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衛星雷達,為何還用無人機探測颱風?這一優點連衛星都比不上
每年的八九月份,由於氣候原因就會形成很多颱風,這些颱風登陸之後,會對當地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如果有倒黴的人,說不定還會在這種颱風當中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就像每天播報天氣預報一樣,各國的氣象機構也是在密切關注每年的颱風生成。
-
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前情提要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背後的故事。
-
有了衛星和雷達,為何還要用高空無人機探測颱風
近年來,我國颱風路徑預報誤差改進明顯,但是,颱風的精細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仍然無法滿足防颱風減災的實際需求。這不僅是我國面臨的困難,全球所有受到颱風(熱帶氣旋)影響的國家和地區都如此。無人機探測颱風,需要做哪些工作?利用無人機平臺開展颱風探測試驗,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國內沒有可以參考和借鑑的範例;這也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2018年,中國氣象局啟動了無人機氣象觀測布局設計及科研試驗工作。
-
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成功,意味著什麼?
前情提要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伴隨著一組組颱風外圍雲系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
-
無人機無人艇衛星追風車齊上陣 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科學試驗成功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通訊員唐碧報導10月13日,今年第16號颱風「浪卡」在海南省瓊海市沿海登陸。針對「浪卡」的生成發展,一場地海空天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的科學試驗於12日至14日在南海中北部(瓊海附近)海域成功開展。
-
為什麼要把雷達放到氣象衛星上?
眾所周知,氣象衛星是捕捉颱風路徑的一把好手,正是在其幫助下,科學家對颱風(颶風)路徑的預報準確率越來越高。不過,這僅僅是一個起點。 颱風登陸後,所到之處會引來狂風暴雨,給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危害。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防範颱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知道在颱風這個巨大的氣旋內,每個部位的風力和降水量。
-
福建:用新一代氣象雷達探測林火
中國氣象報記者 湯珺琳 通訊員 翁文靜 「大王叫我來巡山,抓住林火小妖精……」這首改編的歌詞,唱的是被譽為「小神球」的福建省龍巖市紅尖山新一代天氣雷達在監測強對流、颱風等災害性天氣外,又肩負的一項
-
沒有衛星,我就不知道颱風要來了嗎?
首先,它解決了在海洋上給颱風定位和評定強度的問題,尤其是確定颱風位置,一目了然。其次,對於分析諸多影響颱風發展的環境因素,比如海溫、副熱帶高壓等,衛星觀測也是作用重大。所以,差不多可以說,有沒有衛星觀測對於颱風預報來講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時代!
-
大有可為|無人機氣象領域開啟天眼
無人機可作用於海洋颱風探測、高原、無人區等地區的強對流天氣觀測,颱風探測,災害監測、調查及生態監測等。 3、以颱風預測為例來看,目前,我國颱風觀測以衛星為主,雖說能在起著一定的預警作用,但是在精細化觀測方面是嚴重缺乏,此外就是,對於我國海洋觀測系統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也就缺乏對于洋面海氣交換觀測資料稀缺,限制了對颱風發生發展及能量交換的認知。
-
為了獲取颱風的「秘密」,他們探入了颱風內部!
萬米高空探測手段:下投式探空儀、機載毫米波雷達這是我國首次開展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Q&A Q:無人機的優勢有哪些? A:成本相對低,晝夜可用。 Q:無人機的探測手段有哪些? A:下投探空儀、機載雷達和溫溼探頭等。 Q:無人機的工作位置?
-
給珠峰「量身高」 為何不能用無人機替代人?
那麼,為珠峰「量身高」,為何一定要人上去測?是否可以用無人機或機器人代替?「實在是珠峰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一直以來,都是依靠登山隊員,而不是測繪人員,把覘標(覘標,是指設置在三角點或精密導線點上供觀測使用的標架)豎立在峰頂。」上海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顧建祥說。相關測繪專家表示,專業測繪隊員登頂,可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說服力。
-
火星探測、衛星搜尋、星球大戰,你有怎樣的「天問」?
7月26日晚上,文匯講堂聽友在騰訊會議開啟「天問」之旅,60餘人參與一問:「天問一號」為何選擇在文昌而非西昌發射?——低緯度、近赤道,可得到更大的地球線速度我國有西昌、文昌、太原以及酒泉四大衛星發射中心。「天問一號」出徵,為何會選擇在文昌發射?
-
海洋衛星:監測預警的一把利器
記者:我國目前在軌的海洋衛星有哪些?具有什麼樣的性能? 劉建強:目前我國在軌的海洋衛星包括海洋一號C衛星、海洋二號A/B衛星、中法海洋衛星、高分三號衛星。 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用於全球水色水溫探測和海岸帶動態環境監測,配置光學載荷,陸海兼顧,載荷具有多種空間解析度、高信噪比、高動態範圍等優點。
-
瀋陽雷達現颱風眼,海神已到遼寧?分析:去吉林,但東三省都影響
9月7日上午,不少細心的瀋陽網友發現,在瀋陽的天氣雷達圖上,出現了特別奇怪的情況——一道新月形的雷達回波出現在雷達圖上,還伴隨著一個環形的雷達回波,看上去像是瀋陽雷達站上空出現了風眼結構,今天上午瀋陽多地天空陰雲密布,因此不少網友也詢問中氣愛「是不是颱風海神已經來到遼寧了?」
-
極簡科學課|翼龍-10無人機如何在颱風探測試驗中大顯神威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小寧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起飛,圓滿完成對「森拉克」颱風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李子碩 攝8月2日14時58分,搭載著高空氣象探測設備的翼龍-10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開始執行颱風「森拉克」外圍氣象探測任務。無人機到達任務高度後,先後在9.5千米、10千米等高度投放總計超過30枚探空儀,實時探測並下傳大氣氣壓、溫度、溼度等參數至氣象探測中心,探測中心獲取實時信息後進行了數據深度分析。
-
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填補海洋觀測資料空白 提升颱風監測預報水平中國大型無人機颱風探測試驗成功本報北京8月3日電 (記者劉毅、趙貝佳)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
-
為了探測小行星上的鑽石,這些高校決定眾籌一個微納衛星
舉個例子,2018年發射了一顆叫BEPICOLOMBO的衛星去看水星,研製了20多年,花了30多億歐元,有4噸重。 一直發這麼大的衛星,我們壓力很大。那怎麼辦? 可以做一些小號的衛星去探測,所以我現在的研究方向,就是用這種微納衛星做探測。 什麼是微納衛星?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博鰲機場騰空而起,升至1萬米高空後,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完成了對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CT式「掃描」。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起飛,圓滿完成對「森拉克」颱風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
-
翼龍-10成功執行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8月2日下午,搭載著觀測設備的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翼龍-10從海南博鰲機場騰空而起,升至1萬米高空後,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完成了對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CT式「掃描」。隨著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標誌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
"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 中央氣象臺:超強颱風「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20140718/n402432652.shtml report 2472 "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