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劉燕娟 視頻 陸薇
說起火箭總裝,就是把上萬個零件手工組裝到一起,就像拼模型一樣。
「這可比拼模型難多了!」4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火箭總裝技能大師馬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笑著說。
2019「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即將在長沙開幕,馬利此次來湘,出席了23日召開的中國航天工程教育與產教融合發展論壇。
4月23日,中國航天工程教育與產教融合發展論壇在長沙召開。會上舉行了軍民融合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工程啟動儀式。
【談印象最深】
看著楊利偉飛上了天,緊張又高興
「火箭總裝,就是分成部段把各個零件、儀器、電纜、導管等進行總裝後,再組合,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火箭,這對工作要求特別精細。」1977年,馬利走進一院的總裝廠房,在這個崗位一幹就是40餘年。
剛進入這行時,馬利就漸漸被裝配工作所吸引。「就像搭積木,大家都會搭,但是又有技巧,得去琢磨它才能把這些做好。」本著這種吃透和執著的精神,馬利跟著師傅紮實學習,常常思考、實踐,一步步成長為「技能大師」。
如今,馬利已總裝過上百枚火箭,談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楊利偉搭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我們目送他進艙,給他關艙門,看著他被送出去,後來又看著他回來。」馬利說,那一次的發射心情是又緊張又高興,因為是第一次載人,看著由自己和同事們裝配的火箭,經歷了多少工序,對總裝技能的驗證就在這一瞬間。
【談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地做一件事,做到極致
馬利認為,工匠就代表做工的人,他只有鑽到這裡頭去了,精益求精地做一件事,才能做到極致。
總裝一枚火箭,有時需要2-3個月,最忙的時候沒有休息日,兩班倒24小時連軸轉,馬利就曾連續加班一個多月。「我國航天事業發展60多年來,國力越來越強,發展越來越快,發射的衛星越來越多,火箭總裝的任務也由少到多。雖然工作很累,但是趕上航天事業大發展的時期,我自己也感到很自豪。」
馬利也想對當代大學生和年輕人說, 「做每一件事,必須勤奮、捨得付出,想做好又不想出力,這是不可能的。」
會上,舉行了高鳳林工匠班授牌儀式。
【談湖南印象】
這次來,才知道湖南航天產業發展這麼快
「這次來湖南,才了解到湖南的航天產業發展這麼快。」馬利說。
湖南航空航天產業起步較早,是國家布局的重點省份,國防科大的雷射陀螺技術廣泛應用於航天領域。「2018全國商業航天30強」的天儀研究院就坐落在長沙高新區。
「高大上」的航天技術,正越來越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