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近期華北黃淮等地霧霾天氣特點及成因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2016年12月16日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大範圍霧霾天氣過程,多地出現了重度霾,尤其是京津冀以及河北南部等地。應對持續霧霾天氣,多地啟動最高級別的空氣重汙染預警,北京發布了今冬首個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本次霧霾天氣有怎樣的特點?為何持續時間很長?未來一段時間還有沒有大範圍的霧霾天氣過程?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

專家: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馬學款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天宇 新華網記者 李海韻


馬學款正在接受記者採訪。劉佳 攝

本次霧霾天氣過程表現四個特點

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汙染程度高、能見度低

記者:本輪霧-霾天氣情況是怎樣的?主要影響了哪些地區?

馬學款:本輪霧霾天氣從12月16日開始逐漸發展,除京津冀之外,河南、山東、遼寧、陝西關中和蘇皖北部等多省區被霧霾所籠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東西部、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等地有的部分地區重度霾,能見度低於3公裡,空氣汙染較為嚴重,PM2.5濃度超過250微克/立方米,局地超過500微克/立方米。其中,河北石家莊從16日起更是出現了連續47小時的嚴重汙染。

中央氣象臺12月19日6時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12月19日6時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

記者:本次大範圍霧霾天氣主要特點有哪些?出現的氣象原因主要有哪些?什麼時候開始消散?

馬學款:這次霧霾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比較長,從16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1日;二是影響範圍比較廣,截至昨天(18日)下午,霾影響區域已達142.2萬平方公裡;三是汙染程度比較高,部分地區達到重度到嚴重汙染;四是地面相對溼度大、能見度低,多地連續出現大霧天氣,部分地區能見度低於200米。因此綜合來看,這是入冬以來北方地區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霧霾天氣過程。

此次霧霾天氣形成的氣象原因主要還是12月中旬以來,北方地區冷空氣勢力弱活動少,地面風力較小,逆溫明顯,大氣處於一個靜穩的狀態,空氣汙染水平和垂直擴散條件較差,容易導致汙染物在近地面的積聚,因此形成了比較嚴重的霧霾天氣,這種天氣現象近年在冬季是比較常見的。

從目前的預報來看,20日黃淮等地將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將對汙染物有一定清除作用,霾將有一定程度緩解,但華北地區因為降水弱清除作用有限,同時因為降水還將導致空氣溼度增大,能見度進一步降低。21日夜間開始,一股冷空氣將影響華北、黃淮等地,霧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北京,22日一早大家醒來就會看到藍天,往南一點的地方,比如河北中南部要到22日中午前後甚至更晚一些霧霾才會明顯減弱。另外,汙染物隨風向南擴散,可能對江漢、江淮、長江中下遊等下遊地區造成影響。

未來一段時間是否還會出現大範圍霧霾

靜穩天氣是否會不可避免地導致霧霾

記者:這次霧霾比較嚴重,中央氣象臺為什麼沒有發布霾紅色預警?多地啟動的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對緩解霧霾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馬學款:中央氣象臺從2013年1月首次發布霾的單獨預警,到今年已經有將近4年的時間了。霾預警的發布需要滿足相應的業務標準,就霾紅色預警而言,需要滿足3個省區部分地區能見度降低到3公裡以下,PM2.5的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PM2.5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的只有河北局部地區。因此,還沒有達到紅色預警的標準。


17日至18日,陝西省寶雞市出現持續性霧霾天氣。吳劍 攝

各地啟動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最大的作用就是以最高的預警等級提醒各方關注、加強防範,儘量減少重汙染天氣的不利影響,同時採取有力措施限制汙染排放,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空氣汙染的程度。

記者:未來一段時間有沒有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是否還會出現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靜穩天氣?

馬學款:22日有一次冷空氣過程影響華北,霧霾天氣將被驅散。在這之後一直到12月底,北方地區冷空氣雖然強度不大,但活動次數頻繁,不會再次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霧霾天氣,但在冷空氣活動間歇期,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陝西關中等地還將有短暫的輕到中度霾,但強度不強,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


12月17日14時左右,北京國貿三期80層實拍。
當日受霧霾天氣影響,北京局地能見度較差。吳彥 攝

記者:是否出現靜穩天氣後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霧霾?

馬學款:重汙染天氣的形成,既有氣象因素,也與汙染排放、地形等因素密切相關。就華北地區而言,這裡人口密集,城市集中,重工業發達,同時冬季能源消費量巨大,能源消費結構不完善,比如說燃煤的大量使用,因此正常情況下排放都是比較高的;此外華北地形條件也比較特殊,西面、北面環山,地形比較「閉塞」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東北平原、陝西關中的地形也類似,都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

因此從氣象條件及汙染排放的實際情況來看,華北等地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控制排放措施,靜穩天氣時間持續超過2天,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霾,靜穩天氣持續時間越長,霧霾就會越重。

相關焦點

  • 氣象專家解析華北黃淮及四川盆地強降雨特點
    7月6日起,華北、黃淮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強度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同時,西南四川盆地的強降雨仍將維持。中國氣象局於6日9時啟動暴雨四級應急響應,並持續發布暴雨預警。那麼華北黃淮本輪強降雨有何特點?重點影響哪些地區?需要做好哪些防禦?26日,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此次過程特點成因與影響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為您解析。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 張永 新華網記者郝多【視頻】今年以來最強寒潮來襲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其特點成因與影響  記者:本次天氣過程總體情況如何,具有哪些特點?
  • 華北黃淮大範圍霧霾消散在即
    受冷空氣影響,持續籠罩了內蒙古4天的霧霾終於散去,城市空氣品質明顯好轉,與此同時大風、降雪、降溫天氣紛至沓來。 【實況】華北黃淮等地昨現重度汙染
  • 我國南部和東南部海域有大風 華北黃淮等地有霧霾
    二、重點天氣預報  1.我國南部和東南部海域有大風  預計,受冷空氣和颱風「北冕」殘餘環流的共同影響,6日白天至8日夜間,東海大部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北部灣、南海大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其中臺灣海峽、南海西南部的部分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級。為此,中央氣象臺12月6日06時繼續發布海上大風預報。
  • 中央氣象臺:華北黃淮等地有霧霾天氣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6日至17日白天,華北大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有輕至中度霾,河北西南部沿山局地有重度霾。17日下午開始,受降水和冷空氣共同影響,上述地區霾天氣自西向東逐漸減弱消散。18日起,受降水和冷空氣共同影響,中東部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汙染天氣。中央氣象臺16日06時繼續發布大霧預報,16日早晨至上午,河北東南部、山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東南部、江蘇中北部、浙江北部、遼東半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霧天氣,局地有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 專家解讀這次沙塵暴成因是啥?為何還伴隨霧霾天氣?
    為何同時會伴隨著霧霾天氣?沙塵天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會有哪些危害?又應當如何防禦呢?帶著這些疑問,騰訊科普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   此次沙塵天氣成因:風來自沙源地   3月以來我國北方地區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其中內蒙古中部及華北等地降水偏少3-8成,氣溫偏高2-6℃,加之北方地區地表土壤已基本解凍,氣象條件對沙塵天氣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自9月中旬以來,京津冀等地多次遭遇霧霾天氣。對於即將到來的採暖季空氣品質到底會怎麼樣,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本文詳細分析了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列舉了國外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霧霾影響和治理過程,以及我國近期為防止大氣汙染已經採取的多項措施,提出從根本治理大氣汙染、改善空氣品質需要在制度上實現保障,從源頭上進行防治,建立長效的協同治理的聯動機制。
  • 全國天氣預報:華北黃淮有霧霾 中東部迎大範圍雨雪降溫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6日至17日白天,華北大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有輕至中度霾,河北西南部沿山局地有重度霾。17日至19日,中東部地區將出現一次較大範圍降水降溫過程;陝西南部、四川盆地北部、江漢、黃淮、江淮、江南北部及華北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遼寧東南部局地有大暴雨。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高溫範圍特點及影響
    5月17日,北方多地開始出現大範圍的高溫天氣。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18日華北、內蒙古東部、黃淮北部最高溫度將達到35~38℃。此次高溫天氣將持續幾天?有何特點?是否屬於異常?對公眾生產生活有何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 ...對流性降水明顯——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近期南方強降雨特點和成因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和張玲,詳細解讀此輪降雨過程特點及成因。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馬學款 張玲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娟 新華網記者郝多記者:南方此次強降雨過程主要影響哪些地區?預計還會持續多久?
  • 華北黃淮等地高溫將持續至28日 主要原因為輻射增溫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稱之為高溫酷暑)。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6月24日我國高溫區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東部和南部、山東北部、河南北部,以及內蒙古東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等地,範圍不算太大。以上區域最高氣溫普遍在35℃至37℃之間。
  • 氣候專家解析我國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點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 今年汛期,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華南地區4月20日入汛,較常年偏晚。入汛以來,我國降水分布呈現怎樣的特點?夏季風爆發與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其背後有哪些原因?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
  • 專家解析今秋以來最重霧霾成因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專家解析今秋以來最重霧霾成因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12月18日,在中建三局北京通州10片安置房項目現場,工作人員用霧炮抑制揚塵持續時間之長、汙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以來最重霧霾。記者就此採訪相關專家,一探究竟。
  • 霧霾是怎麼形成的原因竟是這樣 造成霧霾的原因有哪些危害
    11月4日早上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每日天氣提示,稱今天白天到明天上午,本輪霧和霾天氣將進入最強時段,中央氣象臺已將預警等級提升至橙色,同時發布霾和大霧橙色預警。過去一天,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以及陝西關中等地的霧和霾天氣持續發展發酵。為什麼霧霾遲遲散不去?為什麼偏偏就在我這個城市?   那麼霧霾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   關於霧霾是怎麼來的,有關方面和專家竟莫衷一是。
  • 霧霾成因到底是什麼?看看別人家的霧霾
    相信大家看到這條預警的時候,心情又是一沉,為什麼霧霾遲遲散不去?為什麼偏偏就在我這個城市?那麼霧霾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關於霧霾是怎麼來的,有關方面和專家竟莫衷一是。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霧霾為例,環保部門專家認為與採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汙染物密切相關。住建部門有關官員則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不是供暖。中國氣象局專家認為,主要是外來輸送。而北京市環保局不久前剛發布報告認為,霧霾成因中北京本地產生約佔七成。不知道各位看清楚相關部門的解釋了嗎?
  • 未來10天寒潮影響中東部地區 黃淮江漢江淮有雨雪天氣
    未來10天寒潮影響中東部地區 黃淮江漢江淮有雨雪天氣2020-12-27 14:1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天氣網        瀏覽量: 644 次 我要評論 一、過去10天全國大部降水偏少過去10天(12月17-26日),全國大部地區降水偏少,華北、黃淮等地基本無降水。
  • 關中霧霾為何易聚難散? 解讀關中地區霧霾成因及對策
    近期,頻繁襲來的嚴重霧霾讓關中地區的群眾心中憂慮。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在陝督察期間,霧霾問題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短短30餘天,環保督察在大氣汙染監管上形成高壓態勢,讓全社會共同感受到「環保風暴」的壓力、責任和效果,有力提升了全民參與防治的信心。  「關中地區的霧霾成因是什麼?」「霧霾為何易聚難散?」「到底該怎麼治理?」「什麼時候能徹底根治?」
  • 氣象專家解讀強對流天氣特點及影響
    隨著冷空氣繼續南下,我國黃淮及其以南地區紛紛加入降溫行列,強對流天氣也一齊上陣。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江南南部、華南等地還將有局地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3月19日至21日,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強對流天氣預警; 21日18時,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