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

2020-11-23 中國氣象局

  年調查研究表明,城市空氣品質好壞與季節以及氣象條件的關係十分密切。在冬季採暖期,北京市和北方許多城市的大氣汙染元兇是燃煤煙霧,其次是汽車尾氣,兩者的共同作用使空氣汙染更加嚴重;而在非採暖期,則以大量的機動車尾氣和懸浮顆粒物汙染為主。相對於每周或每天而言,當汙染源排放量沒有大的變化情況下,風、雨、氣壓、溫度等氣象條件直接影響著空氣品質的好壞,使空氣汙染指數會有很大的差別。例如1998年9月下旬,北京市不少行人感到眼睛幹,嗓子疼,街面空氣嗆人。這與當時靜風天氣悶熱有密切關係。

  首先,大氣逆溫現象直接影響著大氣汙染物的擴散。逆溫是空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氣垂直層結現象。一般來說,冬季逆溫層較強較厚,維持時間較長;夏季則相對偏弱。通常在晴朗微風的夜間有逆溫現象存在,使低層大氣比較穩定,非常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太陽出來後,隨著地表溫度的升高,使逆溫層逐漸消失,大氣湍流混合和垂直對流加強,有助於汙染物質的擴散。

  第二,與風力大小有關。通常風速越大,越有利於空氣中汙染物質的稀釋擴散。而長時間的微風或靜風則會抑制汙染物質的擴散,使近地面層的汙染物質成倍地增加。但也會有例外情況。在我國冬春乾燥季節,幾乎每年都有強大的西北風席捲整個北方甚至南方廣大地區,將內蒙古和黃土高原的大量地表面泥土沙粒帶到空中,形成大風浮塵、揚沙或嚴重的沙塵暴天氣,使得天空呈現土黃色或漫天昏暗。如去年4月中旬在我國出現的一次典型沙塵暴天氣,經過華北上空時還夾雜著黃泥雨,這時所監測到的懸浮顆粒物嚴重超過國家標準。

  第三,與是否有雨雪有關。自然降雨、降雪對空氣汙染物能起著清除和衝刷作用。在雨雪作用下,大氣中的一些汙染氣體能夠溶解在水中,降低空氣中汙染氣體的濃度,較大的雨雪對空氣中汙染物粉塵顆粒也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空氣中的雨水已經不很乾淨。降水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氣體混合溶解會形成酸雨,則是大氣質量差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再從季節角度來說,由於冬季北方降水較少,氣候乾燥,颳風天氣較少,光照較弱,日照時間短,逆溫層最厚,且溫度較低,大氣對流不活躍等不利於空氣中汙染物質擴散的因素較多。夏季由於太陽輻射很強,大氣對流活動旺盛,逆溫層的生成存在時間縮短,且降雨天氣較多,降雨量很大,對汙染物質清除作用明顯,使空氣汙染程度相對減輕。因此,在北京等地環保部門發布的每周空氣品質周報後面都附有該周的氣象情況介紹。 (來源於1999年1月7日《中國氣象報》作者:曹冀魯)

相關焦點

  • 氣象條件與城市空氣品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對周圍的環境、空氣品質、天氣氣候變化日益關注。人類的健康受天氣、氣候因素的影響極大,當周圍的氣象因素如溫度、溼度、氣壓、風、太陽輻射等發生顯著變化時,對一些人的身體健康就會產生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好壞也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針對從11月底開始的華東地區長時間霧霾,中央氣象臺除了進行例行會商外,還密切與地方氣象臺溝通,做好霧、霾及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與常規預報相比,難度在哪裡?  採集:氣象要素及大氣成分  今年年初,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霧霾侵襲,尤其是多日「霧鎖京畿」,較之此番華東地區的霧霾天亦不遑多讓。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對於即將到來的採暖季空氣品質到底會怎麼樣,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2017年1月~2月,隨著大氣環流調整後,冷空氣可能增強,擴散條件好轉,霾日數或接近近10年同期。
  • 氣象部門:負氧離子濃度與清新健康空氣的關係,對應空氣品質表格
    空氣負離子濃度觀測空氣負離子濃度是指單位體積空氣中的負離子數目,其單位為:個/cm3。空氣離子測量儀,主要用於測量空氣本底值和各種空氣離子發生器所產生的各種正、負極性的中、小離子。二、自然環境中的負氧離子在大氣環境中,空氣分子濃度為2.7×l019個/cm3,其中小離子濃度僅為l02~l03個/cm3,但它們卻以自身微小的粒子、正或負的電荷、高生物活性影響著大氣環境的質量,以至整個地球生態平衡。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多大?謎團揭曉!
    大氣重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之間能夠形成顯著「惡性循環」 「上述指標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氣象條件對於大氣汙染的影響是複雜的非線性關係,某一個單一指標和汙染的相關關係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其關係可能有較大的變化,研究各主要汙染相關氣象參數綜合影響更為合理。」徐祥德向藍藍天工作室指出。
  • 去年河南秋冬季遭遇最差氣象條件,空氣品質卻成功「逆襲」
    我省空氣品質顯著改善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  1月7日,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我省去年的大氣汙染防治「成績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秋冬季以來,我省遭遇了近年來最差的氣象條件,卻實現了最好的環保成績。  2020年我省有245個優良天,增幅全國第一  1月7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我省去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多項成績。  根據通報,2020年,我省實現245天的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2天,增幅居全國第一位,比全國均值17天,還多了2倍多。
  • 周日空氣品質較差 儘可能減少戶外活動和鍛鍊
    周日空氣品質較差 儘可能減少戶外活動和鍛鍊 2020-12-05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成都秋冬季靜穩天氣頻發 今明兩天氣象擴散條件較差
    10月25日,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底部,大氣環境容量先天不足,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後,靜穩天氣頻發,氣象擴散條件差,易造成汙染物持續累積,引起空氣汙染。,25、26日成都市仍以陰天天氣為主,近地面風速小,溼度大且無明顯降雨,大氣層結穩定,近地面逆溫層出現頻率高,靜穩天氣仍將持續,氣象擴散條件依然較差,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
  • 廣州白雲實現空氣品質監測全覆蓋
    為實現網格化監管劃分需求,推動空氣監測站建設更符合建築標準,在籌備階段,白雲區制定選點硬性條件;落實階段,做到與屬地鎮街密切溝通,共同完成初選;啟動建設前,白雲區生態環境分局還會同第三方技術公司按國家技術規範進行選址,確認能夠反映區域空氣品質的監測點。目前,23個小型空氣監測站建設和調試工作全部完成。
  • 【氣象科普】霧的定義、成因及與天氣的關係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
  • 【氣象科普】空氣汙染預報圖和等級
    大氣層的質量中有99.9%以上都集中在50千米以下的範圍,而在50千米以上的浩瀚大氣中,所含的大氣質量還不到總質量的0.1%,大氣層越向上空氣越稀薄。空氣是人類呼吸和植物光合所需要的氣體,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以體積計,氧氣約佔1/5,氮氣約佔4/5。除氮氣和氧氣外,還含有水蒸氣、二氧化碳以及氖、氬等稀有氣體。
  • 空氣品質轉為優良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8日訊 12月28日,記者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 11月底以來,山東省及濟南市持續遭遇不利氣象條件,使濟南市連續出現多次重汙染天氣過程。今天是2020年的倒數第4天,濟南市又遭遇了年內最為極端的不利氣象條件。
  • 「氣象科普」「霧和霾形成的氣象條件」
    銅川氣象2017-01-19「霧和霾形成的氣象條件」。霧形成的氣象條件一是微風,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氣中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至100%,並且伴有冷凝,產生霧滴。三是近地層空氣形成下冷上暖的穩定層,或稱逆溫層,空氣流動性差。
  • 常見環境空氣品質模型氣象輸入數據格式
    北極星大氣網訊:常見環境空氣品質模型氣象輸入數據格式說明1 AERMET氣象輸入格式說明1.1地面觀測輸入數據格式說明(*.oqa)圖表 1是一個典型的地面觀測輸入氣象數據(EX05_SF.OQA),其中顯示的是13年7月1日0點至93年7月1日4點的氣象觀測數據。
  • 漲知識|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和天氣預報操作有啥不同?
    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的嚴格作業流程不僅與天氣預報相似,而且與天氣狀況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在空氣品質預報作業流程中,預報員們需要分析未來7-10天數以百計的空氣品質相關數值預報、氣象數值預報、實時空氣品質監測、氣象實況觀測相關圖形和數據產品。
  • 全國33個監測城市空氣品質指數超300 我們的空氣怎麼了
    製圖:張芳曼 郝迎燦近幾天,受霧霾天氣影響,我國各地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引發熱議。空氣品質數據怎麼看?空氣汙染如何應對?本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面對高的監測數值,不少網友驚呼「空氣有毒」,也有人表示看不明白。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意味著空氣汙染程度嗎?專家介紹,在環境監測技術規範中,空氣品質指數與可吸入顆粒物等汙染物濃度的對應關係比較複雜,單以某一項汙染物濃度判斷空氣品質並不科學。但是,如果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空氣品質肯定好不了。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核心閱讀:  ·揭示大氣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雙向反饋機制和京津冀重汙染過程機理  ·建立「汙染-氣象條件指數」,對影響霧-霾的不利氣象條件進行定量描述  氣象條件是關鍵外因:汙染-氣象條件指數提供定量描述  「高強度排放是導致大氣汙染的內因、主因,氣象、氣候條件是關鍵的影響外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祥德說,「風速很小、大氣靜穩、近地面逆溫、溼度較高等情況下,容易產生重汙染。」
  • 西安空氣品質指數(AQI) 198!
    11月11日晚,陝西省空氣品質實時發布系統顯示,11日晚8時,西安空氣品質指數(AQI)超過200,為203,屬於重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這也是西安今冬首次出現重度汙染天氣。今天11點西安空氣品質指數198截止今早11時,西安為中度汙染根據陝西省生態環境廳消息,今天,我省大部以靜穩天氣為主,相對溼度較大,利於汙染物生成和累積。預計關中地區以輕至中度汙染為主,西部地區可能出現重度汙染。
  • 前十月黃埔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2天
    近日,黃埔區生態環境局與黃埔區氣象局籤訂《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完善空氣品質預報會商、信息和預警統一發布機制,建立資源共享、科研合作、重汙染期間生態環境氣象部門聯動機制等方面開展合作。  區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合作的達成將有助於充分發揮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系統作用,更好地分析黃埔區環境空氣品質現狀和汙染成因,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空氣品質改善措施,同時向社會和公眾提供通俗易懂的環境空氣品質預報信息和氣象信息。
  • 墨跡天氣積極響應「十四五」國家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點位調整...
    為了解決城市新增建成區缺少點位,現有建成區點位密度不均衡等問題,「十四五」國家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點位數量將從之前的1436個增加至近1800個。在監測網點位優化調整期間,墨跡天氣積極配合環境監測總站,進行數據層點位信息的結構升級,並與總站實時聯調。此外,也配合總站對「空氣品質發布APP」的數據進行了全面升級、更新、抽查和檢驗,有效保障了點位調整後空氣品質預報信息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