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攻堅京津冀秋冬季大氣治理 最高問責地市書記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6+1組合拳」攻堅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大氣治理

  汙染不降反升最高問責地市書記

  秋冬季節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霧霾重汙染的高發期,這段時期的空氣汙染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年該地區的整體空氣品質狀況,也更容易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日前印發,提出從今年10月至明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上的28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重汙染天數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25%,重汙染天數要同比下降20%。

  今天上午,環保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攻堅行動方案相關情況。記者了解到,該行動方案由1個總方案和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等6個配套方案組成,其中量化問責是一大創新,問責將結合發現問題的數量對準區縣、地市,最高將問責地級市委書記。

  第一次制定秋冬大氣治理方案

  據介紹,整個攻堅行動方案和強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專項督察方案、量化問責規定、信息公開方案、宣傳方案等6個配套方案是一套組合拳。

  《攻堅方案》圍繞全面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從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入手,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本兼治措施,並按照清單式制、臺帳式的方式,將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分解到各個城市,將具體任務一一落實到各個市區縣,推動治理措施真正落實到位。6個配套方案進一步細化落實保障措施,從創新督察機制、強化地方黨政領導幹部責任、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宣傳報導制度等方面作出系統安排。

  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介紹,這是第一次制定秋冬季的大氣治理方案,以往都是年度方案;也是第一次設定了秋冬季大氣治理改善比例的目標,對於各個城市,這是第一次「量身定做」量化的指標,過去原則性多,大尺度目標多,這次是目標精確到了每個市、區、縣。

  劉炳江強調,行動方案不僅是改善空氣品質的攻堅戰,也是供給側改革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方案創新提出了量化問責的配套方案。整個方案體現了監測評價精細化,減排措施精細化,監管問責精細化。

  開展機動式中央環保專項督察

  此次攻堅行動方案,配套方案中的強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專項督察方案明確了「監督」二字,促進壓力傳導到位。據了解,攻堅行動期間將採取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強化督查嚴查突出大氣汙染問題,將問題移交地方政府限期解決並向社會公開,組成100多個巡查工作組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核查和「回頭看」,對問題突出且解決緩慢的地方開展約談,選擇10個左右問題最為突出的市(區)開展機動式、點穴式的中央環境保護專項督察,落實大氣汙染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方案提出,在攻堅行動方案實施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實行區域聯動、綜合整治,進一步加大對違法排放大氣汙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促進秋冬季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據了解,督查將聚焦散亂汙,煤改電,煤改氣,錯峰生產這四大方面,這是目前影響京津冀大氣突出的問題,也是督查過程中發現問題最多的四個方面。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督查按照執法的情況了解企業的違法違規情況,巡查還要查企業到底改沒改,還要了解各部門怎麼落實,「巡查既查企業,也有督政府。」他說,今年京津冀強化督查從全國抽調了5600多人,而巡查人員則全部從環保部機關和直屬單位抽調,共1240人,每個人參加兩次,也就是一共2480人次的巡查。督查是兩個星期,完成後隊員就回去了,巡查是駐點,人員一盯到底,發現問題要督促地方解決。

  發現兩個問題問責副縣(區)長

  此次攻堅行動創新推出了量化問責的措施。據了解,量化問責將問責事項分為「任務型」和「結果型」。

  「任務型」問責中第一種是未按要求完成交辦問題整改的,發現兩個、4個、6個問題的將分別問責副縣(區)長、縣(區)長、縣(區)委書記;第二種是通過強化督查或巡查再發現有新問題的,發現5個、10個、15個問題的將分別問責副縣(區)長、縣(區)長、縣(區)委書記。

  地市級層面,行政區域內被問責的縣(區)達到兩個、3個、4個的將分別問責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

  「結果型」問責是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排名,排名後三位且改善目標比例低於60%的問責副市長,低於30%的問責市長,汙染不降反升的問責市委書記。

  把大氣汙染治理任務與市縣黨委和政府責任捆綁在一起,有效調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國家環保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 量化問責關注的重點是縣區級的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落實情況,同時延伸到地市級黨委政府及有關單位的落實情況,不允許應付,不允許懈怠,不允許不作為亂作為,「只要你不幹活可能就會攤上事情,只要你不落實責任,就會被問責。」

  他說,量化實際上是促進工作抓實抓細,方案布置下去後,什麼問題,什麼情形問責什麼程度都有明確要求,環保部在督查,地方也要舉一反三,要一層層把任務壓下去。

  強化督查截至明年3月29日

  據了解,強化督查的時間安排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3月29日,分為兩個階段。督查重點包括散亂汙企業及集群的綜合整治情況、小鍋爐淘汰情況、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錯峰生產情況和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等。

  派駐巡查的時間為2017年9月15日至2018年1月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均派駐巡查工作小組,共102個。其中北京、天津各安排了兩個巡查工作組。

  伴隨式報導曝光地方不作為問題

  方案提出,要抓緊實施大氣重汙染成因和治理科技攻關項目,強化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重點行業管控等基礎研究。每個縣至少建成兩個、每個區至少建成1個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更多城市監測微站,為大氣汙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撐。要加強區域聯動,強化重汙染天氣應對。重汙染天氣應對是攻堅行動決勝的關鍵,各地要加快完善應急預案,為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應對提供保障。

  方案提出發揮公眾監督作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要公開環境保護部印發的問題督辦清單以及整改落實情況,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的作用,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打好攻堅戰。

  環保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表示,攻堅行動期間要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採取伴隨式報導等方式,積極宣傳攻堅行動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及時曝光地方不作為、環境質量惡化、企業違法排汙等突出問題,主動發布權威聲音,積極回應公眾關切,共同營造「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強大輿論氛圍。

  答問

  今年空氣品質

  應比去年好一些

  大家都關心今年是否還會跟去年一樣重汙染頻發。對此劉炳江表示,大氣汙染跟汙染排放、氣象條件有緊密關係。汙染排放方面,今年布置的減排量接近去年的3倍,比如去年完成了80萬戶的煤改電、煤改氣,今年的指標就是300萬戶;去年關停了不到1萬戶燃煤小鍋爐,今年是4.4萬戶。

  從氣候條件來說,從2013年實施「大氣十條」以來,京津冀地區經歷連續暖冬,氣象條件不利。以北京為例,1949年以來到2012年一共發生5次持續一周左右的靜穩天氣,可2013年一年就發生了7次,2016年6次,今年上半年已經發生了4次。劉炳江介紹,9月5日環保、氣象部門會有大規模的氣象會商,屆時會有一個更加準確的判斷。「減排量放在那,如果天氣稍微有利點兒,我相信今年空氣品質應該會比去年好一些。」

  中國不會發生

  光化學煙霧事件

  針對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汙染受到關注的情況,劉炳江表示,我國現在不會、將來也極少可能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他說,根據2016年的總體情況,在我國的338個城市中,有71%的城市在臭氧空氣品質達標線上下晃動,出現少數天次超標也是以輕度汙染為主,中度汙染都很少,沒有出現臭氧嚴重汙染。從發展趨勢來看,過去四年多的監測和一些試點監測的歷史數據顯示,基本處於年際波動的狀態,這屬於正常的波動。

  「大家非常關心中國會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國政府也高度關注。我們組織過專家分析,世界歷史上發達國家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一般臭氧濃度數值都達到了600微克/立方米以上,個別城市在20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中國的臭氧濃度遠低於此,並且正在採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控制臭氧前體汙染物,所以中國現在和將來不會、也極少可能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劉炳江表示。

  記者 張航

相關焦點

  • 「6+1組合拳」攻堅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大氣治理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日前印發,提出從今年10月至明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上的28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重汙染天數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25%,重汙染天數要同比下降20%。
  • 環保部:啟用「2+26」城市大氣汙染監管報警系統,禁煤區仍存在散煤...
    據環保部日前通報,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現已基本啟用大氣汙染熱點網格監管平臺(下稱「監管平臺」),並裝有報警系統,可清晰發現疑似違法的排汙點。環保部目前正著手針對監管平臺上的報警展開檢查,從中發現多個禁煤區仍存在散煤燃燒情況。
  • 10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 "秋冬季改善目標"28城全部負值
    原標題:10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 "秋冬季改善目標"28城全部負值   原標題:今年10月「2+26」城市空氣品質排名情況出爐   「秋冬季改善目標」28個城市全部負值   環保部今天(14日)對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即
  • 秋冬季大氣攻堅行動: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或將全面實施
    2020-2021年秋冬季,重點地區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有望全面實施新的政策措施,即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各地要按照《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有關要求,全面推進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鼓勵環保績效水平高的「先進」企業,鞭策環保績效水平低的「後進」企業,以「先進」帶動「後進」,提升環保基礎工作整體水平。
  • 10省28個城市被環保部糾察督辦,廢電池回收行情雪上加霜!
    ▼ 近日環保部部長李幹傑指出:大氣汙染形勢仍然嚴峻。京津冀仍然是大氣汙染治理的主戰場。截至目前,環保部已經向京津冀28個城市發出322封督辦函,並附有督辦清單。這次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和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西安、鹹陽等地)將首次被納入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最徹底、最嚴厲的環保風暴仍未結束,2018年環保更嚴厲去產能、抓環保。環評限批、限產、限排、關停、整改、搬遷入園。
  • 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山東要這麼幹!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經省政府同意,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明確了各市空氣品質改善目標,規定了重汙染天氣應急、清潔取暖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汙染源治理、移動源汙染管控、面源汙染管控6大重點任務。
  • 京津冀大氣汙染確認「病根」,未來治理有兩個重點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經過專家組的聯合攻關研究,已經基本確認了京津冀大氣汙染的「病根」。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一圖看懂: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明確了各市空氣品質改善目標,規定了重汙染天氣應急、清潔取暖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汙染源治理、移動源汙染管控、面源汙染管控6大重點任務。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解答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9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科技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有媒體問:通過攻關項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
  •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如何推進?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進展、挑戰及下一步措施》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盡銳出戰,攻堅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打贏藍天保衛戰全 力 攻 堅秋冬季是大氣汙染防治的關鍵時期當前,藍天保衛戰已進入「決戰決勝」的衝刺階段>為確保「十三五」順利收官各部門都在齊心協力、並肩作戰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盡銳出戰」12月2日,自貢市召開秋冬季建築工地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會,研究部署施工工地揚塵管控工作。
  • 下一步有哪些秋冬季大氣汙染...
    11月18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0月份以來,全省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包括開展環境質量預測預警、駐廠監督、重點領域暗訪核查、問題線索督察問責、社會各界共同監督五項行動。
  • 《河南省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發布
    近日,河南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河南省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   河南省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紮實做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特制定本方案。
  • 寧晉縣召開大氣汙染治理強化攻堅推進會 推動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齊...
    寧晉縣召開大氣汙染治理強化攻堅推進會 推動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齊頭並進 2020-04-22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何在?藍天保衛戰將精準施策
    原環境保護部隨後按照「1+X」模式成立了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組建了由200多家單位、近2000人組成的科技攻關團隊。「攻關項目實現了機制體制、『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數據資源共享這三大創新。」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楚了
    大氣重汙染原因是什麼?近2000位專家聯合攻關,準確找出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2017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原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科技、中科院、農業、工信、氣象、衛生、高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並設立專項資金5.75億元。
  • 決戰「秋冬防」 鹽湖在行動丨鹽湖區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調度會...
    △ 新聞視頻  11月12日,鹽湖區召開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調度會,通報我區當前大氣汙染防治形勢,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會上,市生態環境局鹽湖分局負責人通報了近期我區國控監測點周邊突出問題整改情況,並就各監測點位發現的問題,以及整治現狀和下一步工作措施進行匯報。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