方金屬對微量的碳、氮、氧元素極為敏感,在製備或服役過程中一旦引入少量的碳、氮、氧就會造成顯著的硬化和脆化,但其微觀機理一直是個迷。以金屬鈮為例,它作為一種典型難熔金屬,具有熔點高、熱強性好、密度低(相較於其他難熔金屬)、加工性能好等優點,在高溫環境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被廣泛用作航天運載裝備的火焰噴嘴等關鍵受熱部件。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普遍認為:弛豫鐵電單晶的高壓電效應與其特有的微觀結構,即極性納米微區(如圖1所示),有著重要的關係。然而,在近20年的時間中,雖然各國學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極性納米微區與壓電性能的關係仍然沒有明確。這也導致了近些年關於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的研究工作進展較為緩慢。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研發出世界最「亮」白光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研發出世界最「亮」白光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 時間:2021-01-06 19:50:27  來源:西安新聞網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校長王樹國,黨委副書記趙昌昌,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成進,黨、校辦,組織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交流活動。在西遷博物館,楊振斌一行參觀了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從「溯源」到「西遷」再到「致遠」展廳,鮮活的實物展品、詳實的圖片圖表、豐富的視頻資料吸引了來賓一行的目光,他們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並詳細交流有關情況。
  • 西安交大發布兩項科技成果 離子導體讓柔性觸控螢幕成為可能
    昨日,西安交大發布兩項應用性很強的科技成果。  透明離子導體軟材料可拉伸價格低 應用潛力大  西安交大理學院教授丁書江介紹了透明離子導體軟材料技術。製備該類材料成本遠低於市場上現有的觸控螢幕,在柔性觸控螢幕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西安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副總經理李小鵬詢問國際上該研究領域的現狀及投資發展前景時,丁書江表示,他們是第一個提出這一研究成果的,國外目前只有水凝膠的研究。該項目投資額度不會太大,材料設備等投入約100萬-200萬元,可應用領域包括手機、ATM機、智能講臺的觸控螢幕、電控調光玻璃等領域。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0-13   今日/總瀏覽:1/2360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