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成都秋冬季靜穩天氣頻發 今明兩天氣象擴散條件較差

2020-11-25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對比前幾天的藍天、陽光、白雲,近兩天成都天氣又「變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霧蒙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0月25日,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底部,大氣環境容量先天不足,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後,靜穩天氣頻發,氣象擴散條件差,易造成汙染物持續累積,引起空氣汙染。

2020年10月21-24日實驗室雷射雷達消光係數變化圖

據成都氣象部門預測,25、26日成都市仍以陰天天氣為主,近地面風速小,溼度大且無明顯降雨,大氣層結穩定,近地面逆溫層出現頻率高,靜穩天氣仍將持續,氣象擴散條件依然較差,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

天不「幫忙」,人需更努力,為積極應對不力氣象條件,最大限度減少汙染,成都市大氣辦已加大對各項汙染源的督查和管控力度,尤其是在工地揚塵、餐飲油煙、露天焚燒等方面。這裡也呼籲廣大市民朋友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從自身做起,減少各項汙染物的排放,共同重現成都的湛藍蒼穹。

2020年10月24日09時全國能見度實況圖

預計,10月27日受冷空氣影響,近地面風速增大,午後到傍晚開始出現降雨,氣象擴散條件將有所改善。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會同市氣象局繼續會商,動態發布空氣品質預警預報信息,持續密切關注空氣品質變化。

相關焦點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他表示,根據預測,今年冬天,首先是偏南風可能較常年偏多,溼度大,容易產生汙染;其次是受拉尼娜影響,地面溫度低,而空中副熱帶高壓比以前增強,兩者「配搭」發生逆溫可能性較大;三是預計靜穩天氣多,今冬華北地區不能排除會發生持續多日的靜穩天氣。受如此氣象條件制約,今年秋冬季的空氣汙染形勢不容樂觀,需要提前做好打算。
  • 成都:預計29日冷空氣「解圍」 氣象擴散條件將改善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今天,不少人朋友圈都被成都大霧刷屏,成因是什麼?什麼時候能消散呢? 12月27日,記者就此採訪成都平原環境氣象中心主任華明,他表示,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底部,盆地四周為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地形閉塞,大氣的水平流動弱,與外界空氣交換性差,風速小。進入秋冬季節,來自西南的暖溼氣流在盆地內堆積,相對溼度較高,多雲霧天,逆溫層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導致大氣層結多處於穩定狀態,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使得成都秋冬季易出現霧、霾天氣。
  • 去年成54年來最暖一年 北京靜穩天氣多致霧霾頻發
    此外,去年11月至12月,北京靜穩天氣日數比近10年同期偏多55%,導致重汙染天氣頻發。  史上第二強厄爾尼諾事件已生成  昨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5年中國氣候公報》。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  2015年,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暖,厄爾尼諾事件繼續發展。
  • 本周五「逆溫層」又來了 成都氣象擴散條件漸變差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彭亮)雨水和降溫趕走了霧霾,成都連續多日獲得了不錯的空氣品質。不過,1月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氣象臺專家處了解到,隨著降水趨於結束、天氣轉好,1月15日(本周五)低層逐漸有逆溫層建立,氣象擴散條件逐漸變差,15日晨間出現霧的可能性較大。
  • 不利氣象條件為成都霧霾主因 成都暫不採取汽車單雙限號
    人民網成都12月30日電 (王軍)元旦將至,成都霧霾四伏,由於無明顯冷空氣影響,近地面逆溫層存在的可能性較大,風速較小,氣象擴散條件較差,重汙染天氣將持續到1月5日。   成都是否會啟動紅色預警,實行三環路內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今日,成都市環保局給出答案:將不會啟動!
  • 今年秋冬季首輪霧霾即將結束!
    從11月12日開始,我市出現今冬首個持續時間較長、汙染程度較重的空氣汙染過程,重度汙染時長超過27個小時,鄭州市及時啟動重汙染天氣II級響應,通過有效的減排措施,鄭州市未出現全天重汙染天氣,有效的減輕重汙染天氣影響,降低重汙染天氣汙染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健康。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多大?謎團揭曉!
    風速很小、大氣靜穩、近地面逆溫、溼度較高等情況下,容易產生重汙染 2017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原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科技、中科院、農業、工信、氣象、衛生、高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兩年時間過去了,由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組織的專家團隊圍繞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形成的物理過程機制、氣象條件對重汙染形成的貢獻等進行集中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大氣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的雙向反饋機制,解釋了在京津冀秋冬季一段時間汙染排放沒有顯著變化情況下,出現持續重汙染的重要原因,同時揭示了京津冀重汙染過程機理,建立了京津冀大氣汙染過程氣象綜合影響模型
  • 雲層為主的平穩天氣
    蓉城天氣預報未來三天,雲層還是天空的主角,天公還算作美,沒準會在白天讓陽光騰出短暫時間和大夥見見面,但早晚就會對大夥「凍手凍腳」喲。沒啥多說的,just bundle up! stay warm!NO.2空氣品質預報成都市區未來24、48、72小時空氣品質預報1月10日,氣象擴散條件為較好到一般,預計AQI為71-101,空氣品質等級為良至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1月11日,氣象擴散條件為一般,預計AQI為80-110,空氣品質等級為良至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1月12日,氣象擴散條件為一般到較差
  • 大霧疊加靜穩、逆溫 成都重汙染天氣預警升級
    人民網成都12月10日電(朱虹)今日,成都市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文件,根據12月10日天氣潛勢預報,12月11日起成都市 PM2.5濃度大於115微克每立方米將持續72小時及以上,且PM2.5濃度大於150微克每立方米將持續24小時及以上,按照《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
  • 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就平均水平而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秋冬季大氣汙染排放量大大超出環境容量,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甚至能超出環境容量4倍,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就會導致出現重度或嚴重汙染。  今年春節以來,受假期和疫情影響,社會活動水平有所下降,「2+26」城市PM2.5、SO2、NOx、VOCs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較秋冬季平均水平下降約20%至30%。
  • 9月成都氣象擴散條件總體中等偏差 或出現4次汙染過程
    來自成都市環保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成都已經收穫了155個優良天,但從市環保局與市氣象局近日進行的空氣品質會商結果來看,9月氣象擴散條件總體為中等偏差,形勢不容樂觀。  據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8月,優良天數155天,同比增加4天,優良天數率65.4%,同比上3.3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12天。
  • 國家氣候中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預測:今冬我國北方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整體偏差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19年11月和2019-2020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
  • 總理基金專項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兩年時間過去了,由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組織的專家團隊圍繞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形成的物理過程機制、氣象條件對重汙染形成的貢獻等進行集中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大氣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的雙向反饋機制,解釋了在京津冀秋冬季一段時間汙染排放沒有顯著變化情況下,出現持續重汙染的重要原因,同時揭示了京津冀重汙染過程機理,建立了京津冀大氣汙染過程氣象綜合影響模型
  • 逆溫層與成都
    受靜穩、逆溫、大霧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成都經常會啟動重汙染天氣預警,不少市民會問:逆溫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總是來搗亂? 成都市總體風速小,為全國兩大靜風區之一,大氣擴散能力常處於『較差』和『差』的狀態。因此,在汙染物排放量相當的情況下,盆地地區表現出的汙染現象就比別的地方更重。」
  • 大霧、靜穩、逆溫多重疊加,成都重汙染天氣未來仍將持續
    根據最新空氣品質會商結果,目前成都市仍處於高壓脊控制,靜穩天氣維持,其中11日夜間至12日,溼度增加,陰有小雨,汙染程度將進一步加劇,空氣品質有逐步惡化趨勢。預計此次汙染過程仍將持續,17日起,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整個盆地汙染將自北向南逐步改善,汙染過程將有所緩解。
  • 大霧疊加長時間靜穩導致大範圍重汙染天氣 汙染過程預計持續到10日
    大霧疊加長時間靜穩導致大範圍重汙染天氣 汙染過程預計持續到10日 2019-12-09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總是來成都搗亂?
    受靜穩、逆溫、大霧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成都經常會啟動重汙染天氣預警
  • 北京天氣再現汙染 媒體:3月份以來為何汙染頻頻
    民用採暖排放減少,工業企業排汙顯著增加3月份以來,北京及周邊地區汙染頻發,北京兩次啟動重汙染橙色預警。柴發合介紹,今年3月以來,中高緯地區大氣以緯向環流為主,南北溫差小,冷空氣弱,京津冀區域風力小,低層以弱偏南氣流為主,同時出現區域性逆溫,小風靜穩天氣超過20天,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以上,氣象條件非常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