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2020-12-02 人民網

原標題: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環保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談核安全保障

  ◎本刊記者 季天也

人們日常受到的輻射劑量比例示意圖

  國家核安全局會同國家能源局、國防科技工業局,於2014年12月發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並於今年1月14日就這份聲明專門召開了媒體解讀會。與此同時,國家核安全局還發布了《2013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報告》——這是我國首次向社會發布的年度輻射環境質量報告。中國的核安全終於走出「深閨」,主動掀開了以往神秘的蓋頭,也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的關注。那麼,中國有著怎樣的核安全文化?我國2014年的環境輻射情況又如何呢?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向《環境與生活》雜誌披露了相關重要信息。

我國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布點示意圖

  放射源增加 事故率降低

  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關組織和個人以「安全第一」為根本方針,以維護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為最終目標,達成共識並付諸實踐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特性的總和。這個概念主要依據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和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的經驗歸納,並結合我國的良好實踐而提出的。

  郭承站司長介紹說,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由國家核安全局牽頭,參照我國現行核安全法規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安全標準,對全國所有運行和在建核電廠展開了全面排查和整改。目前,我國在用放射源共有11萬餘枚,並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增;在用射線裝置近13萬臺(套),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核技術利用國家之一。與這一數據走勢相反,我國放射源事故發生率在逐年下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平均每年6起/萬枚放射源,近3年下降到小於2起/萬枚放射源。

壓水型核反應堆(PWR)內爐

  核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郭承站司長還指出,《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下簡稱《政策聲明》)開篇就指出,核能與核技術利用是人類現代社會科技文明發展的成果,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核安全是核能事業發展的生命線,中國始終堅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發展核能與核技術。記者通過郭司長對《政策聲明》的解讀了解到,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將核安全正式納入總體國家安全體系,體現了國家從戰略上更加重視核安全,也標誌著核安全進入國家安全的主場。

  保障從業人員良好工作環境

  核安全文化建設,是對現有核安全法規要求的有益補充。郭司長解讀說,《政策聲明》中特別提到了「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和「創造和諧的公共關係」兩項內容。一般人以為,保障核安全是大事,核能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相對來說是小事。但在從業人員眼裡,工作環境優劣也是遵守安全規定、形成良好的核安全文化的必要條件。同時,核安全文化也要求建立和諧的公共關係,要求核能相關組織把核安全的信息及時告知公眾,同時也傾聽公眾的反饋,以科學的態度、理性的思維和客觀公正的視角,在全社會普及核與輻射安全知識。

  郭司長還透露,《政策聲明》發布的同時,國家核安全局正在開展核安全文化宣傳貫徹推進專項行動,為期一年,要求「全覆蓋」,即覆蓋所有持證單位和骨幹人員,對隱瞞虛報和違規操作「零容忍」,以此強化業內人員在法治、責任、風險和誠心這四大方面的意識,提升我國核安全水平。

  首發《輻射環境質量報告》

  那麼,我國的輻射環境處於什麼狀態呢?國家核安全局結合首次向社會發布的《2013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報告》(下簡稱《報告》),以及2014年前三季度的相關統計數據,對我國輻射環境監測情況進行了公示和說明。

  對此,郭承站司長解釋說,在環境監測方面,國家主要設置了重點城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對重要江河流域、國際河流、重要飲用水、地下水源和海水均設立監測點,還包括土壤、生物樣品的採樣點。在核電廠監測方面,每個核電廠首臺機組裝料之前,要求先做運行前的輻射環境本底調查。運行後,除了利用自動站空氣吸收劑量率連續自動監測外,還在核電廠周圍布設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水環境、土壤、生物(特別是指示生物)監測點,觀察核電廠釋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變化規律,並與先前測得的本底水平或對照點的參考水平作對比,監督核電廠周邊的輻射安全。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配置圖

  在重要地區加密布設監測點

  記者看到,《報告》呈現的監測結果表明:2013年,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其中環境中的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漲落範圍內,現役核電廠周圍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當地天然本底水平漲落範圍內。只有秦山核電基地周圍環境、大亞灣/嶺澳核電廠和田灣核電站排放口附近海域中氚的活度濃度,比核電廠運行前的本底水平有所升高,對此,中國工程院潘自強院士作了解釋,氚濃度的升高所帶來的輻射劑量僅為國家規定劑量限值的千分之一。郭承站司長還根據監測情況介紹,2014年前三季度的監測數據與2013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目前,我國共有26臺在建核電機組。郭承站司長告訴記者,國家核安全局還將繼續完善國家輻射環境監測網的監測點位和項目,並在重要地區加密布點,做好新建核電廠外圍監督性監測系統的布設,繼續及時向社會公布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和運行核電廠監測數據。

相關焦點

  • 遼寧:核輻射監測結果每三小時上報國家核安全局
    3月30日,記者探秘瀋陽核輻射自動監測站,並獨家專訪了省環保廳核安全局、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有關負責人。「日本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省環保廳核安全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連日來我省監測數據的上報頻次已經由原來每天兩次上報分析數據,改為每隔3小時更新上報一次數據。
  • 遼寧核輻射監測結果每三小時上報國家核安全局
    3月30日,記者探秘瀋陽核輻射自動監測站,並獨家專訪了省環保廳核安全局、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有關負責人。「日本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省環保廳核安全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連日來遼寧省監測數據的上報頻次已經由原來每天兩次上報分析數據,改為每隔3小時更新上報一次數據。
  • 環保部每日發布輻射值 我國東部沿海城市輻射水平正常
    為讓公眾「心中有數」,環境保護部自本月13日起,連續發布主要城市輻射水平監測值。17日公布的情況顯示,煙臺、威海、南京、寧波、溫州等東部城市的輻射水平均在正常波動範圍下遊,受日本核洩漏事故影響而導致城市輻射水平上升的傳言並無數據支撐。自3月12日起,環保部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並在其官網及時公布監測結果。
  • 核輻射不會汙染中國 西安輻射度全國城市最低
    本報訊(記者程慧 實習生石曉霞) 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表示,3月12日起我省加強了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目前輻射環境監測數據未發現任何異常。據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昨日16時發布的監測信息,西安昨日空氣中的輻射程度在全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最低。
  • 環保部:新標準增設PM2.5監測 收緊PM10的限值
    人民網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許博)今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針對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向大家介紹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等方面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先生、環保部汙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先生、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羅毅先生。吳曉青表示,近日,《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訂工作已經圓滿完成。
  • 北京可吸入顆粒物超國標20% 監測數據暫不公布
    針對官方公布空氣品質數據與美國大使館數據有出入的問題,杜少中表示,北京有設備監測 PM2.5,願與美國大使館比對數據,只是何時公布暫不確定。  願與美國大使館比對數據  一個是官方公布的數據,一個是美國大使館的數據,為何出入那麼大?杜少中回應稱,美國大使館發布的是濃度,而市環保局發布的是指數,兩者之間其實有換算的方式。
  • 環保部大範圍摸底
    這些「數據」有望形成詳實的公開報告。目前,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已經啟動全國範圍的核基地與核設施輻射現狀的調查摸底,與此同時,也開始匯集各地監測站點近年來的環境輻射水平數據,會同其他核相關部門和專家著手編制「中國輻射水平與效應評估報告」,該報告旨在摸底全國範圍的整體輻射水平,報告有望在2016年左右完成。
  • 環保部:全國主要城市環境輻射仍處正常水平
    記者查看了環保部網站上「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3月27日15:00—18:00)」,哈爾濱市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範圍是57.6—117.1微戈瑞/時,監測獲得的平均值為82.8微戈瑞/時;長春市、瀋陽市和北京市本底範圍分別是70.8—147.4、61.6—91.2和60.2—119.9微戈瑞/時,監測獲得的平均值分別為82.7、80.1和77.7微戈瑞/時,均屬「正常水平
  • 朝鮮核試驗事件環保部最新監測: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朝鮮核試驗事件環保部最新監測: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環境保護部官網 2016-09-12 09:47 來源:澎湃新聞
  • 西太平洋監測發現「核輻射魷魚」
    對此,國家海洋局發布公告稱,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已受到福島核洩漏的顯著影響,提醒有關部門加強對來自該海域海產品的放射性監測。不過,對於這一公告,也有專家認為,由於我國捕撈的魷魚主要位於北太平洋傳統魷釣作業漁場,與日本福島相距1000多公裡,截至目前尚未受核輻射影響,人們不必過於擔心。
  • 日本政府福島核輻射監測數據涉嫌作假
    汙染指數監測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基於以上疑問,一位日本業餘攝影師帶領法國記者暗訪福島,結論卻與日本官方南轅北轍。放置一塊鋼板,輻射監測值減小數十倍?日本的福島監測數據日前因為法國電視3臺的一部紀錄片再次被外界審視。一位化名霧島的日本業餘攝影師,在福島核洩漏事故3年來,他說自己會定點到東電公司應徵清理工的工作。
  • 長沙明年1月1日正式發布PM2.5監測數據
    網站截圖  「按照國家環保部的要求,長沙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公布PM2.5監測數據,建立大氣汙染預報預警機制,提高災害性空氣汙染的預警能力。」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環保局昨日對外發布,目前,市環保局網站的「長沙市環境空氣實時發布系統(試運行)」正進行最後的系統調試,為即將到來的正式發布做充分準備。2013年1月1日起,長沙將正式發布PM2.5數據,本報屆時將進行權威發布。
  • 環保部:496個空氣監測網點實時查PM2.5
    由國家和地方共計投入約9.5億元打造的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將開始投入運行。環保部表示,2013年1月1日起,公眾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PM2.5、臭氧等的監測信息;同時,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各站點的監測數據,除了在各城市發布外,還將在國家層次統一發布。
  • 環保部公布空氣品質排名新玩法—變化程度排名方案(附全文)
    為督促各省市重視空氣品質改善工作,環保部每月都會對全國74個城市的空氣品質進行排名,廣大網友和媒體對排名前十位和後十位的城市也會各種花樣的宣傳,極大提高了空氣品質改善的公眾參與感。  但也有人對此名單存在質疑。
  • 常外毒地事件環保部調查組:學校空氣品質與對照點無明顯差異
    新華社南京4月25日電 (記者李燦、秦華江)「常州外國語學校環境事件」發生後,環保部、江蘇省政府聯合成立環保調查組,國家衛計委和江蘇省衛計委聯合成立醫療衛生專家組,在常州迅速展開全面調查。教育部也派出督導組赴常州開展專項督導。25日,聯合調查組向新華社記者介紹了調查進展情況。
  • 環保部:正開展全國範圍內環境承載力研究
    國務院審定同意的《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的總體構想和工作方案》也要求,科學衡量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有效解決日趨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此外,《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要求建立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 上海公布過去5年PM2.5數據 24個監測點均不達標
    日前,上海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公布了過去5年本市PM2.5試點監測工作。數據顯示,2006—2010年,本市PM2.5濃度約佔PM10濃度的50%—60%。2005年,本市啟動PM2.5試點監測,在部分點位增設PM2.5監測儀器,開展監測方法探索研究。近年來,依託「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和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計劃的實施,本市PM2.5監測能力取得了快速發展。
  • 北京核輻射水平持續正常 無明顯波動
    國家環保部上午公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監測到極微量放射性物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陝西、湖南、廣東、寧夏、廣西、山西等地。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各監測點顯示均正常。
  • 環保部公布首個生活噪聲標準 明確規定噪聲限值
    國家環保部昨天首次公布了《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了文化娛樂場所或商業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噪聲限值。  據了解,社會生活噪聲是指商業、娛樂、宣傳等活動中使用的設備、設施所產生的噪聲。按照規定,以居住、學校、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其室內噪聲白天不得高於45分貝,夜間不得高於35分貝。
  • 焚燒秸稈將有天眼監控 衛星監測站得高看得遠
    「當然,監測秸稈焚燒是我們最早開展的應用業務。」環保部衛星中心大氣遙感部厲青博士說,「最近情況有所變化,東北平原的火點比較集中,尤其是黑龍江。」從2011年9月20日起,衛星中心開始對今年秋季的秸稈焚燒進行集中監測,每天都會製作全國範圍的秸稈焚燒遙感監測分布圖和報告,並通過環保部網站向社會發布監測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