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環保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談核安全保障
◎本刊記者 季天也
人們日常受到的輻射劑量比例示意圖
國家核安全局會同國家能源局、國防科技工業局,於2014年12月發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並於今年1月14日就這份聲明專門召開了媒體解讀會。與此同時,國家核安全局還發布了《2013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報告》——這是我國首次向社會發布的年度輻射環境質量報告。中國的核安全終於走出「深閨」,主動掀開了以往神秘的蓋頭,也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的關注。那麼,中國有著怎樣的核安全文化?我國2014年的環境輻射情況又如何呢?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向《環境與生活》雜誌披露了相關重要信息。
我國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布點示意圖
放射源增加 事故率降低
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關組織和個人以「安全第一」為根本方針,以維護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為最終目標,達成共識並付諸實踐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特性的總和。這個概念主要依據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和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的經驗歸納,並結合我國的良好實踐而提出的。
郭承站司長介紹說,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由國家核安全局牽頭,參照我國現行核安全法規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安全標準,對全國所有運行和在建核電廠展開了全面排查和整改。目前,我國在用放射源共有11萬餘枚,並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增;在用射線裝置近13萬臺(套),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核技術利用國家之一。與這一數據走勢相反,我國放射源事故發生率在逐年下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平均每年6起/萬枚放射源,近3年下降到小於2起/萬枚放射源。
壓水型核反應堆(PWR)內爐
核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郭承站司長還指出,《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下簡稱《政策聲明》)開篇就指出,核能與核技術利用是人類現代社會科技文明發展的成果,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核安全是核能事業發展的生命線,中國始終堅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發展核能與核技術。記者通過郭司長對《政策聲明》的解讀了解到,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將核安全正式納入總體國家安全體系,體現了國家從戰略上更加重視核安全,也標誌著核安全進入國家安全的主場。
保障從業人員良好工作環境
核安全文化建設,是對現有核安全法規要求的有益補充。郭司長解讀說,《政策聲明》中特別提到了「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和「創造和諧的公共關係」兩項內容。一般人以為,保障核安全是大事,核能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相對來說是小事。但在從業人員眼裡,工作環境優劣也是遵守安全規定、形成良好的核安全文化的必要條件。同時,核安全文化也要求建立和諧的公共關係,要求核能相關組織把核安全的信息及時告知公眾,同時也傾聽公眾的反饋,以科學的態度、理性的思維和客觀公正的視角,在全社會普及核與輻射安全知識。
郭司長還透露,《政策聲明》發布的同時,國家核安全局正在開展核安全文化宣傳貫徹推進專項行動,為期一年,要求「全覆蓋」,即覆蓋所有持證單位和骨幹人員,對隱瞞虛報和違規操作「零容忍」,以此強化業內人員在法治、責任、風險和誠心這四大方面的意識,提升我國核安全水平。
首發《輻射環境質量報告》
那麼,我國的輻射環境處於什麼狀態呢?國家核安全局結合首次向社會發布的《2013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報告》(下簡稱《報告》),以及2014年前三季度的相關統計數據,對我國輻射環境監測情況進行了公示和說明。
對此,郭承站司長解釋說,在環境監測方面,國家主要設置了重點城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對重要江河流域、國際河流、重要飲用水、地下水源和海水均設立監測點,還包括土壤、生物樣品的採樣點。在核電廠監測方面,每個核電廠首臺機組裝料之前,要求先做運行前的輻射環境本底調查。運行後,除了利用自動站空氣吸收劑量率連續自動監測外,還在核電廠周圍布設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水環境、土壤、生物(特別是指示生物)監測點,觀察核電廠釋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變化規律,並與先前測得的本底水平或對照點的參考水平作對比,監督核電廠周邊的輻射安全。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配置圖
在重要地區加密布設監測點
記者看到,《報告》呈現的監測結果表明:2013年,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其中環境中的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漲落範圍內,現役核電廠周圍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當地天然本底水平漲落範圍內。只有秦山核電基地周圍環境、大亞灣/嶺澳核電廠和田灣核電站排放口附近海域中氚的活度濃度,比核電廠運行前的本底水平有所升高,對此,中國工程院潘自強院士作了解釋,氚濃度的升高所帶來的輻射劑量僅為國家規定劑量限值的千分之一。郭承站司長還根據監測情況介紹,2014年前三季度的監測數據與2013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目前,我國共有26臺在建核電機組。郭承站司長告訴記者,國家核安全局還將繼續完善國家輻射環境監測網的監測點位和項目,並在重要地區加密布點,做好新建核電廠外圍監督性監測系統的布設,繼續及時向社會公布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和運行核電廠監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