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解讀專家: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總工 張雪芬

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錢傳海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站網管理處副調研員 楊曉武

航空工業成飛翼龍10副總設計師 張志堅

中國氣象報記者 簡菊芳 王亮

無人機探測颱風,優勢在哪兒?

近年來,我國颱風路徑預報誤差改進明顯,但是,颱風的精細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仍然無法滿足防颱風減災的實際需求。這不僅是我國面臨的困難,全球所有受到颱風(熱帶氣旋)影響的國家和地區都如此。

錢傳海表示,特別是弱颱風的準確定位、近海颱風的快速增強、登陸颱風的精細降水和大風預報、多颱風相互作用造成的異常路徑等一直是颱風業務中面臨的巨大挑戰。颱風在海上生成,海上觀測資料稀疏,甚至是觀測盲區,現有天基觀測手段無法對颱風進行精細的「直接」探測,預報員有時無法準確知道颱風中心到底在哪裡,數值模式也無法準確描述颱風渦旋結構,從而造成預報誤差偏大。

海上觀測資料極其珍貴。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開展了帶有準業務性質的颱風/颶風飛機觀測。研究結果表明,增加飛機觀測後,颱風路徑預報誤差減少10%-30%,強度預報誤差降低20%-40%。在嘗到飛機直接觀測的甜頭後,美國不斷改進、升級觀測儀器,近年來已嘗試開展無人機探測颶風業務。

國際多種數值模式結果證明,飛機下投探空能明顯改進颱風預報。實際上,早期模式中刻畫颱風結構也有飛機觀測的貢獻。

飛機觀測是岸基觀測的延伸,是對颱風直接觀測的最有效手段。張雪芬表示,搭載下投探空系統、雲雷達等機載設備的高空無人機,可獲取颱風內部精細結構特徵和垂直結構信息,幫助預報員更準確分析颱風位置、強度及結構等信息。

在錢傳海看來,預報員利用颱風直接探測資料開展颱風位置、結構和強度分析,只是資料應用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這些珍貴的觀測資料應用於數值預報模式,從而提高颱風路徑、強度和風雨預報精準度。

因此,利用大型無人機對颱風開展直接觀測,是破解颱風強度預報難題、提高路徑預報準確率的重要手段。

無人機探測颱風,需要做哪些工作?

利用無人機平臺開展颱風探測試驗,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國內沒有可以參考和借鑑的範例;這也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

2018年,中國氣象局啟動了無人機氣象觀測布局設計及科研試驗工作。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以下簡稱探測中心)聯合航空工業集團、國家氣象中心、海南省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等12個單位和企業開展大型觀測試驗。

在飛機選型上,探測中心對國內各大型無人機生產企業進行了廣泛調研,最終與實力雄厚的成飛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選用翼龍-10無人機。

當時,國際上下投探空系統基本為芬蘭所壟斷,價格高昂。「聯合國內企業研製,搞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下投探空系統。」項目負責人張雪芬當機立斷,不僅如此,探測中心還協調飛機平臺和載荷設計單位,結合翼龍-10無人機研製了與之匹配的特有的載荷掛裝技術。

在載荷研發方面,探測中心組織完成了下投探空系統掛接的標準化設計與研發、載荷綜合管理控制系統、航電系統的改造,無數次對載荷安全性氣動特性仿真、數字投放安全仿真、風洞投放安全試驗。

張志堅說,儘管飛機本身是成熟的,但是,加掛氣象載荷開展海洋高空探測還屬於國內先例。為適應氣象探測需求,試驗組研製了專用的探空吊艙,以實現安全可靠投放探空儀,並對無人機加掛載荷進行適應性改造和大量安全測試,涉及載荷的標準化掛裝及操控系統改進、多載荷通信及集成技術改進、飛機控制系統及與氣象保障系統的連接改進等。

如何讓飛機安全飛進探測目標區域,載荷發揮最大效益?在這些問題上,試驗組組織了颱風預報、飛機研發設計、探測載荷研製等多個領域專家,召開了幾十次的論證會,對機載毫米波雷達、探空儀等載荷進行了地面和空中各種環境下的安全仿真試驗,並用「莫拉克」颱風資料進行了仿真試驗。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單位協作起來。除了飛機、載荷等環節以外,機場的保障、試驗天氣保障等,都很重要。」張雪芬總結。

建設海洋強國,無人機能做什麼?

我國有1.8萬公裡大陸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裡管轄海域。

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做好海洋防災減災是氣象部門的重要使命和任務。楊曉武介紹,長期以來,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海洋氣象觀測工作,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通過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構建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一體化的海洋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和相應的配套保障體系。

2016年,《海洋氣象發展規劃(2016-2025年)》出臺,明確了發展海洋空基氣象觀測、推進颱風探測的任務。2018年,高空無人機下投探空試驗工作啟動。在海洋氣象規劃和海洋氣象保障工程中,加快以高性能大型無人機為主體的空基觀測體系建設成為開啟邁向海洋氣象強國的徵程。

此外,經過海洋氣象保障一期工程建設,截至今年6月,我國海洋浮標、平臺站點超過60個,涉及遼寧、天津、山東、上海、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據探測中心主任李良序研究員介紹,開展高空無人機海洋綜合探測,通過試驗建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業務系統,打通觀測到業務應用環節,為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奠定基礎,對於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海洋戰略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為全球氣象服務提供全新精準的技術手段。

根據規劃部署,中國氣象局還將在東海等海域初步形成下投探空和機載遙感探測能力,定期、定點獲取三維大氣觀測資料和洋面氣象資料。將持續推進後續大型無人機海洋氣象觀測試驗,完善飛機選型、載荷研發、地面氣象保障系統等環節,進一步檢驗裝備性能,實現制度完善、流程優化、調度科學,為大型無人機海洋氣象觀測納入業務化做好支撐。

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秘書長喻紀新表示,未來,希望中國可以利用項目開展無人機颱風探測的業務化實踐,為提高颱風預報精度和防災減災作出中國貢獻,這將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相關焦點

  • 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前情提要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背後的故事。
  • 有了衛星雷達,為何還用無人機探測颱風?這一優點連衛星都比不上
    每年的八九月份,由於氣候原因就會形成很多颱風,這些颱風登陸之後,會對當地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如果有倒黴的人,說不定還會在這種颱風當中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就像每天播報天氣預報一樣,各國的氣象機構也是在密切關注每年的颱風生成。
  • 有了衛星雷達,為何還用無人機探測颱風?這一優點連衛星都比不上
    每年的八九月份,由於氣候原因就會形成很多颱風,這些颱風登陸之後,會對當地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如果有倒黴的人,說不定還會在這種颱風當中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就像每天播報天氣預報一樣,各國的氣象機構也是在密切關注每年的颱風生成。
  • 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成功,意味著什麼?
    前情提要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消息: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8月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氣象局等12家單位,利用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10無人機進行了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
  • 海南氣象部門全力服務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
    、溼度、氣壓、風向、風速、水凝物等垂直廓線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取得成功。海南省氣象局自2019年起開展相關氣象服務,組建氣象預報、技術支持和氣象宣傳等保障團隊,全力以赴助力無人機高空探測試驗。  「預計8月2日14時至20時,『森拉克』登陸越南消亡,飛行區域局部有淺對流……」根據海南省氣象臺預報,8月2日有觀測「森拉克」外圍雲系的條件,氣象保障組將2日下午確定為高空無人機觀測時間段。
  • 翼龍-10成功執行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8月2日下午,搭載著觀測設備的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翼龍-10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升至1萬米高空後,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完成了對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CT式「掃描」。隨著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標誌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提升颱風監測預報水平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劉毅、趙貝佳)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
  • 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
    2020年8月2日,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飛向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方向。歷時4個小時,完成了對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這標誌著我國在颱風探測與預警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重大意義。
  • 翼龍無人機勇闖颱風,萬米高空「CT式掃描」:有美軍偵察機功勞?
    在中國第一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中,該機搭載著觀測設備,從機場起飛後,逐漸飛升至10000米的高空,並投放了30個北鬥探空儀,在毫米波雷達的輔助下,對最近肆虐的3號颱風「森拉克」的外圍雲系,進行了CT式「掃描」。即使有著氣流以及天氣等諸多影響因素,一組組相關觀測數據,仍然順利實時傳輸到了地面指揮系統。
  • 大有可為|無人機氣象領域開啟天眼
    無人機可作用於海洋颱風探測、高原、無人區等地區的強對流天氣觀測,颱風探測,災害監測、調查及生態監測等。  3、以颱風預測為例來看,目前,我國颱風觀測以衛星為主,雖說能在起著一定的預警作用,但是在精細化觀測方面是嚴重缺乏,此外就是,對於我國海洋觀測系統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也就缺乏對于洋面海氣交換觀測資料稀缺,限制了對颱風發生發展及能量交換的認知。
  • 極簡科學課|翼龍-10無人機如何在颱風探測試驗中大顯神威
    李子碩 攝8月2日14時58分,搭載著高空氣象探測設備的翼龍-10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開始執行颱風「森拉克」外圍氣象探測任務。無人機到達任務高度後,先後在9.5千米、10千米等高度投放總計超過30枚探空儀,實時探測並下傳大氣氣壓、溫度、溼度等參數至氣象探測中心,探測中心獲取實時信息後進行了數據深度分析。
  • 為了獲取颱風的「秘密」,他們探入了颱風內部!
    萬米高空探測手段:下投式探空儀、機載毫米波雷達這是我國首次開展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Q&A  Q:無人機的優勢有哪些?  A:成本相對低,晝夜可用。    Q:無人機的探測手段有哪些?  A:下投探空儀、機載雷達和溫溼探頭等。    Q:無人機的工作位置?
  • 福建:用新一代氣象雷達探測林火
    林火探測 氣象雷達新創舉  目前,我國森林火災監測的主要手段是衛星、遠程視頻監控、輔助高山人工瞭望和地面巡邏檢查等,但這些手段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難以及時有效監測到位。  「衛星監測每天在每萬平方公裡的探測只有17次,且每次探測時間不到15分鐘。森林火災發生初期或火線連續長度小於60米的火災是很難通過衛星監測到的。」龍巖市林業局防火辦主任陳光明說,「全市遠程視頻累計可監控面積僅佔五分之一,且常受到能見度等條件的限制。人工瞭望和地面巡邏檢查等其他監測手段,也只能起到很有限的輔助作用。」
  • 高空大氣與量子雷達 | 竇賢康
    一般,我們通過返回來的能量和都卜勒頻移,來進行大氣裡一些要素的密度、成分以及速度的探測。舉個簡單例子,雨滴大小是毫米和釐米量級,你可以用無線電波來探測雨滴的分布、密度、雨強、雨量。但是,10公裡以上高空的大氣是非常乾淨的,而大氣中分子的大小大概是 10-9、10-10米量級。這種尺度,用傳統的微波雷達是無法探測的。
  • 無人機無人艇衛星追風車齊上陣 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科學試驗成功
    衛星、飛機、無人艇和追風觀測車等在試驗中齊上陣,獲得大量珍貴數據,證明了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科學試驗的可行性。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觀測設備最多的一次颱風科學試驗。該試驗在颱風「浪卡」登陸前組織三架飛機(1架有人機、2架無人機)同時觀測颱風內部前側結構,成功獲取颱風登陸過程不同層次、區域、階段的高解析度氣象數據;利用機載雷射雷達實現對海上颱風前側環流內部高解析度風場結構的觀測;追風觀測車成功實施颱風「二次探空」(升空氣球達到一定高度爆裂後,小降落傘彈出並攜帶觀測設備形成下落期間第二次探空)。
  • 已經邁向深空的我們,為什麼還要研究高空大氣
    在不斷探索深空的同時,還有一批科學家希望能夠填補另一空間研究的空白,即從距離地面 10 公裡至數百公裡高度區間內的大氣空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 「高空大氣」。這一區域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何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能獲得長足的研究成果?什麼是高空大氣?傳統意義上的大氣科學主要研究對流層頂以下的範圍。
  • 高空大氣與量子雷達 | 竇賢康院士
    一般,我們通過返回來的能量和都卜勒頻移,來進行大氣裡一些要素的密度、成分以及速度的探測。舉個簡單例子,雨滴大小是毫米和釐米量級,你可以用無線電波來探測雨滴的分布、密度、雨強、雨量。但是,10公裡以上高空的大氣是非常乾淨的,而大氣中分子的大小大概是 10-9、10-10米量級。這種尺度,用傳統的微波雷達是無法探測的。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現代探空氣球世界各國目前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手段主要包括衛星、飛機、地面雷達和探空系統等,並相互結合以期獲得最準確的氣象數據。探空儀器可探測大氣溫度、溼度和大氣壓等參數,同時地面雷達根據探空儀器的位置計算高度、升速、水平風速風向等信息。郭啟雲介紹,我國從1959年開始應用高空探空系統,幾代系統的主要差別在「聽診器」上。最早應用的高空59-701探空系統由P波段二次測風雷達和機械式探空儀配套使用。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萬米高空測颱風!國產翼龍-10無人機...
    萬米高空測颱風國產翼龍-10無人機實現「零的突破」近日,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翼龍-10」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超常規完成既定飛行計劃,升至1萬米高空後,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對今年三號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進行CT式「掃描」,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