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年齡是多少?美國化學家提出了鈾

2020-12-04 實況新聞

「地球的年齡是多少?」在400年前的歐洲,愛爾蘭人詹姆斯·烏雪是這個問題的公認權威。有趣的是,他並非是一位科學家,而是一名大主教。因為在科學革命之前,「地球的年齡」問題是與創世神話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地球的年齡是多少?」最開始是一個神學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詹姆斯·烏雪擔任過全愛爾蘭天主教會的大主教,但對科學充滿興趣。他採用聖經年譜學的方法,把聖經上記載的重大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排列出來,同時他還查閱了很多非基督教古代歷史文獻,將與聖經上記載相同的事件一一標記年份。經過反覆的比對和整理,烏雪在他1645年出版的著作《烏雪年表》中,根據當時流行的儒略曆推算,認為整個世界被上帝創造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下午6時。

在啟蒙運動之後,基督教的權威已經搖搖欲墜了,後來的學者們紛紛採用更加科學的方法來推算地球的年齡。法國博物學家布豐收集到了很多史前古生物化石,根據這些化石的年份,布豐推測地球的年齡超過7萬5000年。英國地質學家赫頓則提出了「均變論」,認為地球演化是一個複雜漫長的過程,而我們只能解釋和分析每個地質時期的具體變化,但是無法推測起點和終點。這種地質漸變論的觀點後來被賴爾發揚光大,成為了當時的主流觀點。同為博物學家的達爾文推測一些地質變化的過程至少要經過三億年,而地球的真實年齡說不定遠大於此。

當博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們束手無策的時候,解答這個問題的重擔落到了物理學家身上。19世紀50年代,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與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分別提出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已經成為了學界的共識。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地球、太陽乃至整個宇宙都處在一種熱量耗散的過程中。按照這個理論,地球在誕生之初是一個高熱量的巖漿球,其溫度隨著時間不斷降低,直到將熱量完全耗散掉變得徹底冰冷死寂。這樣一來,只要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初始溫度(也就是巖漿的溫度)、巖層的導熱係數以及地溫梯度,我們就能根據公式計算出地球的年齡。

開爾文在1862年發表了一篇名為《論地球的緩慢冷卻》的文章,他將巖漿的溫度設定為3870℃(實際上應該是700℃—1200℃),然後估算了導熱係數與地溫梯度的平均值。開爾文最終計算結果是9800萬年,考慮到估算帶來的誤差,他提出地球的年齡大致在2000萬年到4億年之間。通過不斷精確參數,開爾文在之後的幾十年中不斷地修訂自己的計算結果,在1897年,他最終確定地球的年齡應該是2400萬年。

按照當時已知的物理學理論,開爾文的計算方法是不可動搖的。不但地質學家們無法反駁開爾文的觀點,就連像達爾文這樣偉大的博物學家也一度懷疑自己提出的物種演化理論。但是,開爾文的計算方法是建立在兩個基本假設之上的。第一,地球內部沒有其他熱量來源。第二,地球內部是一個均質的固體。只要這兩個假設是成立的,那麼開爾文的計算方法就是無懈可擊的。

科學史上很多偉大的發現都來自於意外。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意外地發現鈾鹽能夠讓包在厚黑紙中的底片感光,證明鈾能發射出一種有穿透性的射線,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了放射性現象。在兩年之後,著名的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夫婦從瀝青鈾礦提煉出了兩種新的放射性的元素釙和鐳,而在1903年,居裡夫婦進一步檢測到了鐳元素在放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熱量。與此同時,進入20世紀之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地震波折射現象發現了地球內部並非均質的固體,而是分成地殼、地幔和地心。至此,開爾文計算地球年齡的兩個假設全部被證偽了。

歷史性的轉折發生在1904年。年逾八旬的開爾文勳爵參加了一場由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的物理學會議,早已成為物理學界權威的他受到了一位年輕物理學者的挑戰,而這位挑戰者正是開爾文晚年最得意的學生——當時年僅33歲的盧瑟福。盧瑟福在會議上作了關於放射性增溫對估算地球年齡影響的報告,認為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所產生的熱量能夠平衡地球自身的冷卻。這一對師生代表了世紀之初發生的兩種範式之間的交接,盧瑟福的研究從學理上推翻了開爾文的計算方法,為後來者們開闢了一種新的方法,即通過測定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過程來確定地球的年齡。在1907年,美國化學家博爾特伍德認為鉛是鈾放射衰變的最終產物,提出了「鈾—鉛測定方法」。在同位素被發現之後,這種方法被科學家們進一步優化,因為鈾235和鈾238會分別衰變為鉛207和鉛206,所以在理論上,只要我們知道一塊巖石中鉛和鈾的比例,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巖石的年齡。

於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成了尋找到和地球同時形成的巖石。地表上的巖石都經歷過複雜的地質運動,而隕石來自於太陽中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是和地球在同一時間形成的。在各種各樣的隕石之中,隕鐵的含鈾量極低,這就意味著,鈾衰變產生的鉛微乎其微。因而,隕鐵中的鉛鈾比例就與地球形成之初的比例近乎相等。美國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帕特森最終通過將隕鐵中的鉛鈾比例設定為初始值,將地球巖石中平均的鉛鈾比例設定為最終值,計算得出地球的年齡在41億—46億年之間。精益求精的帕特森對自己的測量結果仍舊不滿意,他又找來另一種和隕鐵性質近乎相反的石質隕石,即初始含鉛量極低,其中的鉛都是由鈾衰變而來。綜合兩個測定結果,帕特森在1956年最終得出地球的年齡為45.5±0.7億年。

科學研究終於告一段落,但故事並沒有結束。在帕特森研究地球表面鉛分布的時候,他驚人地發現,進入20世紀之後的自然界中的鉛濃度增加速度陡然提升,遠遠高於過去幾十億年的積累速度。人類工業汙染,特別是化石燃料的燃燒是這些鉛的主要來源。意識到這點之後,帕特森將後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環境保護事業中。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地球只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顆渺小行星,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我們賴以為生的家園。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是一個為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科學理論能夠計算地球這顆行星的年齡,但是作為我們家園的地球需要人類用愛和良知來守護。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地球的年齡嗎?這困擾了人們兩千年,來看看地球年齡測量史
    最早《聖經》告訴我們,地球誕生於4000~6000年前,這個說法雖然盛傳了兩千多年,但難免引起懷疑。首先對地球年齡提出理性思考的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他提出了一個很有道理的想法,通過觀測天空上的「熱星」如何冷卻,總結規律,而後把這個規律用於地球。
  • 你知道地球的年齡嗎?這困惑了人們兩千年,來看看地球年齡測量史
    最早《聖經》告訴我們,地球誕生於4000~6000年前,這個說法雖然盛傳了兩千多年,但難免引起懷疑。首先對地球年齡提出理性思考的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他提出了一個很有道理的想法,通過觀測天空上的「熱星」如何冷卻,總結規律,而後把這個規律用於地球。
  • 地球的年齡是多少?科學家是如何確定的?
    計算地球年齡的工作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時間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他也相信地球是無限古老的;古印度的宗教學者則認為,宇宙不斷地爆炸、膨脹和坍縮,然後循環往復,他們計算出地球已經存在了19.7億年。
  • 地球的年齡是多少?科學家們是如何確定的?
    計算地球年齡的工作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時間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他也相信地球是無限古老的;古印度的宗教學者則認為,宇宙不斷地爆炸、膨脹和坍縮,然後循環往復,他們計算出地球已經存在了19.7億年。根據布倫特·達爾林普爾(G。
  • 地球年齡是怎麼算出來的
    1907年,美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博爾特伍德提出「鈾—鉛測定法」,認為鉛是鈾放射衰變的最終產物。在理論上,只要知道一塊巖石中鉛和鈾的比例,就可以計算出巖石的年齡。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找到和地球同時期形成的巖石。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有一位名為克萊爾·帕特森的地球化學家,他測量了代亞布羅峽谷的隕石以及其他幾塊隕石碎片的鉛同位素組成。這些太空巖石被認為來自太陽系的小行星,而這些小行星與地球在同一時間形成。
  • 這些年我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年齡的
    「地球的年齡是多少?」在400年前的歐洲,愛爾蘭人詹姆斯·烏雪是這個問題的公認權威。有趣的是,他並非是一位科學家,而是一名大主教。因為在科學革命之前,「地球的年齡」問題是與創世神話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地球的年齡是多少?」最開始是一個神學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 這些年我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年齡的
    這些年我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年齡的「地球的年齡是多少?」在400年前的歐洲,愛爾蘭人詹姆斯·烏雪是這個問題的公認權威。有趣的是,他並非是一位科學家,而是一名大主教。因為在科學革命之前,「地球的年齡」問題是與創世神話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地球的年齡是多少?」
  • 我們同樣生活在地球,但是也離不開太陽,你知道太陽的年齡嗎
    一九二一年,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的一次討論表明,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就時間同題達成新的一致認同,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動物學家此時還包括物理學家都共同認為,地球的年齡有幾十億年之久,他們共同認為放射年代測定技術為確定地球年代提供了最好的指導。一九二六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理事會的一份報告,最終確認了上述技術在科學界的地位。
  • 這些年我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年齡的? 科普貼請查收
    這些年我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年齡的科學史話  「地球的年齡是多少?」因為在科學革命之前,「地球的年齡」問題是與創世神話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地球的年齡是多少?」最開始是一個神學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詹姆斯·烏雪擔任過全愛爾蘭天主教會的大主教,但對科學充滿興趣。他採用聖經年譜學的方法,把聖經上記載的重大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排列出來,同時他還查閱了很多非基督教古代歷史文獻,將與聖經上記載相同的事件一一標記年份。
  • 地球年齡有多大(下)
    盧瑟福在1905年首先想到了可以用這種辦法來測定巖石的年齡。當時,他已經知道鈾、鐳發射出的阿爾法射線其實就是氦,那麼,通過測量巖石中鈾和氦的比例,以及鈾產生氦的速率,就可以知道巖石的年齡。用這個辦法,他測定兩塊巖石的年齡大約是5億年。盧瑟福謹慎地指出,這只是下限,因為有一部分氦可能從巖石中逃逸了,導致測定的氦含量比實際的要少,測定的巖石年齡也就偏小。
  • 地球的年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兩個令科學家恐懼的物理量。
    目前公認的地球年齡是45.5億年,那麼長的時間跨度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如果想準確計算出地球的年齡則需要一個速率恆定、量程極大的物理量,兩者缺一不可。在人類歷史上,地球年齡的計算曆程也是一波三折。不久,有學者提出利用熱力學知識計算地球從炙熱的狀態變為冷卻的時間,而這個時間跨度就大致是地球的年齡。
  • 地球的年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兩個令科學家恐懼的物理量
    目前公認的地球年齡是45.5億年,那麼長的時間跨度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如果想準確計算出地球的年齡則需要一個速率恆定、量程極大的物理量,兩者缺一不可。在人類歷史上,地球年齡的計算曆程也是一波三折。不久,有學者提出利用熱力學知識計算地球從炙熱的狀態變為冷卻的時間,而這個時間跨度就大致是地球的年齡。這個大膽地想法乍一聽很有道理,不過在後來對地殼的研究中發現從地心到地面的熱力逐漸遞減,地球內部溫度並不是統一的,這個物理量依舊沒能滿足「速率恆定」的條件。那麼什麼物體的變化是「速率恆定」呢?
  • 地球的年齡是如何測量的?
    所以就要從鈾礦中提純鈾235,這個過程就是鈾濃縮,十分困難,因此當時美國就召集了很多專家研究這件事,克萊爾·帕特森就是其中之一,在這裡他第一次接收到了質譜儀。這種儀器能夠對礦物中元素的含量進行測定。哈裡森·布朗在當時已經想到了如果測算地球年齡的方法,就是測量出在地球的歷史中有多少的鈾元素已經衰變到了鉛元素,或者說有多少鉛元素是由鈾元素衰變來的,根據這個衰變的過程就能知道地球的年齡。
  • 地球的年齡究竟是多少
    今天的問題是:地球多大了?科學家們最新估測的地球年齡是45.4億年,上下誤差五千萬年。一代代的科學家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把範圍縮小到如今的水平。但我們更想問:「地球的年齡是怎麼測出來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科學家僅僅在地球表面尋找最古老的區域之後測定那裡巖石的年齡,然而事實上 地球表層的板塊在不停地變化,不斷形成新的地殼 而原來的地殼便循環利用 再次進入地球內部。因此現在地表大部分的巖石平均年齡只有一億歲,但地質學家找到了年代更加久遠的巖石 它們大部分曾經存在於地殼的最深層,但卻在進入循環之前就被推出了地表。
  • 地球年齡的探秘
    億年,多我們大家來說是個比較承德時間,可是在在地球的歷史上,卻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球的年齡至少已有46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裡,覆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疊疊的巖層記錄下了地球滄桑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上還繁衍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其中的大多數都已滅絕了,但它們的遺留物有一部分在巖層中保留了下來,形成了化石。地質學家通過對巖層和化石的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
  • 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多年,你知道地球母親多少歲?年齡怎麼計算
    歷史學家可能會說,文明的興起是地球年齡的開始;古生物學家會說,通過化石,最早出現的生命便是地球年齡的開始;地質學家會說,從地球地質作用開始便是地球年齡的開始;天文學家會說,從地球形成之時便是他的年齡開始。地球年齡分為天文年齡和地質年齡,根據推算天文年齡大概為45.5億年,地質年齡大概比天文年齡小几億年。
  • 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億年我們是如何知道的?
    幾乎從小學開始就知道地球的年齡大約就是45.5億歲,也知道大概是放射性測定獲得了地球的準確年齡,但這個放射性測定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兩眼一抹黑.....下面一起來圍觀下!曾經有很多科學家或者有興趣人士都曾打算測定過地球的年齡,但苦於沒有比較合適的模型和技術手段,因此地球的年齡基本是靠猜的,比如1650年一位叫詹姆斯·厄舍主教經過對《聖經》的研究後認為地球年齡約為4004年!後來還有一位埃德蒙·哈雷的科學家認為海洋中鹽分增加率可以作為地球年齡測定標誌,據他測算地球年齡約8900萬年....這比詹姆斯·厄舍靠譜多了,畢竟還是有些道理的!
  • 搞清太陽系的年齡需要幾步?
    這也從側面說明,如果能搞清楚地球的年齡,太陽系的年齡也就不遠了。地球的年齡——鈾鉛測年法從很久以前人類就開始關注地球年齡這個話題了,這個故事說起來還挺長的,出場人物甚至還包括大家熟知的開爾文勳爵,當時他根據地球的冷卻速度推斷出地球年齡在2000萬年~4億年之間[1],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實在是錯的離譜。
  • 從6000年到46億年,揭秘地球年齡測定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後來一位美國科學家指出,地球內部壓力非常大,散熱效率會不同,他修正後的結果是2400萬年。開爾文知道自己之前的計算誤差非常大,所以對此也沒有反對。來自愛爾蘭的地理學家約翰·喬利提出通過測量海水含鹽量的方法來測量地球年齡,他假定地球誕生時海水都是淡水,隨後河流不斷把鹽分帶進海裡,日積月累海水變成了鹽水。他估算了全球所有河流的輸鹽量,然後再與現在海洋中的總鹽量進行了對比,最後得出地球年齡是約9000萬年。
  • 沒有人從地球誕生活到現在,專家憑什麼說地球年齡是45億年?
    然而,想要知道地球的年齡,對於人類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是因為在地球剛剛誕生之初,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自然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和記載,以至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關於地球年齡的說法眾說紛紜。,但受限於時代他們都沒能真正測算出地球真實的年齡,直到放射性測定年代法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