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空氣品質顯著改善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
1月7日,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我省去年的大氣汙染防治「成績單」。其中,2020年我省實現了245個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2天,增幅全國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秋冬季以來,我省遭遇了近年來最差的氣象條件,卻實現了最好的環保成績。
2020年我省有245個優良天,增幅全國第一
1月7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我省去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多項成績。
根據通報,2020年,我省實現245天的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2天,增幅居全國第一位,比全國均值17天,還多了2倍多。
具體到各地,全國337個城市優良天數增幅大的前十名城市中,有河南省的7個城市,其中平頂山增幅位居第一,比前年的優良天數增加了76天。
1月7日,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大氣環境處處長邵豐收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河南空氣品質改善效果顯著,整體看,河南多項汙染因子指標的降幅,在京津冀乃至全國都排在前列,多項防治成績被生態環境部相關領導充分肯定。
去年我省秋冬季遭遇最差氣象條件,空氣品質卻成功「逆襲」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去年我省秋冬季的氣象條件,是近年來最差的。
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陳慧敏介紹,去年11月下旬至12月,我省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其中輻合氣流多,溼度高,雖然冷空氣頻繁到來,但都比較弱,對空氣品質改善作用有限。同時,大多數時候白天溫度還相對比較高,晝夜溫差大,出現逆溫,對空氣品質改善很不利。整體看,這樣的氣象條件在近年來也是最差的。再加上一輪又一輪的重汙染傳輸過程,我省常常處在汙染帶包圍中,可謂遭遇「四面埋伏」。
但我省卻取得了近年來最好的環保成績。
邵豐收解釋,其中關鍵原因就是我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比如通過預警調度,提前應對,通過聯防聯控,共同降低影響。另外,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措施得力。
據了解,通過有效防治,全省秋冬季汙染程度與預測相比大幅減輕,其中2020年10月~12月份,全省有23天實現了汙染級別降低,「輕中度」轉「優良」共15天。
就市民關心的多項問題,省生態環境廳進行回應
1月7日,就市民關心的單雙號限行等問題,邵豐收進行了解釋回應。
問:精準治汙針對性強,聯防聯控涉及區域廣,這兩項措施開展得如何?
答:比如此前鄭州市監測發現,夜晚時氮氧化物濃度升高,影響PM2.5濃度值,於是對重型柴油車加大管控力度,效果很快顯現。另外針對外地重型柴油車入豫,我省致函山西省政府請求協助做好晉煤外運通道重型柴油貨車限行,對應的汙染也隨之降低。另外包括分級管控、錯峰生產等防治措施,也都充分評估、科學安排。
問:全省多地單雙號限行,效果如何?答:結合鄭州市情況,單雙號限行是其他防治辦法都實施後,最後的、很無奈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單雙號限行,有取有舍。它對鄭州的空氣品質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具體效果仍在評估測算中,屆時會公布。
問:市民常調侃的「好天氣靠風吹」,這種現象短時間內能改變嗎?
答:目前我省的汙染防治,仍然是氣候主導型,氣象影響很大。天氣幫,人努力;天氣不幫忙,人更要加倍努力。本地汙染物很關鍵,同時外來傳輸汙染物影響也很大。目前我省的汙染物排放總量還是遠超環境容量,汙染防治壓力依然非常大。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提升,需要我們的產業結構得到根本調整,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