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核安全局公布中國各大城市輻射環境監測值

2020-12-05 安青網

國家核安全局公布中國各大城市輻射環境監測值

未受到影響

2011-03-16 09:07:54   來源:國際在線    

【摘要】

國際在線消息: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今日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

 

中國環保部發布輻射環境監測值 

國際在線消息: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今日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表明中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今日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15日16時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該負責人介紹,監測結果匯總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範圍內。監測結果表明中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責任編輯:彭曉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遼寧:核輻射監測結果每三小時上報國家核安全局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後,我省生存環境是否受到汙染,一直是百姓縈繞在心的問題。3月30日,記者探秘瀋陽核輻射自動監測站,並獨家專訪了省環保廳核安全局、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有關負責人。「日本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 遼寧核輻射監測結果每三小時上報國家核安全局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後,遼寧省生存環境是否受到汙染,一直是百姓縈繞在心的問題。3月30日,記者探秘瀋陽核輻射自動監測站,並獨家專訪了省環保廳核安全局、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有關負責人。「日本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省環保廳核安全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連日來遼寧省監測數據的上報頻次已經由原來每天兩次上報分析數據,改為每隔3小時更新上報一次數據。
  • 環保部: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與此同時,國家核安全局還發布了《2013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報告》——這是我國首次向社會發布的年度輻射環境質量報告。中國的核安全終於走出「深閨」,主動掀開了以往神秘的蓋頭,也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的關注。那麼,中國有著怎樣的核安全文化?我國2014年的環境輻射情況又如何呢?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向《環境與生活》雜誌披露了相關重要信息。
  • 環保部門發布17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監測示意圖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17日,我國內地除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西藏外其他21個省(市、區)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吉林等
  •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與核電集團進行高層工作交流
    為全面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做好2020年核安全監管工作,1月7日至8日,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在北京分別與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和國家電投集團開展了高層工作交流。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主持工作交流並講話,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核電安全監管司、輻射源安全監管司、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要負責人,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中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國家電投集團董事長錢智民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活動。各核電集團總結了2019年產業發展與安全業績,介紹了2020年重要工作。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12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12日,日本政府根據《國際核事件和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的規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定為7級,即最高級,與車諾比核事故同級。這是日本政府根據放射性釋放量對福島核事故的重新定級。
  • 每經專訪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我國核電安全...
    4臺AP1000和2臺EPR機組已經在我國成功完成全面調試,進入商業運行,我國成為世界最先掌握新一代核電廠調試和運行技術的國家。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公布的數據表明,近五年我國核電機組的80%運行指標處於世界中值水平以上,70%指標處於國際先進值之上。
  •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11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五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有效性大會在荷蘭海牙開幕。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率團出席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有效性大會每3-4年召開一次,是各國核安全監管部門交流監管經驗的重要平臺。
  • 我國環境輻射仍屬正常水平 北京在正常範圍內
    我國環境輻射仍屬正常水平黑龍江空氣中發現極微量放射物 無需防護北京目前環境輻射水平在正常範圍內本報訊(記者王永生)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27日9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
  • 環保部:全國主要城市環境輻射仍處正常水平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3月27日表示,國家核安全局3月27日16時發布的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表明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 放射源100%納入許可管理 中國核電機組指標優於國際中值水平
    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核安全「可靠、有效」國家核安全局核設施安全監管司負責人說,2016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我國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綜合評估,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對維護核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認為中國核安全監管體系是「可靠、有效的」。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20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20日,我國內地在黑龍江等19個省(市、區)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吉林、遼寧、天津檢測到更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於巖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貢獻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 江蘇核安全局與江蘇核電籤署合作協議
    中國環境報記者 閆豔 連雲港報導 江蘇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局與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近日達成合作協議,將從打造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示範基地、科普宣傳、預警監測及應急聯動、輿論引導、建立日常聯絡機制等5個方面進行合作,推動核與輻射安全及監管水平持續提升。
  • 國家核安全局通報海陽核電廠兩起運行事件:無放射性後果、無環境汙染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近日有媒體對國家核安全局網站公布的3月6日海陽核電廠2號機組發生的兩起運行事件進行了轉載和報導。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3月22日指出,機組在兩起事件過程中,無放射性後果、無人員照射、無環境汙染。
  • 記者帶您走進嘉興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一探究竟
    孫浩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孫浩  被譽為中國「核電第一城」的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就坐落在這裡。  多年來,秦山地區空氣吸收劑量率始終處於本底範圍內,核電站運行以來對周圍輻射環境未產生影響。這都離不開嘉興市對輻射安全統籌謀劃,織密輻射監測網絡,將輻射安全納入平安嘉興建設。
  • 核安全局開展核安全文化專項行動:內陸核電廠排放不影響環境
    1月14日,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環境保護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表示,要在全社會全行業培育核安全文化,解決「公眾接受度的世界難題」。
  • 環境保護部:4月11日上午主要城市環境輻射水平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上午全國主要城市環境輻射水平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4月11日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4月11日9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
  • 黑龍江檢出核放射物質 北京尚無輻射超標者報告
    放射性物質濃度遠低於國家標準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昨天,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環保部門設在黑龍江省饒河縣、撫遠縣、虎林縣的三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分別為0.83-4.5×10貝克/立方米、0.68-6.8×10貝克/立方米、0.69-6.9×10貝克/立方米,相應的國家標準
  • 各種環境輻射強度值怎麼看懂?
    目前在網上有網友自己購買了X-γ輻射劑量巡檢儀,並對所在地的輻射環境進行了監測,首先,讓我們表揚一下這種「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的科研精神,但是這臺輻射劑量巡檢儀真的能測出日本的輻射對我們有沒有影響嗎?【網友發布的監測數據的圖片,圖中可以看出,這次監測的數值為0.25μSv/h,使用的儀器為DH8000智能化X-γ輻射儀。】
  • 我國核電站運行對周圍環境影響可忽略不計
    7月11日,國家環境保護部核安全總工程師劉華在接受《中國核工業報》採訪時表示,「20多年來我國核電站的運行對周圍環境沒有造成任何影響。」這有力地回答了老百姓目前最關心的核電站運行後對周圍的環境輻射到底有多大,對周邊地區的人們的健康到底有沒有影響等問題。   我國核工業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