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了「1165」模式,居民心氣順街道更和諧
鄉村治,百姓安。12月1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度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單》。其中,即墨區藍村街道創建的「1165」社會治理體系入榜,通過黨建一核引領、社會多元共治,較好地解決了當前基層社會治理基礎薄弱、人員力量不足、矛盾排查化解不暢、治理隊伍管理分散等難題,取得了「問題及時解、群眾心氣順、鄉村共和諧」的良好效果。
對標先進創新治理模式
以往,藍村街道的信息摸排滯後,出現糾紛倉促解決,成為社會治理的「老大難」。 2020年初,帶著赴深圳體悟實訓的學習成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於宗志提出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建議舉措。街道黨工委組織專班起草實施方案,並擬定了十多個配套實施文件。今年4月,「1165」社會基層治理模式正式運行。
「讓群眾與幹部一起共擔主角、群防群治,共同維護家園和諧,是『1165』的最大特色。 」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遵賢介紹說,所謂「1165」社會治理體系,即以黨建為引領,打造1支社會治理骨幹隊伍,搭建1個智慧化管理平臺,統籌全街道網格員、治安員、調解員、社區法律顧問、志願者及其他社會力量等6支隊伍,推動維穩事件聯防聯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訪案件集中處置、民情民意收集辦理、群眾思想教育引導5大治理效能精準治理。
八年糾紛積案20多天解決
「沒想到八年未解的案子,社區給辦成了! 」韋先生在藍村街道從事建築工程勞務工作,八年前因經濟糾紛,對於其公司所屬100餘人的200多萬元勞務工資,合作方一直未能結算。 「1165」模式運行以來,街道黨工委和王演莊社區排查出矛盾隱患,社區政法員為韋先生撰寫法律材料,並依託網際網路庭審訴訟服務工作站,主持網上立案、庭審。 20多天後,即墨法院成功調解,韋先生拿到了遲來的工資。街道黨工委將政法組織由街道向社區和村居延伸,建立起街道、社區、村居三級專職政法隊伍,保障了社會治理大事小事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督。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紅馬甲、藍馬甲,不僅是一道風景,也是老百姓的一道安全屏障。
「民生e站」探索智慧管理
藍村街道還探索「智慧+」管理模式,依託原有的網格化信息處置平臺,創建「民生e站」智慧管理平臺,社會治理工作實現了巡查、發現、報告、處置一體化。群眾通過「1165」民生熱線、政府公眾號等信息渠道,可將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以圖片、文字、語音、視頻等方式反映和上傳,「民生e站」可及時收集並第一時間通知相關人員前往處置。 「民生e站」密切跟蹤相關事件的調度辦理,街道、社區兩級各有側重,「小事」由社區平臺及時辦理,「大事」由街道平臺調度處置,為「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提供了重要保障。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張譯心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