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藍村成立「愛心食堂」 老人就餐最低只需3元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華敬方 通訊員 徐寧

「大娘,這是您的,剛出鍋的排骨,拿好碗,慢慢吃……」11月6日中午,位於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古城村的愛心食堂裡,村支書王德生帶著志願者們忙前忙後,端菜端飯。寬敞明亮的餐廳,乾淨舒適的桌椅,美味又健康的飯菜,贏得了老人們的一致稱讚。

為切實關懷弱勢群體,解決留守老人的吃飯問題,古城村經前期的調研論證,遂採取「村裡補一點、自己出一點」,由村莊黨支部引導,黨員幹部和村民自治的開辦模式成立「愛心食堂」。每天將為周邊老人及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中、晚兩餐,有想來吃飯的老人,只要提前報名即可。目前,村裡的低保戶、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只需3元錢即可享受兩菜一湯的堂食服務,其餘70歲以上老年人就餐也只要花費6元。

「備菜、打掃衛生、消毒碗筷……」愛心食堂的運轉,離不開愛心志願者們無私地付出,據王德生介紹,自食堂開業以來,陸續有不少村民報名食堂志願者服務,他們不計報酬,心甘情願地奉獻他人。 「我們通過微信群、大喇叭積極宣傳動員,發動村民主動參與愛心食堂志願活動。」愛心食堂志願者團隊負責人王乃祖說。目前,該志願者團隊有近40名固定成員,而這些志願者年齡都在40至60歲之間。根據排班,每天有3名志願者在愛心食堂提供志願服務。

在「愛心食堂」裡,赫然看到牆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周食譜及《就餐管理制度》、《衛生管理制度》等,每天上午6時許,由一名村莊黨員、一名志願者組成的採購隊伍前往菜市場採購當天的食材。愛心食堂自運行以來,每天堅持以最新鮮的食材來進行烹飪,葷素合理搭配,有飯也有湯,讓前來吃飯的村民吃得飽又吃得健康。

「食堂每天供應的饅頭都是用我們村莊支部領辦合作社種植的小麥進行深加工的麵粉製作的,天然健康,吃的放心。」王德生告訴記者。

「一個人在家做飯很不方便,孩子們也不在身邊,往往每樣菜都要吃上好幾天。現在愛心食堂就開在我們村子裡,味道還很不錯,還能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嘮嘮嗑,很開心」一位滿頭銀髮的的大娘經常來愛心食堂就餐,她豎起了大拇指,表示愛心食堂每天兩菜一湯飯量足,味道滿意,志願者服務態度也很好。

據了解,藍村街道將以古城村「愛心食堂」運營為契機,繼續發揮轄區企業資源與社會力量優勢,探索擴大服務社會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打造「愛心食堂」品牌。同時也將以此項目為標杆,讓黨建引領、多元社會力量參與 「一核多元」體系持續發力,激發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會治理新格局。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即墨藍村縱深推進「清廉村社」創建
    古城村是藍村街道清廉村社的首批試點村之一,為鍛造堅強的黨支部班子,真正實現帶領群眾共同富裕,該村黨支部針對本村工商企業發達,村民1500餘畝耕地承包收入過低的現狀,成立了由村黨支部領辦的春秋永旺種植專業合作社,主動流轉村民土地,將原來400餘元/畝的土地承包費,提高到800-1000元/畝,僅此一項每年為全村村民提高土地收益100餘萬元,至今該村所有耕地已全部流轉,為下步實現土地規模化種植打下了基礎
  • 愛滿重陽 青島即墨區藍村街道豐富多彩活動情暖老人
    10月23日上午,由青島市文明辦指導,即墨區委宣傳部、即墨區文明辦主辦,即墨區藍村街道黨工委、藍村街道辦事處承辦的青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暨2020年「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在藍村街道王演莊社區舉行。
  • 確保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 即墨藍村衛生院做好健康「守門...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靜2020年是脫貧攻堅關鍵之年,今年以來,即墨區藍村衛生院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擔當,緊緊圍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工作目標,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確保滿足轄區居民的正常醫療需求。
  • 即墨藍村街道「1165」社會治理體系入榜省級典型
    其中,即墨區藍村街道創建的「1165」社會治理體系入榜,通過黨建一核引領、社會多元共治,較好地解決了當前基層社會治理基礎薄弱、人員力量不足、矛盾排查化解不暢、治理隊伍管理分散等難題,取得了「問題及時解、群眾心氣順、鄉村共和諧」的良好效果。
  • 探索新模式「社區食堂」飄出居家養老「幸福味道」
    正值午餐時間,應邀參加「重陽敬老 愛心助餐」活動的30餘位老人來到社區食堂,品嘗剛剛出鍋的愛心午餐。老人們吃得津津有味,食堂裡飄滿了居家養老的「幸福味道」。申江社區工作人員說,社區老人經常為吃飯發愁,有的老兩口吃飯,飯菜做少了太單調,做多了就得吃剩飯;有的行動不方便,買菜很困難;有的要麼買點兒現成的湊合一頓,要麼讓兒女給點外賣,但都覺得不合口味,還太貴。特別是一些空巢老人、生活困難老人、失能老人等,吃飯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 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成立 引領打造有溫度、受歡迎的「民生...
    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的成立,將更好地服務煙臺民生事業,進一步推動市民社區食堂向規範化、精細化、連鎖化和品牌化發展,讓市民社區食堂成為更有溫度、更受歡迎、知名度更高的煙臺「民生品牌」。老人在市民社區食堂就餐(資料圖 史宇 攝)全市建成73家市民社區食堂,日均服務1.5萬餘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北京:學校食堂需在學生開餐前半小時完成就餐區域消毒】據北京市...
    文 / Sarah2020-06-16 10:23:09來源:FX168 【北京:學校食堂需在學生開餐前半小時完成就餐區域消毒】據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6月16日發布消息,面對當前疫情形勢的變化,北京市要求從嚴落實校園防控措施,要求學校食堂做好食品留樣
  • 即墨區藍村街道:「雙節」不停工 項目「加速跑」
    挖掘機正在揮舞著機械臂,上下翻飛,有條不紊的進行施工作業,運土車往來穿梭……國慶中秋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天,記者來到位於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的三城路(G309)改建工程施工現場,建設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 發揮餘熱謀發展 青島即墨區20名「夕陽紅」喜看藍村街道新變化
    10月22日上午,一場名為「喜看藍村新變化,發揮餘熱謀發展」的退休老幹部參觀即墨國際陸港和藍村街道重點項目的座談交流活動在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舉辦,近20名離退休老幹部參與本次活動。  魯網10月23日訊(記者 於建軍 通訊員 徐寧 徐潔)10月22日上午,一場名為「喜看藍村新變化,發揮餘熱謀發展」的退休老幹部參觀即墨國際陸港和藍村街道重點項目的座談交流活動在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舉辦,近20名離退休老幹部參與本次活動。
  • 即墨民企迎頁巖氣「黃金十年」
    □ 見習記者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隋信海有信心迎接「黃金十年」  「從去年10月份,我們就聯合青島金王、青島科技大學等成立了『青島市頁巖油氣地質增產聯合重點實驗室』,計劃在頁巖氣領域深耕細作
  • 即墨347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教師」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磊日前,中共青島市即墨區委、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表揚2020年度教育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報》,授予王保華等347名同志「即墨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授予王來福等59名同志「即墨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
  • 青島即墨區藍村街道:多措並舉全力推進人口普查
    夜幕降臨,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的普查員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人口密集的盛旭福苑住宅小區,正加班加點地逐門逐戶查訪,確保戶不漏人、人不漏項。  盛旭福苑小區位於藍村街道前埠頭村,地處即墨城陽兩區交接處,共1728戶,因臨近動車小鎮,外來務工租戶、流動人口較多
  • 幸福食堂的幸福之約 讓老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開飯了……」隨著志願者孔令燕的一聲吆喝,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幸福食堂裡,老人們的歡聲笑語乍一停歇,繼而又在滿屋的飯香裡瀰漫開來,吃著白菜燉肉、土豆絲、小米粥……這些可口的「幸福套餐」,老人們喜笑顏開。
  • 情暖重陽|即墨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26.68萬人,高齡老人可領補貼
    同時,民政局工作人員提醒,高齡老人可以申領體檢補助、高齡補貼和長壽補貼。即墨最高齡老人已經112歲根據即墨區民政局提供的數據,即墨區共有107位百歲老人,其中,最高齡老人為田橫鎮黃官屯村的謝子美老人。出生於1908年9月9日的謝子美老人,截至目前已經年滿112周歲。
  • 【年味兒】年關將近,超市逛不出的年味兒盡在咱即墨大集
    【年味兒】年關將近,超市逛不出的年味兒盡在咱即墨大集 2020-01-11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名校食堂大PK,看看哪所學校的飯菜最美味~
    5元是兩葷一素、4.5元兩素一葷,點餐就是另外的價。一食堂菜比較偏辣一些 二食堂早餐包子這些要比一食堂好得多整體評價:較好餐具:自帶餐具性價比:二食堂比一食堂稍高用餐人數:一食堂人數較多,二食堂人數較少特色:一食堂麵食較好,二食堂套餐不錯,二食堂口味有一般、較甜和較鹹三種說法採光:一食堂比較暗,二食堂採光較好,據悉,初中和高中分開就餐,其它分校區食堂質量上比本部稍差
  • 近九成學生做到「光碟」 揭秘高校「網紅食堂」的節約秘籍
    在南京高校圈有"食在南航"的說法,學校食堂不僅有網紅美食,還出臺措施幫助師生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減少舌尖上的浪費。午餐時間,記者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食堂,發現就餐人數不少,學生大多打兩到三個菜外加一份湯。
  • 愛心人士以櫻桃結緣,長期幫扶困難老人、資助孩子
    3年前,老伴去世了,每年一到櫻桃季,大量櫻桃無人採摘,只能白白爛在地裡。去年,「半島公益」與市老齡辦組織愛心市民,通過300元認捐一棵櫻桃樹的方式,幫助王桂香這樣的困難老人解決了難題。今年,該活動繼續。由於可耕地面積較少,櫻桃樹成了下葛場這個省級貧困村大多數果農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尤其對於那些處於困境家庭的老人來說,櫻桃樹的收入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
  • 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把特困老人「包養」了
    5月17日上午,虞城縣大侯鄉湯樓村日間照料服務中心院內,處處笑語歡聲,熱鬧非凡,湯樓村村民張新亮、許成社、許松等10名黨員代表和經濟能人將價值2000元的米、面、油、粉條等愛心物資送了過來,該村黨支部書記葉齊森一邊熱情地對大家表示感謝,一邊招呼入住的五保老人幫忙掂提東西。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是個什麼機構?又具有哪些功能呢?
  • 愛心在這座城市傳遞 溫暖在這座城市蔓延
    安順愛心義工社籌資30餘萬元為1000多戶家庭送溫暖自2016年國慶節起,西秀區新太社區李太英的家中,常有一群志願者忙裡忙外,有的幫助老人清掃房前屋後的垃圾,有的給老人送上過冬的新衣,有的為老人包餃子,有的陪老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