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確認 應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今天上午,2019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行動論壇舉行圓桌論壇。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經過專家組的聯合攻關研究,已經基本確認了京津冀大氣汙染的「病根」。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方非 攝 資料圖

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

病根1 :從宏觀層面來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在西風—季風與「背風坡」地形的相互作用下,「弱風區」特徵明顯;與此同時,區域內汙染物排放強度較大,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到5倍。

病根2:從中觀層面來看,本地積累、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的綜合作用,導致了秋冬季PM2.5的爆發式增長:由於汙染物排放強度大,一旦出現不利氣象條件,首先形成本地積累型汙染;高濃度汙染氣團向下風向輸送,導致下風向城市出現區域傳輸型汙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態汙染物反應形成硫酸鹽、硝酸鹽等組分,並吸溼增長,形成二次轉化型汙染。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三種機制在不同城市、不同過程的影響不同,因此,重汙染治理需要「因地制宜」。

病根3:從微觀層面來看,高排放條件下不利氣象條件容易觸發重汙染。重汙染過程的統計分析表明,不利氣象條件包括:近地面風速小於2米/秒、相對溼度大於60%、近地面逆溫、混合層高度低於500米。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傳輸明顯,統計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城市受區域傳輸影響,全年平均貢獻在20%至30%左右;重汙染期間區域傳輸影響總體提升15%至20%左右,北京最高可達60%至70%。

據此,柴發合建議,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治理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著力抓好清潔能源供應、化解過剩產能、交通運輸結構優化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此外,晉冀魯豫交界位於背風坡區域,但重汙染企業密集,是區域汙染的「熱點」,因此,要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

同時,還要依法強化工業汙染源排放監控,在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歸真的基礎上,利用在線質控實現大氣汙染源排放數據歸真,著力解決汙染源排放監測設備良莠不齊、第三方監測人員素質差、運行不規範和惡意作假等問題。在嚴格的在線質控條件下,將汙染源排放自動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體現排放或減排與環境空氣品質間的對應關係。

柴發合還特別提到,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推進區域內的散煤治理工作,通過「公轉鐵」推動區域貨運結構調整、「治管疏」強化柴油車汙染防治,並進一步提升空氣品質考核目標設置的科學性。

相關

北京6月PM2.5濃度同比下降9.3%

生態環境部昨天發布了今年6月和1至6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記者注意到,北京6月優良天數比例為36.7%,同比下降10.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1月至6月,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62.4%,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

據介紹,6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2%,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PM10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1月至6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1%,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142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同比增加20個;PM2.5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PM10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

6月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20.9%,同比下降4.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1月至6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47.5%,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8%。

北京市6月優良天數比例為36.7%,同比下降10.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1月至6月,優良天數比例為62.4%,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

6月,168個重點城市中唐山、邢臺、石家莊市等20個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差;海口、珠海、中山市等20個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好。1月至6月,168個重點城市中臨汾、邢臺、石家莊市等20個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差;海口、拉薩、深圳市等20個城市空氣品質相對較好。

從空氣品質同比改善程度看,2019年1月至6月,168個重點城市中南寧、宿州、肇慶市等20個城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相對較好;泰安、大連、臨沂市等20個城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相對較差。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牛偉坤 記者張航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京津冀大氣汙染確認「病根」,未來治理有兩個重點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經過專家組的聯合攻關研究,已經基本確認了京津冀大氣汙染的「病根」。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何在?藍天保衛戰將精準施策
    攻關聯合中心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那麼,京津冀大氣重汙染的「病根」究竟是什麼?
  •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如何推進?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進展、挑戰及下一步措施》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楚了
    大氣重汙染原因是什麼?近2000位專家聯合攻關,準確找出京津冀大氣汙染「病根」2017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原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科技、中科院、農業、工信、氣象、衛生、高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並設立專項資金5.75億元。
  • 針對臭氧汙染,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
    近年來我省環境空氣PM2.5濃度顯著降低,但是臭氧汙染逐步顯現,嚴重影響了全年優良天數比例。今年1-5月在其他空氣品質評價指標均下降的情況下,臭氧濃度同比上升了4.5%。下一步,在延續顆粒物治理措施,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工業爐窯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做好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應對的同時,還將針對臭氧汙染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聚焦夏季重點時段,聚焦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重點行業,聚焦重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行動。
  • 生態環境部: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以揮發性有機物...
    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不移推進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北京大氣治理聚焦揮發性有機物減排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19日發布稱,為協同治理PM2.5和臭氧,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2020年北京市將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作為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尤其關注工業等領域的VOCs治理,聚焦結構調整、工程治理、精細化管理減排並重。
  • 中國環科院張新民:揮發性有機物(VOCs)防治是解決臭氧汙染之鑰
    中國環科院張新民:揮發性有機物(VOCs)防治是解決臭氧汙染之鑰北極星VOCs在線訊:過去三年來,十堰市中心城區臭氧汙染物濃度呈明顯升高趨勢,據了解,臭氧是由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在太陽光照射下產生的。十堰市作為汽車城,VOCs治理難度異常艱難,更需要儘早著手,深謀遠慮。
  • 廣東佛山強化大氣汙染防治 陶企氮氧化物排放收緊為100mg/Nm3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佛山市貫徹落實廣東省大氣汙染防治強化措施及分工實施方案》已經印發。方案提出,以控制顆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等汙染物為重點,以工業源、移動源、面源汙染防治為著力點,實施多手段多汙染物協同減排,推動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上新臺階,力爭空氣品質排名有所提升,到2020年空氣品質達到國家空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實施重點行業提標整治。
  • 環境保護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印發《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
    按照目前的汙染控制力度,將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分別為160萬噸、250萬噸、100萬噸和220萬噸,佔2010年排放量的15%、22%、17%和20%。隨著二氧化硫減排工作的持續深入,工程減排的空間日益縮減;對細顆粒物貢獻較大的揮發性有機物控制尚處於起步階段,現有汙染控制力度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的迫切要求。
  • 期刊擷萃丨劉炳江: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 著力補齊大氣汙染...
    摘 要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O3)和細顆粒物(PM2.5)的重要前體物,當前我國O3汙染問題日益凸顯,實施VOCs治理攻堅能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補齊大氣汙染治理短板,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京津冀等地空氣重汙染「病根」更清楚了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2017年4月,一項重要的科技攻關啟動,瞄準的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2017年10月,多部門和單位協作,由200多家單位、近2000人組成的科技攻關團隊投入研究,國務院為此設立專項資金5.75億元。原環境保護部專門成立了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統籌攻關工作。
  • 臭氧超標問題日益顯現 專家:需「一城一策」制定詳細的協同減排方案
    2017年,全國臭氧濃度同比上升8.0%,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汾渭平原等升幅較大,成為下一步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灰霾與臭氧汙染有蹺蹺板的關係。」暨南大學大氣環境安全與汙染控制研究所教授吳兌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臭氧汙染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臭氧前體物在合適的氣象條件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的二次汙染。
  • 山西長治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山西長治印發《長治市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全文如下:長治市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為持續改善全市環境空氣品質,遏制臭氧汙染,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防治工作,強化重點行業汙染物減排,促進重點行業綠色轉型發展,依據六部委聯合印發的《「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環大氣〔2017〕121
  • 佛山擬出臺大氣汙染防治方案 陶企氮氧化物排放收緊為100mg/Nm3
    其中,在強化大氣汙染防治措施方面,方案要求,各區必須制定「小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工作方案,開展地毯式排查,建立企業清單,明確整治措施和整治時限,分類施治,開展專項取締行動,於9月15日前將整治方案上報市有關部門。此外,優化城市布局和環保準入。
  • 北京市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環境保護稅適用稅額方案(草案)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北京市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稅改革部署和《環境保護稅法》授權,統籌考慮我市環境承載能力、汙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決定:本市應稅大氣汙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2元/汙染當量;應稅水汙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4元/汙染當量,統一按法定幅度的上限執行。
  • 北京印發十三五大氣汙染防治規劃 強調提升環境監測能力
    完善「空氣品質預報預警業務決策支持平臺」,進一步提高空氣品質精準預報、中長期預報的能力;強化固定汙染源監管體系建設,重點開展低濃度汙染物、揮發性有機物、源成分譜等監測能力和監測技術方法研究,研究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控體系;拓展流動源排放檢測能力,建設北京市機動車排放實驗室二期項目;加強新車環保一致性和在用符合型檢測的綜合性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配合第六階段機動車油品標準的實施,完善實驗室檢測設備。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寧夏銀川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解釋。記者了解到,近地面臭氧汙染主要由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形成機理非常複雜。臭氧汙染程度與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前體物濃度,以及光照、溫度等氣象要素密切相關。因此,臭氧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夏季濃度較高,其餘季節濃度較低。
  •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印發《福建省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部署要求,根據生態環境部《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環大氣〔2020〕33號)和《關於組織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工作的通知》(環辦執法函〔2020〕321號),結合我省實際,我廳制定了《福建省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
  • 北京大氣汙染溯源 聯防聯控迫在眉睫
    他坦言,北京奧運會的臨時強力措施顯然很難延續,大氣質量出現起伏也屬必然。除了細粒子濃度上升速度快,後奧運期氮氧化物上升也較快。這一部分汙染與汽車數量增加有相當大的關係。公眾還不太關注的一種汙染物也在快速上升,就是揮發性有機物。「對於它,我們從1995年左右就開始有觀測,2000年到2005年揮發性有機物是上升的,此後一直到2009年是下降的,近3年又呈現上升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