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植物大戰殭屍】逆溫層成霧霾「幫兇」!這4個原因導致逆溫層出現……

2021-01-15 成都日報錦觀


風速小、靜風頻率高、大氣層結穩定、逆溫頻率高、溼度大等是成都獨特的氣象條件,而這些也是發生嚴重空氣汙染的潛在先天因素。

      

那麼在大氣汙染防治狙擊戰中,「逆溫層」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又對我市冬季天氣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快跟著小錦一起來看!

      

眾所周知,霾是大量細微的顆粒物均勻地浮遊在空中,這些微小顆粒物尺寸大多數小於1微米,肉眼不可見,它們使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裡。



這些懸浮的細小顆粒物本來在各處漫無目的地飄搖散落,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將他們召喚聚集,終成四面「霾」伏之勢,這就是霧霾的幫兇——逆溫層。逆溫層是一種氣象現象,它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



正常情況下,大氣溫度上冷下熱,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這就形成了垂直方向的空氣對流混合,有利於空氣中汙染物的擴散。但如果出現逆溫層現象,空氣上熱下冷,空氣對流就不會發生,空氣中的水汽和顆粒物越積越多,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就容易形成霧或霾。


盆地地形是其中之一,冷空氣進入盆地後,盆地周邊氣溫上升得更快,相應地,盆地上空的空氣氣溫也會上升,形成逆溫。



暖平流也會促生逆溫。周邊有溫暖的氣流過來,覆蓋在盆地上空,也會形成逆溫。



同時,高壓環流也會導致逆溫。高壓系統中,空氣會下沉。下沉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氣溫會比近地面的高,逆溫形成。


此外,地面逆輻射也會形成逆溫。晚上地面向外輻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隨著地面溫度下降而降溫,遠離地面的空氣吸收熱量後氣溫上升,形成逆溫。



國內其他城市,很少有地方像成都地區佔齊了這四種要素的。正是因為逆溫現象比較明顯,成都地區霧霾發生的可能性也自然要大得多。

      

在先天條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每個人的努力便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成效可圈可點——從更直觀的PM10、PM2.5變化趨勢來講,2013年至2016年的空氣品質指數中,空氣品質為優良的天數,是逐年上漲的。PM2.5濃度、PM10濃度、重汙染天數在近年來均持續下降。4年來,重汙染天數從62天下降到13天,下降幅度接近80%。在今冬首個重汙染天氣阻擊戰中,在全市市民積極參與主動減排、各部門聯動執行預案內容,以及冷空氣的作用下,首場重汙染天氣阻擊戰也取得了成效。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有『先天不足』的難點在,但在『治霾十條』和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等一系列科學治理路子的指導下,加之全市人民和企業的積極加入,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讓成都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漫畫/吳喆 

編輯/成欣芸



相關焦點

  •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
    原標題: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人們陷入了無比困擾的「霧霾」循環曲,幾乎是眼一閉、一睜,又是一片昏天暗地。   因此,許多人萌生了比盼望新年更強烈的願望,就是每天都能看見藍天白雲。為什麼霧霾總是頻頻來襲?如何打破「霾」循環怪圈?深陷霾擾,該如何科學應對?《經濟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氣象局試圖尋找破「霾」之道。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霧和霾是自然界中能使能見度降低的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
  • 媒體訪氣象局:逆溫層成霧霾"幫兇"?關鍵在減排
    為什麼霧霾總是頻頻來襲?如何打破「霾」循環怪圈?深陷霾擾,該如何科學應對?《經濟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氣象局試圖尋找破「霾」之道。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霧和霾是自然界中能使能見度降低的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窗外的昏天暗地究竟是霧是霾,不少人表示「傻傻分不清楚」。
  • 交大團隊:無人機監測霧霾 證實逆溫層是幫兇
    霧霾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記者昨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彭仲仁教授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大氣汙染長期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同時,研究獲得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 無人機探測上海霧霾發現數百米高空有逆溫層,如同蓋子籠罩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2015年11月28日,上海上空,黃浦江蜿蜒在浦江兩岸,當日上海空氣品質中輕度汙染。因此判斷300米到500米區間恰好有一個逆溫層,導致汙染物難以擴散。 什麼是逆溫層?彭仲仁稱,在低層大氣中,氣溫通常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氣溫會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出現逆溫現象,在大氣中形成逆溫層。逆溫層的出現主要是空氣下沉,絕熱增溫所引起。逆溫層通常出現於對流層低層,厚度較薄,大約幾百至1000米。
  • 什麼是逆溫層,為什麼霧霾天氣會形成
    然而逆溫層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有五種形成逆溫層的原因。地面逆溫層地面逆溫層形成的條件是無風無雲的冬天夜晚,由於冬天白天輻射減弱,加上晚上無風無雲加速了地面輻射,使得地面迅速冷卻下來,造成鄰近地面的空氣冷卻下來,同時上層溫度較高,因此地面逆溫層就形成了。
  • 上海交大課題組用無人機實測數據研究霧霾生消機理逆溫層影響霧霾...
    根據他們監測到的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分布規律,彭教授提醒大家:早晚高空PM2.5濃度差異雖大,但地面相去不遠,很難說鍛鍊身體何時更好;離道路遠一點,可少吸入些霧霾。 逆溫層是霧霾「幫兇」 目前的大氣汙染監測主要集中在地面,對高空的汙染監測較少,難以清楚地掌握霧霾的生消和擴散規律。
  • 上海交大課題組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上海交大課題組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2015-12-22 14:33:35   目前的大氣汙染監測主要集中在地面,對高空的汙染監測較少,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彭仲仁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
  • 逆溫層較明顯+城市熱島效應 成都地區霧霾可能性更大
    由於少有的佔齊了四種逆溫形成的機制,成都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向成都商報記者解釋,成都地區的逆溫層比較明顯,形成霧霾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城市熱島效應使得霧霾物質在城區和郊區之間循環,加劇了霧霾現象。
  • 無人機監測揭秘PM2.5分布 霧霾難消散元兇是逆溫層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即使無風無雨,大氣也是上下流動,可為什麼有時霧霾就是散不開?昨天,上海交大課題組公布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些實測數據是他們使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在長三角地區長期跟蹤監測獲取。由此,也揭開了常常蓋住霧霾的「被子」——逆溫層的秘密。
  • 逆溫層與成都
    另外還有一個不利氣象條件,便是成都經常出現逆溫。 一般情況下,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這時候地面的暖空氣上升、高空冷空氣下沉,形成的對流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有時在某些層次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即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逆溫條件是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
  • ...霧霾 逆溫 大氣環境容量 逆溫層 氣溶膠粒子-中國新聞-東方網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當空氣重汙染過程頻發時,不少人發出疑問。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和「心肺之患」相關的這些問題,也是本報記者心中的問號。連日來,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一起來看看專家學者們的詳細分析。
  • 科普| 你知道為什麼逆溫層出現時易導致汙染發生嗎?
    科普 | 你知道為什麼逆溫層出現時易導致汙染發生嗎?而當逆溫層出現時,密度大的冷空氣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氣在上,無法形成對流,近地面汙染物也就無法稀釋,容易導致汙染發生。
  • 上海交大課題組用無人機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霧霾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上海交大彭仲仁教授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以及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 容易「光顧」成都的「逆溫層」到底是個啥?
    現在成都進入秋冬季,在特殊氣候條件下,大氣容易出現「逆溫層」現象。在正常情況下,近地面的大氣中,當高度越高時,氣溫是越低的,這個很容易感受到,一般山上都比山下冷嘛。但有時候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高度越高,氣溫也越高,這就是你說的「逆溫層」。
  • 上海交大用無人機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上海交大用無人機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2015-12-22 17:16:57霧霾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彭仲仁22日在此間介紹說,其研究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以及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 明天至25日再現重汙染天氣 專家稱系大氣逆溫層影響
    ,由於冷空氣勢力較弱,霧霾依舊。圖/CFP    是的,霧霾又要來了。未來五天,京城空氣品質將有所波動,23日至25日預計將出現一次重汙染過程,26日,受冷空氣影響,空氣品質轉為優良。你是否感覺,這個月京城的霧霾沒完沒了?專家稱,這主要由不利的氣候特徵引起,如果冷空氣「待不長久」,就容易形成逆溫,導致汙染物快速積累,形成重汙染過程。
  • 專家稱今冬多霧霾源自厄爾尼諾:風小,溼度較大,逆溫層偏低
    2015年12月15日,從高空飛行的民航客機上拍攝的中國華北地區的霧霾。  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圖22日下午,專家們從環境保護部重汙染天氣會商現場匆匆趕到另一間會議室,記者們正等著他們對此次大範圍霧霾天氣作出研判。各種預警對重汙染天氣的緩解是否真有效果?專家們給出了答案。
  • 霧霾七問: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當空氣重汙染過程頻發時,不少人發出疑問。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和「心肺之患」相關的這些問題,也是本報記者心中的問號。連日來,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一起來看看專家學者們的詳細分析。
  • 【科普】逆溫層、熱島效應,對我市冬季天氣有怎樣的影響?
    「逆溫層是一種氣象現象。」正常情況下,距離地面越近,大氣溫度越高;距離地面越遠,大氣溫度越低。然而在一定特殊條件下,越往上走大氣溫度反而越高,高於近地面大氣溫度,這就叫逆溫層。「在正常情況下,大氣溫度上冷下熱,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這就形成了垂直方向的空氣對流混合,有利於空氣中汙染物的擴散。但如果出現逆溫層現象,空氣上熱下冷,空氣對流就不會發生,空氣中的水汽和顆粒物越積越多,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就容易形成霧或霾。」
  • 什麼叫「逆溫」和「逆溫層」
    但是,由於逆溫層而造成的天氣異常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影響很大,甚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危害,許多人已經有所了解。  冬春時節的早晨或傍晚,在城市和市郊,常常見到煙霧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來,瀰漫四方。如果無風又降溫劇烈的情況下,整個視野很快就變得模糊起來,隨著煙霧的襲來,天氣陰沉,太陽無光,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同時也便會聞到煤煙味和其它難聞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