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12月10日上午10時,成都市空氣品質由中度汙染轉為重度汙染,全市汙染較重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西部沿山和龍泉山附近相對偏低,以輕度汙染為主。再看全省情況,德陽為重度汙染,瀘州為中度汙染,其餘城市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根據天氣潛勢預報,12月11日起成都市PM2.5濃度大於115微克每立方米將持續72小時及以上,且PM2.5濃度大於150微克每立方米將持續24小時及以上,按照《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規定,成都市決定於2019年12月11日零時起由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根據最新空氣品質會商結果,目前成都市仍處於高壓脊控制,靜穩天氣維持,其中11日夜間至12日,溼度增加,陰有小雨,汙染程度將進一步加劇,空氣品質有逐步惡化趨勢。預計此次汙染過程仍將持續,17日起,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整個盆地汙染將自北向南逐步改善,汙染過程將有所緩解。
【預警】
大霧、靜穩、逆溫多重疊加
未來汙染仍將持續
今年冬季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氣溫總體偏高,全國大氣汙染防治面臨嚴峻挑戰。近日,由於不利氣候條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以及遼寧、湖北省部分城市進入了一次較重的汙染過程,個別城市達到嚴重汙染水平。
同樣,受天氣影響,自12月3日起,整個四川盆地逐漸轉為高壓脊控制,呈現連日晴好,進入了持續靜穩的天氣過程。從4日開始,四川盆地個別城市開始出現汙染;8日盆地汙染城市個數達到8個,其中成都為輕度汙染,宜賓市達中度汙染,形成連片汙染態勢。受此影響,汙染持續累積,成都市9日PM2.5濃度較8日升高25.3%,AQI指數為156,為入冬來首個中度汙染。
此前,12月 9日早上,成都市出現大霧天氣,成都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西南部分區域達橙色預警,能見度較低,逆溫達4.6℃,邊界層下壓至250米左右。受此影響,成都市空氣品質加速惡化,9日PM2.5濃度較8日升高25.3%,AQI指數為156,為入冬來首個中度汙染。
此輪汙染來勢洶洶,卻在預測之中,成都市根據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情況實施提前預警管控,全面落實各項應急管控措施,針對重汙染過程全力「削峰降速」。
【應對】
提前預警協同減排
12月初,在成都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2019第四次會議上,根據成都市環科院的預測結果,12月空氣品質形勢較差,其中上旬中後期至中旬有一次較長時間的汙染過程,伴隨區域汙染,有中度及以上汙染風險,有可能觸發黃色預警,不排除升級橙色。
12月4日,在進行了重汙染天氣專家會商後,根據會商意見,成都市於6日零時啟動了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其他城市也在四川省的統一部署下,分別啟動了黃色預警。預警啟動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按照《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要求,強化應急管控,指導相關單位(企業)全面落實應急減排 措施,汙染累積速率有所減緩,6日、7日未達汙染水平,8日為輕度汙染,協同減排效果初顯。
全市各級各部門將嚴格落實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應急管控措施,全面實行嚴管嚴控。市大氣辦將持續加強對各區(市)縣和市級相關部門落實橙色預警應急措施情況的督促檢查,加大督查曝光力度,嚴肅查處相關環境違法行為。
大氣環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要依託全體市民的力量,靠大家從自身做起,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辦公、綠色生活,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隨手關燈,少開一天車,杜絕臘肉燻制,不燃放煙花爆竹,都是對環境改善的實際貢獻!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