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探測上海霧霾發現數百米高空有逆溫層,如同蓋子籠罩

2020-11-23 澎湃新聞

無人機探測上海霧霾發現數百米高空有逆溫層,如同蓋子籠罩

澎湃新聞記者 吳潔瑾

2015-12-23 10:13 來源:澎湃新聞

高架路交通量對PM2.5濃度增加的貢獻要大於地面。澎湃新聞製圖 張澤紅

「逆溫層」打破了PM2.5濃度隨著樓層高度而降低的慣例。澎湃新聞製圖 張澤紅

城市中哪裡的PM2.5指數最高?置業時是不是選高層就有好空氣?跑步時遠離馬路就可以不用擔心PM2.5? 

上海交通大學彭仲仁教授團隊藉助無人機進行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解開了這些疑惑。 

他們發現,

高架路交通量對PM2.5濃度增加的推動要大於地面。另外「逆溫層」也打破了PM2.5濃度隨著樓層高度而降低的慣例,它猶如蓋子增加了半空中汙染物的濃度。

團隊同時指出,城市道路兩側500米範圍是交通汙染嚴重的區域,但也並不能說離馬路越遠,汙染物濃度會越低,因為影響PM2.5濃度的因素還包括風速、風向、大環境中PM2.5的濃度等。

彭仲仁團隊使用的無人機,無人機獲得的監測數據將有望用作環保部門預測空氣品質的參考指標之一。 

彭仲仁近日表示,將無人機用於空氣品質監測,在國內高校尚屬首創。「成本較低且空中監測將使霧霾預報更準確。」該團隊目前正與上海市環保局、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開展合作,依託無人駕駛飛機,構建環境監測和數據收集平臺,探究上海市環境汙染的規律、分析汙染的成因、尋找減少汙染的方法和措施。今後無人機獲得的監測數據將有望用作環保部門預測空氣品質的參考指標之一。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2015年11月28日,上海上空,黃浦江蜿蜒在浦江兩岸,當日上海空氣品質中輕度汙染。劉行喆 澎湃資料

上海交通大學智能交通與無人機應用研究中心、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彭仲仁介紹,從2011年起,他的研究團隊在長三角地區使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

到底是一樓霧霾重還是30樓重?團隊初步研究發現,PM2.5的濃度隨著樓層高度的變化呈現一定的垂直分布規律,越往上PM2.5濃度越低。

但在一次實驗中,

他們發現從300多米一直到500米,PM2.5的濃度反而越來越高,再繼續往上汙染濃度又急劇下降。查看溫度才發現,這個高度的氣溫也是隨著地面升高而升高的,而不是每上升100米下降0.6℃。因此判斷300米到500米區間恰好有一個逆溫層,導致汙染物難以擴散。

什麼是逆溫層?彭仲仁稱,在低層大氣中,氣溫通常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氣溫會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出現逆溫現象,在大氣中形成逆溫層。逆溫層的出現主要是空氣下沉,絕熱增溫所引起。逆溫層通常出現於對流層低層,厚度較薄,大約幾百至1000米。

彭仲仁解釋,

逆溫層的存在確實妨礙了空氣汙染物的垂直擴散,它就像一個大蓋子,蓋住了下面的汙染物,增加了逆溫層下近地面PM2.5的濃度,為霧霾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有逆溫層的情況下,就可以看到近地面汙染比較嚴重,但到了逆溫層以上的高空就很乾淨。這是我們比較重要的發現。」彭仲仁說。

他表示,「今後,環保部門在發現較強的逆溫層或其他不利天氣條件,可能導致加劇霧霾時,就可以提前發出紅色、橙色預警,減少地面的汙染源,以降低汙染程度。」

道路兩側500米內尾氣嚴重 

入冬後氣溫下降了不少,很多市民仍然堅持到戶外鍛鍊,馬路兩邊的人行道上也經常能見著跑步的人。不過,馬路上的車輛排放出來的尾氣可是霧霾的「得力助手」,沿馬路跑步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奔跑的「馬路吸霾器」。

「我們發現道路兩側一般300米至500米之內是受汽車尾氣汙染最嚴重的區域,PM2.5的濃度較高,而且離道路越近濃度越高。離馬路110米範圍內一氧化碳濃度最高。」彭仲仁說。因此,他建議市民早上跑步時離馬路最好遠一些。

那麼,是否離主幹路越遠,PM2.5的濃度也會隨之大幅下降呢?對此,彭仲仁通過在上海與美國蓋恩斯維爾市兩地的PM2.5測量實驗發現,在蓋恩斯維爾市,PM2.5濃度遠離道路30米即可衰減50%。而在上海,背景水平對路邊PM2.5濃度的貢獻超過2/3,不存在明顯的距離衰減格局。

「在上海,離馬路越遠,汙染物的降幅卻並不明顯,這是因為背景濃度太高。PM2.5的濃度不只是受距離遠近的影響,其他因素如風速、風向、大環境中PM2.5的濃度等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彭仲仁說。

高架旁8樓以上空氣好轉

彭仲仁團隊對於PM2.5來源也做了研究。

他們選取緊鄰中環的上中路上中大廈做了一項實驗,通過兩個上午,連續測量不同高度的9個樓層的樓外PM2.5,以及樓頂氣象、地面和高架交通量,發現出現兩個PM2.5濃度高值:地面和與高架隔音障平行高度的8樓,均接近於交通排放源。

而隨著高度上升,尤其在8樓(隔音障+高架路)以上,汙染物的濃度變化則呈現指數衰減特徵。

研究還指出,高架路交通量對PM2.5濃度增加的貢獻要大於地面交通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無人機,霧霾,空氣品質,PM2.5

相關推薦

評論(141)

相關焦點

  • 無人機監測揭秘PM2.5分布 霧霾難消散元兇是逆溫層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即使無風無雨,大氣也是上下流動,可為什麼有時霧霾就是散不開?昨天,上海交大課題組公布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些實測數據是他們使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在長三角地區長期跟蹤監測獲取。由此,也揭開了常常蓋住霧霾的「被子」——逆溫層的秘密。
  • 交大團隊:無人機監測霧霾 證實逆溫層是幫兇
    霧霾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記者昨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彭仲仁教授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大氣汙染長期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同時,研究獲得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 上海交大課題組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上海交大課題組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2015-12-22 14:33:35,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彭仲仁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以及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 上海交大課題組用無人機實測數據研究霧霾生消機理逆溫層影響霧霾...
    人民網上海12月22日電 (記者姜泓冰)霧霾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讓無人機來告訴你。上海交大彭仲仁教授團隊採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跟蹤監測,獲得的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證實:大氣逆溫層的存在,對PM2.5擴散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
  • 上海交大用無人機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彭仲仁22日在此間介紹說,其研究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以及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
  • 上海交大課題組用無人機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中國經濟網上海12月22日訊(記者吳凱 王劍鋒)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遭遇「霾」伏。霧霾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上海交大彭仲仁教授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了長期的大氣汙染跟蹤監測實驗,獲得了PM2.5等大氣汙染物濃度的三維分布數據,這一研究證實了逆溫層對PM2.5擴散的不利影響,以及道路周邊交通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可為霧霾預報、防治提供更精確的數據資料。「目前對大氣汙染的監測主要集中在地面,高空汙染監測比較少,這種平面監測讓我們很難清楚地掌握霧霾的生消和擴散規律。」
  •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
    原標題: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   這些懸浮的細小顆粒物本來在各處漫無目的地飄搖散落,無意危害人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將他們召喚聚集,終成四面「霾」伏之勢,這就是霧霾的幫兇——逆溫層。   馬學款說,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
  • 媒體訪氣象局:逆溫層成霧霾"幫兇"?關鍵在減排
    這些懸浮的細小顆粒物本來在各處漫無目的地飄搖散落,無意危害人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將他們召喚聚集,終成四面「霾」伏之勢,這就是霧霾的幫兇——逆溫層。  馬學款說,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
  • 逆溫層較明顯+城市熱島效應 成都地區霧霾可能性更大
    由於少有的佔齊了四種逆溫形成的機制,成都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向成都商報記者解釋,成都地區的逆溫層比較明顯,形成霧霾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城市熱島效應使得霧霾物質在城區和郊區之間循環,加劇了霧霾現象。
  • 中國霧霾說明書
    「霧霾」究竟因何而生?還將持續多久?我們該怎麼做?有勝利的希望嗎?要回答這種種疑問,必須從「霧霾」的本質開始說起。2011年5月末,正值江南一帶冬小麥收割的季節,杭州、南京、上海、寧波、蘇州一眾長三角地區城市大霾,人們發現,在超標達5倍的PM2.5中,秸稈焚燒產生的有機碳貢獻可高達48%-86%。類似的情景同樣在東北平原上演。
  • 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前情提要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背後的故事。
  • ...霧霾 逆溫 大氣環境容量 逆溫層 氣溶膠粒子-中國新聞-東方網
    「冬季氣溫偏高,對霾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周兵:天氣氣候條件在霾的發生、發展、消散等多個環節中都有重要作用。隨著全球變暖,大氣邊界層穩定度、冬季小風日數、大氣環境容量等方面發生變化,對霾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2014年以來,全球溫度不斷打破紀錄。
  • 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張志堅說,儘管飛機本身是成熟的,但是,加掛氣象載荷開展海洋高空探測還屬於國內先例。為適應氣象探測需求,試驗組研製了專用的探空吊艙,以實現安全可靠投放探空儀,並對無人機加掛載荷進行適應性改造和大量安全測試,涉及載荷的標準化掛裝及操控系統改進、多載荷通信及集成技術改進、飛機控制系統及與氣象保障系統的連接改進等。
  • 【漫畫植物大戰殭屍】逆溫層成霧霾「幫兇」!這4個原因導致逆溫層出現……
    這些懸浮的細小顆粒物本來在各處漫無目的地飄搖散落,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將他們召喚聚集,終成四面「霾」伏之勢,這就是霧霾的幫兇——逆溫層。逆溫層是一種氣象現象,它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
  • 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成功,意味著什麼?
    前情提要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
  • 峨眉山金頂氣溫比頂下溫度高 教你認識逆溫層
    12月8日早上8點峨眉山金頂氣溫6.6℃,而本市的峨邊縣氣溫僅為4.4℃,據觀測資料顯示,從今天早上6點開始,金頂的氣溫就比樂山其他個別地方的高,一直到日出後,陽光照耀下的金頂氣溫更是嗤嗤往上竄,氣溫直接秒殺還在大霧籠罩山下的任何一個地方。
  • 專家:蘭州3千米高空有一穩定逆溫層 致風力小而無法使浮塵吹散
    作者:晚報記者滕效宏 稿源:蘭州晚報  2013-03-13 08:56   蘭州沙塵天為何持續不散  專家:3000米高空有一穩定逆溫層蘭州中心氣象臺副臺長、首席預報員楊建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造成蘭州持續浮塵天氣的原因,除了前期氣溫上升較快且較高,天氣乾燥地表解凍,風力增大颳起沙塵外,還因為在蘭州3000米高空存在一個極為穩定的逆溫層,導致蘭州的風力較小而無法使浮塵吹散。
  • 什麼是逆溫層,為什麼霧霾天氣會形成
    逆溫層圖解上途中,中間有一段,溫度不僅不隨著高度升高而降低,反而會隨著高度升高而升高,那一段的存在就是逆溫層。然而逆溫層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有五種形成逆溫層的原因。地面逆溫層地面逆溫層形成的條件是無風無雲的冬天夜晚,由於冬天白天輻射減弱,加上晚上無風無雲加速了地面輻射,使得地面迅速冷卻下來,造成鄰近地面的空氣冷卻下來,同時上層溫度較高,因此地面逆溫層就形成了。
  • 海南氣象部門全力服務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
    中國氣象報記者袁迎蕾 符曉虹 通訊員楊梅 胡玉蓉 蔣賢玲 匡昌武  8月2日下午,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水凝物等垂直廓線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取得成功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消息: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8月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氣象局等12家單位,利用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10無人機進行了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