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河南優良天數增幅全國第一!下一步有哪些秋冬季大氣汙染...

2020-12-05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秋冬季是氣象條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重汙染天氣多發的季節,也是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最敏感、最困難時期。11月18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0月份以來,全省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包括開展環境質量預測預警、駐廠監督、重點領域暗訪核查、問題線索督察問責、社會各界共同監督五項行動。通過對秋冬季汙染天氣進行精準預報預警,對重點行業企業進行駐廠監管,對重點領域和管控工作進行全面暗訪核查,對管控措施不到位、問題突出的地區和部門進行嚴格督察問責等,嚴查違法排汙、違反汙染管控措施和失職瀆職行為,在全省範圍內推進汙染減排措施落實,減少重汙染天氣發生。

「開展專項行動以來,在有效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和促進汙染減排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副處長杜慶海介紹,截至11月16日,全省PM10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優良天數為223天,同比增加53天,增加幅度全國第一,全國優良天數平均增加16天,河南比全國均值多37天。「全國337個城市中優良天數增加最多的前10個省轄市有6個在河南省,並且前三名全在河南省,分別為平頂山增加78天,全國第一;許昌增加69天,全國第二;洛陽、南陽增加68天,並列全國第三。」

與此同時,汙染管控成效初顯,汙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根據數據統計,10月16日全省啟動輕中度汙染管控後,全省廢氣汙染物日均排放量為268.5噸,與管控前(9月25日)排放量375.2噸相比減少107.4噸,減排比例為28.6%。

下一步有哪些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措施?

杜慶海說,下一步工作將緊盯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汙染防治攻堅工作,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堅決完成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目標任務。

一是全面完成落後產能淘汰、「雙替代」、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鐵路專用線建設、老舊車輛淘汰等重點任務,大力抓好秋冬季各項汙染減排措施落實,確保完成2020年度、汙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三五」確定的目標任務。

二是持續組織開展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加強活動的組織謀劃和調度推進,嚴查違法排汙、違反汙染管控措施和失職瀆職行為,抓好重汙染天氣管控的重點時段,嚴格落實差異化管控和監管措施落實,減少重汙染天氣的發生,降低汙染程度,積極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三是加強協調調度,持續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持續抓好城市建成區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落後產能淘汰、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清潔取暖、淘汰老舊車輛、大宗貨物年運貨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公轉鐵」,以及國土綠化、生態廊道建設、綠色礦山創建等工作。

四是堅持把工業企業、散煤、移動源、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作為汙染治理重點,不斷深化工業企業提標治理和無組織排放治理,推進農業領域燃煤改造和燃煤小鍋爐清理,集中開展移動源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行動,加大揚塵管控力度,逐步拓展汙染治理領域,持續減少汙染排放總量。

相關焦點

  • 優良天數245天,增幅全國第一!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
  • 去年河南秋冬季遭遇最差氣象條件,空氣品質卻成功「逆襲」
    我省空氣品質顯著改善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  1月7日,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我省去年的大氣汙染防治「成績單」。其中,2020年我省實現了245個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2天,增幅全國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秋冬季以來,我省遭遇了近年來最差的氣象條件,卻實現了最好的環保成績。  2020年我省有245個優良天,增幅全國第一  1月7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我省去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多項成績。
  • 未來河南藍天會更多2021年大氣汙染攻堅戰怎麼打?河南明確三個方向...
    去年我省優良天數比達67.0% 全省優良天數增幅在全國最多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焦飛在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我省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明顯,取得多項突出成績。  焦飛介紹,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45天(不含濟源),佔比達67.0%,是2015年以來最好的一年。同比2019年增加52天,提高14個百分點。較2015年增加63天,提高16.5個百分點。優良天數佔比大幅增加。  2020年,我省消除了春夏秋三季重度汙染,冬季重度汙染天數顯著下降。
  • 同比增加71天,增幅全國第三,洛陽今年優良天數225天
    據了解,截止今年11月21日,洛陽在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方面,年綜合指數4.834,同比下降17.5%,下降幅度在河南省排第1、汾渭平原排第1,在全國337城市中排26;PM10濃度83μg/m3,同比下降19.4%,下降幅度在河南省排第3、汾渭平原排第1;PM2.5濃度47μg/m3,同比下降20.3%,下降幅度在河南省排第1、汾渭平原排第1;優良天數為225天
  • 答記者問丨今年以來全省PM2.5平均濃度、優良天數比例、優良水體...
    有哪些具體做法和成效?下一步有什麼工作打算?李學春答: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汙染者付費、保護者得到補償」的原則,把環境治理成效與經濟利益掛鈎,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各地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我省是較早開展生態補償試點的省份,自2008年開始,先後在空氣、重點流域等領域積極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
  • 洛陽優良天數225天,同比增71天,增加天數排全國第三
    河南商報記者 付首鵬 通訊員 韓露11月23日,洛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0年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解讀及環保公安聯合執法新聞發布會,發布相關工作開展情況。截至11月21日,洛陽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情況是,年綜合指數4.834,同比下降17.5%,下降幅度在河南省排第1、汾渭平原排第1,在全國337城市中排26。PM10濃度83μg/m3,同比下降19.4%,下降幅度在河南省排第3、汾渭平原排第1。PM2.5濃度47μg/m3,同比下降20.3%,下降幅度在河南省排第1、汾渭平原排第1。
  • 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4-9月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王洪亮 攝中新網石家莊11月25日電(李茜 李曉偉)河北省政府新聞辦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稱,今年以來,該省空氣品質實現持續改善,其中4-9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連續6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 今年上半年西安收穫121個優良天 PM2.5等4指標下降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今天(7月31日),記者從西安市2020年上半年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21天,同比增加19天;PM2.5等六項指標「四降、一平、一升」,環境空氣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倒數第19位。「四降、一平、一升」 都有哪些指標?
  • 汾渭平原秋冬大氣汙染治理方案: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均下降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由於受到地形、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汾渭平原的大氣汙染問題更為嚴峻,尤其是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達到其他季節的2倍左右。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變得尤為緊迫。
  • 今年前11月河北石家莊優良天數比率達55.8%
    來源: 河北新聞網今年前11月石家莊市優良天數比率達55.8%優良天數同比增加8.5%,重汙染天數同比減少10天>河北新聞網12月3日訊 今天上午,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今年1-11月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改善狀況和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進展情況,以及正在開展的2020至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的工作安排和目標任務。
  • 生態環境部:「五個精準」應對秋冬季汙染 重汙染次數同比減50%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密切配合,開展聯防聯控,按照預測預報結果啟動預警,採取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汙染排放,區域實際汙染程度較預測普遍減輕一個等級,達到重度的汙染過程較去年次數大幅減少,程度減輕。
  • 河南安陽治霾疑惑:嚴控措施下,12月優良天數隻1天
    12月16日,北京今年首個重汙染紅色預警啟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柴發合表示,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汙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汙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此外,周邊省市影響最大的是山東、河南。新京報記者近日赴河南安陽、山東濟南調查。
  • 瀋陽市兩會:力爭今年大氣優良天數高於去年1-2個百分點
    力爭今年大氣優良天數高於去年1-2個百分點  去年,瀋陽市的大氣優良天數達到256天,這是瀋陽自2013年國家實行新的監測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特別是去年11月和12月我市進入冬季採暖期後的優良天數同比增加了17天,均未出現重度以上汙染天氣。
  • ...保護取得哪些進展與成效?水質提升、優良天數增加、生物多樣性...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了哪些進展與成效?9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過統籌抓好省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汙染治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2020年北京優良級別天數276天 全年嚴重汙染日為零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全年優良級別天數276天;今年將深度減排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全年嚴重汙染日為零。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解答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9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科技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有媒體問:通過攻關項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
  • 環保立體聲|安徽:空氣品質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安徽省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有關情況今年以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空氣品質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1—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降幅居全國第4位;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5.6%,升幅位於全國第4位,全省空氣品質大幅改善,老百姓藍天獲得感顯著提高。
  • 「史上最嚴大氣汙染防治」收官在即 鋁行業也在「看天吃飯」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最後一年,時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第4個攻堅季,更需圓滿收官。那麼,在「史上最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即將收尾關鍵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會對我國鋁行業(尤其是氧化鋁及電解鋁)產生哪些影響?
  • 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確認 應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經過專家組的聯合攻關研究,已經基本確認了京津冀大氣汙染的「病根」。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6+1組合拳」攻堅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大氣治理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日前印發,提出從今年10月至明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上的28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重汙染天數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25%,重汙染天數要同比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