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程慧 實習生石曉霞) 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表示,3月12日起我省加強了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目前輻射環境監測數據未發現任何異常。
據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昨日16時發布的監測信息,西安昨日空氣中的輻射程度在全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最低。
據悉,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發生9.0級特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輻射向環境釋放事件。我國環境保護部對此非常關注,3月12日,環保部啟動了全國輻射應急響應系統,向各省發出應對日本地震應急指令。
昨日,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表示,從3月12日起,我省已經加強了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監控,並及時上報監測數據。目前監測數據未發現任何異常,我省將繼續做好跟蹤監測,及時有效做好應對工作。
記者昨日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看到,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結果顯示,西安空氣中的輻射程度在全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最低。截至16日9:00~15:00,測值範圍57.2~64.1,平均60.9,參考本底範圍是(當地原野)50.0~117.0。監測結果表明,西安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屬正常水平,未見異常。
放射性汙染物不會「飄」到我國
作為日本鄰國,中國特別是沿海一些省區市是否會受到核輻射汙染?我國有關部門採取了哪些防範措施?……帶著這些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相關主管部門和多位權威專家。
網上流傳的核輻射示意圖根本沒有依據
記者:近日網絡上流傳著一幅日本核輻射擴散示意圖,在這張圖上,日本核電站核洩漏輻射範圍包括了我國東南沿海大部地區,這是否可信?核洩漏放射性汙染物會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
陳竹舟(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這張示意圖完全是沒有依據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核洩漏對我國沒有產生影響。我國已經啟動了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監測結果沒有任何異常。
記者:導致放射性汙染物遠程擴散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孫軍(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專家諮詢組專家):影響核物質擴散的因素有很多,氣象是其中一個主要方面,涉及指標主要是風和降雨。
風可以影響到核物質擴散的速度和方向。如果大氣比較穩定,風速較緩慢,核物質的擴散就會很慢,局限在原地附近。反之,如果風速較大,汙染物出來後,將隨著風向下遊擴散。
降雨對汙染物擴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汙染物將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來,從而減少遠程擴散。
記者:從天氣實況看,放射性汙染物會不會影響我國?
孫軍: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預計到本月21日,中低層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或西南風為主,高空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氣流為主。
22日至24日中低層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或西北風為主,高空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氣流為主。總之,未來十餘天,放射性汙染物主要向東或東北方向擴散。
我國位於日本國西面,中間有日本海、朝鮮半島、黃海、東海相隔。所以從擴散途徑看,日本核洩漏產生的放射性汙染沉降物擴散區域距離我國較遠,而且會隨著風向進一步遠離我國。
洋流方面,根據洋流氣候特徵,福島外海為偏東至東北流向;根據風浪預報,福島外海以偏北至西北的浪向為主,間或有短時的西到西南的浪向。綜合分析,核擴散物將隨洋流及風浪向東至東北方向移動,未來十天對我國沿海也無影響。
記者:未來一段時間,如果隨著季節更替,風向改變,汙染物是否會擴散到我國?
孫軍: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之後,大氣環流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汙染物一到大氣中,就會逐漸稀釋,濃度將會大大降低。因此,現在無需產生疑慮。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
老陝日本歸來:
講述:最後20名陝西遊客昨晚從日本平安歸來(組圖)
西安領隊黃忠講述在日經歷 那四天驚心動魄
中國應付措施:中國將全面安檢核設施 暫停審批核電項目
日本9.0級大地震:
新聞圖片:日福島部分居民遭受核輻射
關注日本核洩漏危機:
核電站洩漏物質正擴散 輻射雲將飄往太平洋>>>區域
日本擴大核輻射避難範圍至30公裡 首相不滿>>>擴散範圍
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洩漏 將嚴重影響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
日本政府稱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爆炸>>>反應堆爆炸
評論:南都社論:以人類的名義向日本伸出援手
深度:日本地震,華北要當心?
你覺得日本核洩漏對陝西地區有影響麼?進微博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