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逆溫層、熱島效應同時存在 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
何為逆溫層,熱島效應又是什麼,它們的存在會對我市冬季天氣產生怎樣的影響?昨日,記者特別採訪了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對逆溫層和熱島效應從氣象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和分析。
4類逆溫層形成原因都有
逆溫層是成都普遍氣象現象
「逆溫層是一種氣象現象。」陳洪表示,正常情況下,距離地面越近,大氣溫度越高;距離地面越遠,大氣溫度越低。然而在一定特殊條件下,越往上走大氣溫度反而越高,高於近地面大氣溫度,這就叫逆溫層。「在正常情況下,大氣溫度上冷下熱,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這就形成了垂直方向的空氣對流混合,有利於空氣中汙染物的擴散。但如果出現逆溫層現象,空氣上熱下冷,空氣對流就不會發生,空氣中的水汽和顆粒物越積越多,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就容易形成霧或霾。」
陳洪告訴記者,逆溫層的形成原因主要有4類:一是晴空逆輻射。晴天的夜晚地面向大氣釋放熱量,加熱遠地面空氣,而貼近地面的空氣因為夜間溫度下降而降低,形成上熱下冷的逆溫層;二是地形所致。盆地地形因冷空氣到來後易沉澱至盆地底部,周邊溫度升高得比底部冷空氣快,形成逆溫層;三是暖平流效應。當地面是正常溫度時,有暖溼氣流或溫暖的幹氣流吹來,便會覆蓋在原來的空氣上層,形成逆溫層;四是當一個地區受高壓系統控制時,易形成下沉空氣,空氣在下沉過程中溫度會升高,有可能溫度比近地面的溫度還要高,形成逆溫層。
而從我市乃至整個四川盆地的情況來看,逆溫層是普遍存在的氣象現象。尤其是我市,4類形成逆溫層的原因都常在我市出現,因此逆溫層也常常出現,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
城市熱島效應形成次環流
近地面循環增加空氣顆粒物含量
除了逆溫層之外,城市熱島效應的存在也會增加冬季重汙染天氣出現的機率。熱島效應,即城市中人類生產、居住釋放熱量比郊區多,加熱城市上空空氣,且加熱範圍呈現點狀,類似於大海中的島嶼,因此稱為「熱島效應」。城市上空空氣受熱後上升,遭遇郊區的低溫後又下沉,以此循環,形成從城市到郊區的環流。
「雖然一般情況下,空氣形成環流有利於空氣中顆粒物的擴散。但因為我市上空逆溫層的存在,熱島效應帶來的次環流力量不足以衝破逆溫層,不能帶來乾淨的空氣,一直都是含有大量水汽和顆粒物的空氣在來回循環。這樣的次環流不僅不能擴散汙染物,反而還可能會將郊區近地面的顆粒物帶回到城市中來。」陳洪表示。
本報記者 李旻 繆夢羽 文豪
(原標題:逆溫層、熱島效應同時存在 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