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2020-08-28 瀋陽氣象

氣象科普

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成都還會下暴雨嗎?成都氣象告訴你!
    首席預報員 牛金龍 成都市氣象服務中心科普宣傳科科長 許晨 成都市氣象服務中心科普宣傳科副科長 康雪 成都市氣象探測與信息中心 巫俊威
  • 氣象科普:閃電現象種類
    氣象科普閃電現象種類閃電的類型閃電通常分為無聲放電和閃電兩類。閃電本身又可以分為片狀閃電、線狀閃電、鏈形閃電和球形閃電等。最常出現的一種無聲放電是被叫做「愛爾馬聖火」的。當電場強度很強時,就會形成單獨束狀放電,由物體周圍放射出來。這种放電現象對電訊系統有幹擾。片狀閃電 是出現在雲的表面上的閃光,它有時可能是被雲塊遮沒的火花閃電的延光,也可能是在雲的上部發出來的叢集的、若隱若現的一種特殊的放電作用的光。
  • 氣象科普:2020年或將成史上最熱年份
    氣象科普2020年或將成史上最熱年份據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最新計算數據表明,截至7月底,2020年溫度已高居史上第二位,以0.07華氏度的差距僅次於2016年,來自不同團隊的研究人員也給出高概率結果,2020年或將超越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
  • 夏季暴雨生存指南——如何解讀氣象預警信號?
    儘管氣象部門提前了大半天對7月21日北京的特大暴雨做出了預警,但除了發布渠道不盡如人意之外,從微博上的討論來看,預警信號本身也迷惑了不少朋友:21日早晨9點半發布藍色暴雨信號,下午2點發布黃色暴雨信號,下午2點20分發布黃色雷電信號,下午6點半發布橙色暴雨信號——有網友提出,藍色信號大家都沒怎麼關注,而在顏色上能夠提到警示作用的「黃色」出來的時候,早已經黑雲壓城、暴雨如注了
  • 甘肅氣象部門把氣象科普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
    科普活動把農業氣象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村社廣場,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中趨利避害的作用,促進增產增收,助力脫貧攻堅。活動以「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為主題,旨在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提升農民防災意識和能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來自東灣村的60戶農民、20餘名小學生及百餘名家長參加活動。
  • 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中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之內,由空中降落的雨量在50.0 - 99.9毫米的為暴雨,100.0毫米至199.9毫米的為大暴雨,超過200.0毫米的為特大暴雨。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
  • 【氣象科普】寒冷如何造就了雪花的模樣
    【氣象科普】寒冷如何造就了雪花的模樣 2020-12-2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象科普:洪水一般什麼季節發生?最多發生在幾月
    氣象科普:洪水一般什麼季節發生?最多發生在幾月 鎮遠氣象 | 2020-07-06 08:46:09 導語:我國一些地區,每年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降水特別豐富,導致發生洪澇災害。那麼,我國洪水主要發生在每年的什麼季節呢?
  • 石家莊市圖書館氣象科普講座帶您了解天氣知識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這一天,在市圖書館,市氣象學會理事長趙彥廠給市民帶來一場豐富而實用的氣象科普講座。有時,我們的手機會收到氣象災害預警,這種預警往往會精確到今天幾點幾分某種氣象災害幾級預警,但是為什麼不能在前一天發布預警呢?這是因為天氣預警信號的時效非常短,暴雨預警的最長時效為12小時,雷電預警的時效只有6小時,這是為了更精準地達到預警效果,因此在極端天氣集中的季節,要時刻關注氣象預警,以便及時部署防範工作。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世界氣象日氣象專家教你「觀雲識天」
    為紀念第57個世界氣象日,3月23日,溫江區氣象局開展「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當天百餘名師生走進溫江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了解氣象科普知識。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為「觀雲識天」,溫江國家基準站高級工程師陳樂介紹,雖然每一朵雲都形態不一,但在氣象專家眼裡,雲層依然有規律可言。目前,常見的雲可以分為3族10屬29類。
  • 「氣象科普」「霧和霾形成的氣象條件」
    銅川氣象2017-01-19「霧和霾形成的氣象條件」。霧形成的氣象條件一是微風,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氣中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至100%,並且伴有冷凝,產生霧滴。三是近地層空氣形成下冷上暖的穩定層,或稱逆溫層,空氣流動性差。
  • 暴雨是怎麼形成的 暴雨是怎麼形成的原因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蒸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而形成的。引起中國大範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颱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
  • 暴雨的形成條件
    暴雨的形成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  我國暴雨的水汽來源,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和孟加拉灣,二是來自西太平洋。此外,江河、湖泊等也是水汽源地之一。
  • 北海氣象: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
    2020年11月18日和11月21日,北海市氣象局團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第二小學團支部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題活動,向學校師生們傳遞和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系列活動通過氣象科普小課堂、贈送氣象書籍以及參觀北海天氣雷達站等形式開展。
  • 氣象科普進校園的意義
    20世紀 30年代初,經我國氣象科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倡導,將學校小型氣象站引進了中小學校園。建國後 ,黨和國家非 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校建立了 很多校園氣象站 ,便於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我國南方近期強降雨持續,暴雨如何防禦?氣象專家教你→
    當暴雨來襲時該如何做好防禦?暴雨的形成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和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第一點:廣東暴雨的水汽來源,一是來自南海海面和孟加拉灣,二是來自西太平洋。此外,江河、湖泊等也是水汽源地之一。
  • 濟南市氣象科普館
    原標題:濟南市氣象科普館來源:中國氣象報濟南市氣象科普館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山東省氣象局、濟南市科協主辦,濟南市氣象局承辦
  • 科普氣象知識
    近日,位於柯橋區氣象局內的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迎來了首批參觀者,在「小球大世界」項目上,當大家通過光影技術,在直徑2米左右的碳纖維球體上,看到立體展現出來的氣象實時雲圖、全球地形地貌、全球衛星雲圖等內容時,紛紛驚奇不已。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參觀者又體驗了一回「我是氣象播報員」,用一本正經、活潑搞怪、優雅含蓄等方式錄製了多版本的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