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速:為什麼是偏30萬千米每秒?為什麼是速度的極限,不可超越?
三十萬千米每秒,這個數字也並無特別之處,為什麼偏偏就是以它為極限了呢?在我們無法推翻這個結論的時候,愛因斯坦又用自己的相對論證明了諸多時空理論,因而我們現代物理學便接受了。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若兩艘宇宙飛船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每艘宇宙飛船的速度都是十五萬千米每秒,那麼相對運動不就是三十萬千米每秒了嗎?這種依據參考系而產生的相對運動是不能和光速相提並論的。光速超越了經典力學,本身就是絕對運動,不存在參考系一說。用在參考系下得出的速度,來與光速作比較本身就是錯誤的。
-
光以30公裡每秒撞在人身上,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2個原因!
光以30公裡每秒撞在人身上,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2個原因!在我們的平時生活當中應該不難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曾經在物理課本上也學過,那就是力的作用會隨著速度的增快而增大。就像一個從樓上墜下的物體,它的距離越遠,掉下來之後砸的會越疼,因為它的速度是在逐步的增加的,那麼任何物體在移動的時候都會產生這樣的一個力。眾所周知光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光的速度如此之快,並且每天都會有光打在我們的身上,為什麼我們不會覺得疼呢?光以30公裡每秒撞在人身上,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2個原因!甚至連感覺都沒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光速每秒可達30萬公裡,它為什麼不會在半路上減速?
光可能是我們日常中最容易接觸到的現象了,從生下來睜開眼睛起,我們這一輩子就跟光開始了不解之緣,當然這個不解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撥開層層迷霧之後仍然還是謎一樣的光,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速度,等等都是科學史上著名難題,前者導致了量子力學的誕生,後者則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催生針!
-
為何光速恆定為30萬千米每秒?
光速為定值,如果哪天測出了其他數值,代表著什麼呢?這道題的本質不是光速為何是30萬公裡每秒,而是光速不變原理,如果測出其他值,那就是代表光速不變原理錯了,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相對論。光速為何是某個定值(30萬,只是我們人類自己規定的,但本質上光仍然有個恆定的速度),這個我們無法解釋,這是宇宙的法則吧。要知道光速不變原理,規定了光速在任意慣性系中保持相同的數值,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叫做光速不疊加原理。很好理解,如果我在一列高鐵上,沿著運動的方向,射出一束雷射,那麼請問在地面的觀察者,測出的光速是多少呢?
-
為什麼光撞在人體上不會產生力的傷害?聽聽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宇宙是一個物質的世界,任何物質都有質量,而有質量的物體,它們在高速運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力的作用,一旦撞在別的物體上就會產生巨大的力的破壞。曾經有人設想讓一顆子彈以光速飛行,然後撞擊地球,地球會怎麼樣?樂觀一點的可能是地球會被前後穿一個洞,內部的巖漿噴發出來給地球造成一定的災難。如果悲觀一點可能一顆光速子彈就可以將地球完全毀滅,消失在宇宙中。
-
為什麼光速是30萬千米/秒,如何定義光速?
眾所周知,光速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一般來講,光速是30萬公裡/秒,按照定義值,光速是299792458m/s,光速的計算值為(299792500±100)米/秒。30萬公裡/秒這個數值並非測量值,而是定義值。要懂得兩者的區別!自從137億年前的那一聲巨響,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爆炸而成。自宇宙形成以來,光速就在那裡,不快不慢。
-
為什麼光速是將近每秒30萬公裡,而不是其他數值?
在人類建立的體系下,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將近每秒30萬公裡。至於為什麼光速是這個數值,而不是諸如每秒35萬公裡或者每秒15萬公裡,其原因與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屬性有關。根據麥克斯韋的電磁場方程組可以推導出如下的真空光速(c)公式:上式中,ε0表示真空介電常數(或稱真空電容率),μ0表示真空磁導率。無論是真空介電常數,還是真空磁導率,它們都是恆定的常數,都與真空的屬性有關,它們決定了真空中的光速大小。
-
光速為什麼是30萬公裡每秒?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在描述這個世界的各種常量中,高度,質量都沒有極限,但是速度有,那就是光速。光速所指的就是光傳播的速度,它也是目前科學家公認的極限速度,也就是30萬公裡每秒。人類沒有發現比光傳播速度更快的物質,所以光速也被視為是宇宙極限速度。那麼問題出現了。
-
光速每秒30萬千米,不相信也沒關係,可以用家裡的微波爐測一下
光速為每秒30萬千米,準確的來說應該是299792458m/s,且相對於任何參考系而言都是恆定不變的。光速代表了宇宙間最快的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根據質能方程可知,當一個擁有靜止質量的物體在進行加速的過程中,會產生慣性質量,而速度越快,慣性質量也就越大,而慣性質量又等效於引力質量。
-
光速為何是30萬公裡每秒不是35萬?到底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可以是35萬公裡每秒,但如果真的是35萬公裡每秒,你又會問為什麼不是40萬公裡每秒呢?除非光速是無限的,否則光速總得有一個數值吧?而如果光速真的是無限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不會出現,不會形成,宇宙中也沒有過去將來,也不會有因果關係。所有的只有現在,只有此時此刻!
-
光速為何是30萬公裡每秒?到底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因為無論光速是30萬還是35萬,都還是可以繼續問,為啥不是40萬公裡云云。此外,還有一個注意事項,公裡有多長也只是一個人為規定,如果換一種規定,光速的數字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比如在歐美國家常用的英制單位,英裡。1英裡=1.6公裡左右,如果用英裡來表示光速那就連30萬都沒有了,大概只有 186,282英裡/秒。所以,核心問題不是光速有多快,而是為什麼它不是無限快?
-
光的速度為什麼是每秒30萬千米,而不是更快一點或慢一點?
光的速度為什麼是每秒30萬千米而不是更快一點或慢一點?一種新理論使我們離答案曙光更進了一步。塞納河左岸的巴黎天文臺,牆上有一塊展板,上面說光速是在1676年首次被測得的。其實,這一結果實屬無心之得。他認為,如果光速有限,光的傳播就需要時間,那麼在土星的其他衛星上也應該觀察到食的推遲現象,但實際上卻沒有。之後,人們對於光速問題頗有爭議,直到1728年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布萊德雷發現了另一種測量光速的方式。以後的很多實驗證實,羅默對光速的原始觀測數據慢了25 %。今天,我們已經確定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每秒299792.458千米。
-
為何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大家都知道,光線是現在宇宙所有物質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排除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現象,因為它們都不能傳遞信息),這個速度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的方便,人們通常將光速近似看作30萬公裡每秒。
-
為何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大家都知道,光線是現在宇宙所有物質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排除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現象,因為它們都不能傳遞信息),這個速度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的方便,人們通常將光速近似看作30萬公裡每秒。那麼,有朋友不禁要問了,為什麼光速不是每秒35萬公裡、40萬公裡,只能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呢?
-
光速每秒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速度? 愛因斯坦研究發現,他認為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永遠都達不到光速,理論上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速度?愛因斯坦研究發現,他認為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永遠都達不到光速,理論上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愛因斯坦曾做過這樣的思維實驗,他想著當時的交通工具火車,如果不斷的給它加煤、加燃料,火車的速度就會不斷的提升,但理論上只能加速到無限接近於光速。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這個道理非常的淺顯易懂,當你開車的時候想好跑得快一點,那就需要狠踩油門才行,這樣車的速度就會提升。這個過程就涉及到了能量轉化問題,「石油」的化學能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最終轉化為車的動能,但是車的速度是有極限的,最終能量因為地面的阻力都消耗掉了。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
-
光速為什麼是299792458m/s,而不是30萬公裡每秒?有什麼奧秘嗎?
真空中的光速是測量值,只要是測量值就會存在誤差,永遠不會有準確的值出現。但是人類又想通過光速去定義其他尺寸單位,因此就把光速定義為物理常數:299792458m/s。這個光速定義值和光速的計算測量值之間誤差很小,而人類直接就把光速定義成常數,光速的實際計算測量值為299792500±100米/秒。
-
是誰把光速限定在每秒30萬公裡這個框框內的,今後還有變化嗎?
網絡上常常出現一些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光速是一個整數呢?是什麼人把光速限定在這樣一個範圍呢?諸如此類的問題時空通訊過去多有闡述,但還有不少人有這些疑惑。最近就有位網友提出:光速為何被限定為30萬公裡每秒?好像光速是人為確定下來的,要它多快就是多快似的。
-
光速正好是30萬公裡每秒,是巧合還是設計出來的?
在現代物理學上,目前定義的光的速度是299792458米/每秒,每秒30萬公裡是一個便於我們使用的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