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易「光顧」成都的「逆溫層」到底是個啥?
現在成都進入秋冬季,在特殊氣候條件下,大氣容易出現「逆溫層」現象。在正常情況下,近地面的大氣中,當高度越高時,氣溫是越低的,這個很容易感受到,一般山上都比山下冷嘛。但有時候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高度越高,氣溫也越高,這就是你說的「逆溫層」。
-
逆溫層較明顯+城市熱島效應 成都地區霧霾可能性更大
由於少有的佔齊了四種逆溫形成的機制,成都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向成都商報記者解釋,成都地區的逆溫層比較明顯,形成霧霾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城市熱島效應使得霧霾物質在城區和郊區之間循環,加劇了霧霾現象。
-
給逆溫層「撕條縫」 成都12項技術打造科技治霾「利刃」
根據成都市環保局發布的消息,2017年,成都「藍天保衛戰」的「戰績」不錯: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35天,達到自2013年實行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 這一戰績來之不易。一年來,成都全面、大力推進「治霾十條」、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等務實措施。細看這些措施,「科技治霾」這個詞頻頻出現。
-
本周五「逆溫層」又來了 成都氣象擴散條件漸變差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彭亮)雨水和降溫趕走了霧霾,成都連續多日獲得了不錯的空氣品質。不過,1月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氣象臺專家處了解到,隨著降水趨於結束、天氣轉好,1月15日(本周五)低層逐漸有逆溫層建立,氣象擴散條件逐漸變差,15日晨間出現霧的可能性較大。
-
【科普微講堂】「逆溫層」 究竟是何方「神聖」?
媒體報導中經常提到一個名詞「逆溫層」它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提到不利氣象擴散條件
-
像蓋了幾床棉被 逆溫層加重汙染
除成都外,江油、綿陽等10個城市均陷入不同程度的空氣汙染。12月2日上午,成都東二環方向,霧霾中的高樓若隱若現。 成都空氣重度汙染持續,11個省控城市空氣汙染 「成都空氣又差了,灰濛濛的蒼天和大地,回來灰頭土臉,粉兒都不用打咯」,昨日,空氣品質持續重度汙染的蓉城,讓網友紛紛吐槽,還發出惡搞提醒,「大家不要大口呼吸哦。」
-
冷空氣將至 吹散逆溫層 成都重度汙染天氣6日傍晚將結束
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成都空氣品質指數達219根據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提供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11月2日0時起,成都市空氣汙染持續加重。4日,成都市已持續9個小時中度、重度汙染交替出現。截至4日09時,空氣中細顆粒物濃度為156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為重度汙染。
-
【漫畫植物大戰殭屍】逆溫層成霧霾「幫兇」!這4個原因導致逆溫層出現……
那麼在大氣汙染防治狙擊戰中,「逆溫層」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又對我市冬季天氣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快跟著小錦一起來看! 眾所周知,霾是大量細微的顆粒物均勻地浮遊在空中,這些微小顆粒物尺寸大多數小於1微米,肉眼不可見,它們使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裡。
-
逆溫層、熱島效應同時存在 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
昨日,記者特別採訪了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對逆溫層和熱島效應從氣象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和分析。4類逆溫層形成原因都有逆溫層是成都普遍氣象現象「逆溫層是一種氣象現象。」陳洪表示,正常情況下,距離地面越近,大氣溫度越高;距離地面越遠,大氣溫度越低。然而在一定特殊條件下,越往上走大氣溫度反而越高,高於近地面大氣溫度,這就叫逆溫層。
-
【科普】逆溫層、熱島效應,對我市冬季天氣有怎樣的影響?
「逆溫層是一種氣象現象。」正常情況下,距離地面越近,大氣溫度越高;距離地面越遠,大氣溫度越低。然而在一定特殊條件下,越往上走大氣溫度反而越高,高於近地面大氣溫度,這就叫逆溫層。晴天的夜晚地面向大氣釋放熱量,加熱遠地面空氣,而貼近地面的空氣因為夜間溫度下降而降低,形成上熱下冷的逆溫層;是地形所致。盆地地形因冷空氣到來後易沉澱至盆地底部,周邊溫度升高得比底部冷空氣快,形成逆溫層;是暖平流效應。
-
黑科技助力 成都打響科技治霾戰役
製圖楊仕成 進入秋冬季,像厚厚的棉被一樣蓋在成都上空的逆溫層不僅讓近地面的汙染物「無路可走」,也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再加上靜穩天氣,汙染物停留在成都上空走不動、吹不散,汙染天一觸即發,怎麼辦?
-
不利氣象條件為成都霧霾主因 成都暫不採取汽車單雙限號
人民網成都12月30日電 (王軍)元旦將至,成都霧霾四伏,由於無明顯冷空氣影響,近地面逆溫層存在的可能性較大,風速較小,氣象擴散條件較差,重汙染天氣將持續到1月5日。 成都是否會啟動紅色預警,實行三環路內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今日,成都市環保局給出答案:將不會啟動!
-
什麼叫「逆溫」和「逆溫層」
但是,由於逆溫層而造成的天氣異常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影響很大,甚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危害,許多人已經有所了解。 冬春時節的早晨或傍晚,在城市和市郊,常常見到煙霧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來,瀰漫四方。如果無風又降溫劇烈的情況下,整個視野很快就變得模糊起來,隨著煙霧的襲來,天氣陰沉,太陽無光,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同時也便會聞到煤煙味和其它難聞的氣味。
-
成都科技治霾又有新進展:給冬天的「被子」捅個洞!
進入秋冬季,像厚厚的棉被一樣蓋在成都上空的逆溫層不僅讓近地面的汙染物「無路可走」,也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再加上靜穩天氣,汙染物停留在成都上空走不動、吹不散,汙染天一觸即發,怎麼辦?▲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逆溫層現象 冷空氣被「困」在下面了 圖源網絡一項旨在打破逆溫層,讓冷、熱空氣對流起來的試驗正在進行之中。
-
什麼是逆溫層,為什麼霧霾天氣會形成
然而逆溫層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有五種形成逆溫層的原因。地面逆溫層地面逆溫層形成的條件是無風無雲的冬天夜晚,由於冬天白天輻射減弱,加上晚上無風無雲加速了地面輻射,使得地面迅速冷卻下來,造成鄰近地面的空氣冷卻下來,同時上層溫度較高,因此地面逆溫層就形成了。
-
「氣象科普」逆轉的溫度——逆溫層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科科不迷路說起霧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說起霾應該也有所涉獵但是與霾相關的逆溫層可能就不清楚了我們接著往下看在正常情況下,在近地面的大氣中,高度越高但有時候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高度越高,氣溫也越高,這就是逆溫層。
-
逆溫層惹禍 輻射霧籠罩泉城
其實,5日的「大霧」是因早上濟南上空輻射逆溫,且逆溫層較厚,加之地面溼度較大,才造成了市區出現輻射霧。濟南市氣象臺預報員胡鵬表示,今早出現「大霧」是因為近幾天接連下雨,空氣中的溼度大了,加上地面輻射降溫明顯,水汽飽和以後達到凝結程度,形成水滴,最後形成大霧。「以往下點兒雨,輕霧現象比較多,出現這種大霧現象,在夏天還是比較少見的。」
-
逆溫層惹禍輻射霧籠罩泉城
其實,今天的「大霧」是因早上濟南上空輻射逆溫,且逆溫層較厚,加之地面溼度較大,才造成了市區出現輻射霧。 濟南市氣象臺預報員胡鵬表示,今早出現「大霧」是因為近幾天接連下雨,空氣中的溼度大了,加上地面輻射降溫明顯,水汽飽和以後達到凝結程度,形成水滴,最後形成大霧。「以往下點兒雨,輕霧現象比較多,出現這種大霧現象,在夏天還是比較少見的。」
-
交大團隊:無人機監測霧霾 證實逆溫層是幫兇
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同時,研究獲得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一架翼展4米的固定翼無人機及一架可懸停的多旋翼無人機成為會場亮點。無人機從高空帶回的一手數據彌補了此前大氣汙染監測主要集中在地面的短板。
-
城外四處燒秸稈 成都遭重度「霾伏」
「秸稈焚燒加劇了空氣汙染」,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同時受逆溫層、無降水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汙染物得不到有效擴散和沉降。」 空氣品質5個監測點顯示重度汙染 10月10日起,不少網民通過微博吐槽,並曬出空氣品質指數圖,「好幾個國控監測點顯示重度汙染,難道又是爆表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