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訊,近日,有江蘇消費者反映稱,在購物網站上有商家公然銷售可「作弊」的電子計價秤,「就像常說的八兩秤,實際只有八兩但稱重顯示一斤」。消費者認為,此類交易為「動了歪腦筋」的商販提供了極大便利,流入市場後,可能會危害到每個人的利益。
網購平臺截圖
商行客服的聊天記錄
商家:「可多賺錢的電子秤」
調查發現,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上均有不少商家銷售此類可「作弊」電子計價秤,「可多賺錢的電子秤」成為了部分商鋪的宣傳用語。銷售地涉及石家莊、漯河、長沙、金華、深圳、重慶等城市。
當以「七八九兩秤」「可調密碼秤」等為關鍵詞在購物平臺搜索發現,至少有數十家店鋪在售電子計價秤,標榜「可調節7兩、8兩、9兩」;「想多就多、想少就少」。甚至有商家在產品信息中明確寫明,「多功能電子稱一天可以多掙幾百元。」
據調查,電子秤調節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在電子秤上通過密碼或快捷鍵調節,另一種為遙控調節,具體使用方法會在發貨時附帶紙條寫清。
浙江質檢:已通報網購平臺並查處
消費者表示,「看著跟我沒什麼關係,但這類秤流入市場後,可能會危害到每個人的利益」。這類作假行為應由誰來監管,消費者又能向誰舉報?
22日,浙江省質監局稽查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前已關注到此問題,經核查,淘寶、天貓、京東都發現了類似情況。針對浙江省內商戶的相關查處工作正在進行。至於涉及其他省份情況,已上報國家質監總局。
23日,阿里巴巴集團方面回復稱,目前根據監管機構要求,平臺正統一、逐步清理用於消費者欺詐的違規商品。
同日,京東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目前京東在對相關商品進行全面排查,如存在違規行為,將立即下架。
專家:平臺有義務禁止「作弊」計價秤
作為直接參與《計量法》修改的專家,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雲表示,
銷售「作弊」計價稱的行為違法,消費者一旦發現這類情況,按屬地原則,可以先向銷售地的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
然而,為何線上商家仍然明目張胆售賣,賣家、網購平臺各自又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雲表示:法律對網絡平臺具體承擔什麼責任,尚未闡明,若直接追究平臺連帶責任,並不合理。但是,如果平臺接到投訴、發現類似違法行為,採取進一步行動,禁止此類行為應該是其義務。目前,新修的《計量法》已初步提交到司法部,未來或將面向全國徵集意見,後續還將進一步修改加強。
綜合央視 澎湃新聞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