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霧和霾形成的氣象條件」

2021-01-21 瀟湘晨報

銅川氣象2017-01-19

「霧和霾形成的氣象條件」。霧形成的氣象條件一是微風,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氣中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至100%,並且伴有冷凝,產生霧滴。三是近地層空氣形成下冷上暖的穩定層,或稱逆溫層,空氣流動性差。霧一般是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夜間和清晨,即具備形成霧的氣象條件。有各種氣象條件形成的霧,如輻射冷卻形成的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等。還有鋒面霧、坡面霧等。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2)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是指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現象,導致空氣「腳重頭輕」,氣象上稱這種現象叫「逆溫」)。發生逆溫的大氣層叫「逆溫層」,厚度可從幾十米到幾百米。逆溫層形成後近地層大氣穩定不容易上下翻滾而形成對流,這樣就會使低層特別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汙染物和粉塵在低層堆積,增加大氣低層和近地面層汙染程度。(通俗講:「逆溫層」就像一層厚厚的被子蓋在地面上空,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汙染物不能向上擴散,「無路可走」又向下蔓延,即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層,從而形成了「霾」。)(3)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汙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

來源:銅川氣象

編輯:楊亞利

【來源:銅川氣象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霧和霾傻傻分不清?古代有霾嗎?氣象專家這樣說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氣象專家講講霧和霾的區別與關係。什麼是霧和霾霧和霾是自然界能使能見度降低的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霧滴的尺度在3~100微米之間,肉眼可見,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氣象科普」逆轉的溫度——逆溫層
    而上面的重的冷空氣想下沉於是大氣就可以 自由地對流擴散地面的汙染物也會跟著擴散掉但是如果遇上逆溫層的話一切都不同了「輕」的暖空氣在上面「重」的冷空氣在下面這個結構很穩定於是暖空氣就像一個蓋子一樣蓋在城市上空又沒對流又沒風逆溫層像一個保姆一樣把形成霾所需的汙染物全都聚積在城市裡
  • 【聯合訪談】氣象衛星能為霧和霾監測治理做什麼?
    2016年年末以來,霧和霾天氣成為公眾關注熱點。霾在衛星雲圖上看起來是怎樣的?氣象衛星在霧和霾的監測和大氣汙染治理評估等方面有哪些應用?針對這些問題,2017年1月6日下午,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副主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專家張興贏。
  • 中央氣象局:極端不利氣象條件致京津冀霧霾多發重發
    原標題:中央氣象局:極端不利氣象條件致京津冀霧霾多發重發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焦瑩)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數為23天,較2015年同期偏多5天。
  • 有趣的氣象知識
    河南商報小記者鄭州市金水區四月天小學二(8)班南宇彤    2019年11月24日,我和河南商報的其他小記者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鄭州氣象科普體驗館。    帶著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霧霾是怎麼產生的、水有哪幾種形態、氣象預警的四個等級,我們開始了這次知識之旅。    在老師的講解下,我知道了霧霾是由霧和霾共同形成的,霧是由空氣中的水汽形成,而霾是由空氣中的粉塵形成。水的形態有三種:氣態水、液態水和固態水,它們之間不斷相互轉化,形成水循環。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2017年1月~2月,隨著大氣環流調整後,冷空氣可能增強,擴散條件好轉,霾日數或接近近10年同期。  專家表示,霧霾成因既與汙染物排放源強度和分布有關,也與不利氣象條件等有關,受諸多因素影響。
  • 「全國優秀少先隊員」與氣象的不解緣
    李東實與氣象的緣分說起來還是「天生」的。他是個在氣象局大院裡長大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時爸爸媽媽就已經帶他到觀測場裡認氣象儀器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了天上的雲都有自己的名字,了解了冰雹的形成原因,懂得了如何區分霧和霾,也知道了很多危險天氣來臨時的防禦措施等等。上學後,他又把這些氣象知識帶給同學們,沒想到班級同學對這些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鑑於班級內濃厚的氣象氛圍,他們班被學校命名為「氣象中隊」。中隊在教學樓走廊裡開闢了氣象服務站,提醒全校師生注意天氣變化、普及氣象知識。
  • 氣象科普: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氣象科普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 「氣象科普」極光知幾分
    極光知幾分 龍江氣象 昨天小時候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太空人遇到新鮮的事物總想著能去摸一摸試一試親身去看一看我們就是在認識和嘗試中慢慢成長問起極光成因大家都知道是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然後就沒有下文了極光是由太陽發出的高速帶電粒子受地球極地磁場影響偏向兩極,並使大氣中的分子、原子激發或電離而形成的絢麗多彩、奇異壯觀的彩色發光現象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兩年時間過去了,由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組織的專家團隊圍繞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形成的物理過程機制、氣象條件對重汙染形成的貢獻等進行集中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大氣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的雙向反饋機制,解釋了在京津冀秋冬季一段時間汙染排放沒有顯著變化情況下,出現持續重汙染的重要原因,同時揭示了京津冀重汙染過程機理,建立了京津冀大氣汙染過程氣象綜合影響模型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多大?謎團揭曉!
    徐祥德、王亞強、柳豔菊等專家組成氣象攻關團隊,對導致大氣重汙染的氣象條件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高強度排放是導致大氣汙染的內因、主因,氣象、氣候條件是關鍵的影響外因。」在代表這一氣象攻關團隊接受藍藍天工作室專訪時,徐祥德說。
  • 談氣象防災減災《霧霾》科普片策劃
    摘 要:2013年全國發生大範圍持續霧霾天氣,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了各項服務應對霧霾天氣,宣城氣象局9月13日製作播出時長5分鐘《霧霾》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專題片節目,從什麼是霧霾、霧霾形成的原因、 霧霾的危害、霧霾天如何防範、怎樣防治霧霾等方面進行介紹。
  • 墨跡天氣與Mapbox合作上線高清可視化氣象雲圖技術,讓天氣信息「賞心悅目」
    ☁️為什麼要用高清可視化氣象雲圖?相信大家對「氣象雲圖」一詞並不陌生,CCTV天氣預報中將常提到這個詞。這麼多的指數背後所對應的是氣象大數據,這對氣象App的專業化要求是非常高的。「天氣預報裡沒有的,你都要有;天氣預報裡有的,你也要很專業」。可視化氣象雲圖的高清程度,則是天氣App專業性的評判標準之一。
  • 「氣象科普」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科普動畫:大氣汙染與控制) 01.幹潔大氣的組成大氣是由混合氣體、水汽和雜質組成的。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04.大氣汙染的形成伴隨風速變小,汙染物水平輸送變慢,加上不利地形山前阻擋等因素,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汙染愈發嚴重。
  • GNSS掩星探測載荷成功發射,「雲遙宇航」背後是兩千億商業衛星氣象...
    相比於歐美、日本較為成熟、健康的氣象經濟,國內的氣象經濟仍處在不斷發展之中並逐漸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2016年氣象服務產業收入規模已突破400億元,據中國氣象協會估算,2025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規模可達30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成立於2019年的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國內首個發射商業GNSS掩星系統的民營公司。
  • 氣象科普進校園的意義
    20世紀 30年代初,經我國氣象科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倡導,將學校小型氣象站引進了中小學校園。建國後 ,黨和國家非 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校建立了 很多校園氣象站 ,便於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科普氣象知識
    近日,位於柯橋區氣象局內的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迎來了首批參觀者,在「小球大世界」項目上,當大家通過光影技術,在直徑2米左右的碳纖維球體上,看到立體展現出來的氣象實時雲圖、全球地形地貌、全球衛星雲圖等內容時,紛紛驚奇不已。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參觀者又體驗了一回「我是氣象播報員」,用一本正經、活潑搞怪、優雅含蓄等方式錄製了多版本的天氣預報。
  • 濟南市氣象科普館
    原標題:濟南市氣象科普館來源:中國氣象報濟南市氣象科普館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山東省氣象局、濟南市科協主辦,濟南市氣象局承辦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針對從11月底開始的華東地區長時間霧霾,中央氣象臺除了進行例行會商外,還密切與地方氣象臺溝通,做好霧、霾及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與常規預報相比,難度在哪裡?  採集:氣象要素及大氣成分  今年年初,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霧霾侵襲,尤其是多日「霧鎖京畿」,較之此番華東地區的霧霾天亦不遑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