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外毒地事件環保部調查組:學校空氣品質與對照點無明顯差異

2020-12-02 觀察者網

新華社南京4月25日電 (記者李燦、秦華江)「常州外國語學校環境事件」發生後,環保部、江蘇省政府聯合成立環保調查組,國家衛計委和江蘇省衛計委聯合成立醫療衛生專家組,在常州迅速展開全面調查。教育部也派出督導組赴常州開展專項督導。25日,聯合調查組向新華社記者介紹了調查進展情況。

據環保調查組專家介紹,調查組通過查詢原企業生產工藝、原輔材料、汙染物以及常外學校規劃建設等相關資料,針對常外校區、原常隆等3家化工企業兩塊場地分別制定了空氣、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方案,有針對性地確定了特徵汙染物監測因子,根據相關技術規範,明確點位布設、採樣頻次和監測方法,並對監測方案進行了專家論證。為確保監測數據科學、準確、可信,監測方案還專門設置了對照點,建立了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體系,並開展了第三方質控監理等。

據介紹,目前監測工作正在按計劃正常進行,從初步得出的大氣監測數據來看,常外校區6個點位與青楓公園、常州工學院2個對照點位沒有明顯差異,最終評估結論尚待全部監測工作完成後才能得出。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包括打井等前期準備工作,也正在緊張有序開展。

據醫療衛生專家組介紹,根據常州市衛生計生委和學生家長提供的909人體檢資料分析,甲狀腺結節247人,成因不明;淺表淋巴結腫大35人,其最常見原因是感染。學校衛生、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食品衛生符合要求。學生因病缺課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未發生傳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發。環境流行病學相關研究分析正在進行當中。

對此事件的處置,常州市委、市政府表示,認真查找存在問題,繼續全力配合調查,保障師生身心健康,維護學校教學秩序。同時,持續開展環境監管,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嚴格依法追究責任。(完)

常州外國語學校新校區

常州市已對相關責任人立案調查

另據京華時報報導,昨晚,常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通報常州毒地事件調查進展稱,要徹查常外事件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目前,已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立案調查。

常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5日晚間發布《常州外國語學校事件有關情況通報》稱,對常外事件的處置,常州市委、市政府表示:

一、認真查找存在問題。在原常隆地塊修復處置過程中,初步調查發現四個方面的問題:新北區沒有按時完成原常隆地塊土壤修復工程,學校在原常隆地塊土壤修復未完工情況下仍按原計劃進行搬遷,原常隆地塊土壤修復工程施工單位沒有按照要求落實防護措施,新北區監管部門對地塊修復的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工作中,市、區兩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存在重視程度不夠、應急處置不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不到位等問題。對此,我們將認真吸取教訓,全面深刻反思,查找自身不足,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抓好問題整改,並舉一反三,嚴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二、繼續全力配合調查。市、區兩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將全力配合國家和省專項調查,嚴格按照調查組要求,毫無保留地為調查工作提供現場勘察、環境監測、資料查閱等一切所需要的條件和便利。根據國家和省聯合調查組的意見,及時落實整改措施。

三、保障師生身心健康。堅持以師生健康為第一要務,繼續做好公共衛生工作,強化學校衛生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動態跟蹤隨訪並及時治療,邀請醫學專家到校開展健康諮詢、科普宣教、疑問解答、心理疏導。

四、維護學校教學秩序。建立完善家校溝通機制,保持家校聯繫暢通,對少數未到校上課的學生逐一家訪。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尤其是九年級學生中考前的各項工作。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確保學校秩序正常穩定。

五、持續開展環境監管。對原常隆地塊、常外及周邊地區空氣、土壤、地下水,開展全面不間斷監測,及時發布監測結果。一旦發現異常狀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做好處置工作。同時,抓緊實施土壤和地下水控制性修復工程,確保施工科學合理、規範有序。嚴格按照規範程序,加快原常隆地塊生態綠化工程建設。對全市化工企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六、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強信 息公開,及時準確公布調查進展和相關信息,自覺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監督。

七、嚴格依法追究責任。徹查常外事件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處置不得力、失職瀆職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嚴肅處理。目前,就發現的問題,已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立案調查。

相關焦點

  • 常外「毒地」事件調查結果:校園環境安全 常隆地塊存四大問題
    8月26日20時51分,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微常州」發布消息稱,常州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常外」)事件發生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派出專項督導組(以下簡稱「督導組」),環保部、江蘇省政府聯合成立環保調查組(以下簡稱「調查組」),國家衛計委和江蘇省衛計委成立醫療衛生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
  • 「常外事件」調查結果:調查組認定校園環境安全
    本報常州8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 實習生 姚曉嵐)今天20時51分,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微常州」發布消息稱,常州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常外」)事件發生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派出專項督導組(以下簡稱「督導組」),環保部、江蘇省政府聯合成立環保調查組(以下簡稱「調查組」),國家衛計委和江蘇省衛計委成立醫療衛生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
  • 環保部公布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PM2.5和PM10雙降
    【原標題】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環境保護部18日公布了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
  • 上海徐寶寶事件調查組開始調查工作
    11月11日下午4點半,上海市衛生局再次緊急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成立聯合調查組調查市兒童醫院「徐寶寶死亡事件」,並爭取以最快速度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上海市衛生局紀委書記丁海洋說,為了徹底查清此事件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如兒童醫院對患兒的治療、搶救是否及時、合理,醫生值班時有無失職等問題,市衛生局與相關部門決定成立聯合調查組,「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 環保部:496個空氣監測網點實時查PM2.5
    由國家和地方共計投入約9.5億元打造的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將開始投入運行。環保部表示,2013年1月1日起,公眾可通過網絡實時查詢PM2.5、臭氧等的監測信息;同時,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各站點的監測數據,除了在各城市發布外,還將在國家層次統一發布。
  • 環保部公布空氣品質排名新玩法—變化程度排名方案(附全文)
    為督促各省市重視空氣品質改善工作,環保部每月都會對全國74個城市的空氣品質進行排名,廣大網友和媒體對排名前十位和後十位的城市也會各種花樣的宣傳,極大提高了空氣品質改善的公眾參與感。  但也有人對此名單存在質疑。
  • 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金秋9月,按理說應是秋高氣爽。但前幾天我國北方地區的一次汙染過程早早地來了,讓人們更加擔憂——今年秋冬,霧霾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嚴重?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
  • 北京核輻射水平持續正常 無明顯波動
    國家環保部上午公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監測到極微量放射性物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陝西、湖南、廣東、寧夏、廣西、山西等地。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各監測點顯示均正常。
  • 環保人員堵塞空氣採樣器幹擾監測
    被曝出現數據造假的西安市空氣品質監測網長安區子站(以下稱長安區子站),位於西安市南郊一所高校內的一棟樓頂上。25日傍晚,記者在現場看到,監測站周邊架設有監測設備和攝像頭,通往監測站的樓梯護欄上鎖,禁止外人擅自進入。  記者了解到,涉事的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分局工作人員,就是將這裡的空氣採樣器用棉紗堵塞,進而幹擾自動監測系統正常工作。
  • 國家標準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本導則作為《室內空氣品質標準》配套的空氣採樣技術的指導原則,適用於《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中所規定的各種化學汙染物的採樣。  2、選點要求  2.1 採樣點的數量:採樣點的數量根據監測室內面積大小和現場情況而確定,以期能正確反映室內空氣汙染物的水平。
  • 環保部: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330起 重大事件3起
    原標題:環保部: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330起 重大事件3起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突發環境事件基本情況。2015年,全國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330起,較2014年減少14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
  • 專家:空氣品質指數具有滯後性 與體感有差異
    今天上午10時,上海空氣品質指數AQI又超過150,再次達到中度汙染。而從12日以來遍及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的嚴重霧霾,更捧紅了「爆表」一詞。什麼叫「爆表」?為什麼包括申城在內很多地方的空氣品質指數數值與百姓體感有較大差異?記者向市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請教,為讀者解疑。
  • 環保部攻堅京津冀秋冬季大氣治理 最高問責地市書記
    「6+1組合拳」攻堅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大氣治理  汙染不降反升最高問責地市書記  秋冬季節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霧霾重汙染的高發期,這段時期的空氣汙染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年該地區的整體空氣品質狀況,也更容易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
  • PM2.5入空氣品質評價指標
    在12月21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明年起,北京、天津、河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將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中新社發 韋亮 攝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30日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 北京PM2.5濃度南北差異大 遇重汙染擬分區響應
    當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北京PM2.5濃度南北差異明顯,京東北密雲水庫和京西北八達嶺兩個站點,是全市PM2.5濃度的最低值,為每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而京西南琉璃河、京東南永樂店、京南榆垡三個站點,PM2.5濃度達到110至120微克/立方米,南北汙染PM2.5濃度相差一倍左右。  這種差異一直存在。
  • 浙江衢州:火災事故周邊環境質量恢復正常 調查組已成立
    對於造成事故的具體原因,衢州市政府已專門成立調查組開展調查。火災處置現場。 傅元璋 攝燃燒物系易燃化學危險品 餘火已基本撲滅9日11時許,位於衢州市智造新城的中天氟矽發生火災。當日下午3時,火勢得到基本控制;9日9時30分許,除第六車間一處在受控燃燒外,其他明火已撲滅。
  • 我國公眾普遍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環保部表示將儘快正式發布新標準 公眾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本報訊(記者馬力)備受關注的PM2.5標準徵求意見前日結束。記者昨天從環保部了解到,徵求意見期間收到了1500多條反饋意見,普遍贊成將PM2.5作為一般評價項目納入空氣品質標準,有的還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應提前實施。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將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吸取和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標準草案,爭取儘快正式發布。
  •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國家環保部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調整了環境空氣功能分區,將此前的三類分成了二類。現行的空氣汙染評價指數(API)將改為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  空氣品質新國標將於2016年1月1日在全國施行,但珠三角地區今年就將推行新國標。  特定工業區被取消  新國標與去年11月環保部公布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基本沒有變化,個別字句上作了調整。不過,新國標與老國標有較大差異。
  • 3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比去年同期下降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發布2016年3月及第一季度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品質狀況。總體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有所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有所下降。  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8.4%。其中,昆明、拉薩和麗水等3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為100%,廈門、惠州和福州等20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在80%~100%之間,張家口、嘉興和紹興等37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鄭州、濟南和西安等14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不足50%。
  • 北京2013空氣狀況:PM2.5超標1.5倍 好天氣不到一半
    整個第一季度,本市的空氣品質都不太樂觀,重汙染天「扎堆兒」,總共29天,佔到了全年58天重汙染天中的一半,其中六級嚴重汙染天10天,五級重度汙染天19天。每年的採暖季,空氣品質總是最讓人擔憂,但今冬採暖季的空氣品質反而比較樂觀,一二級優良天數相對於其他月份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