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豔陽似火。
七月的大地,有一種旗幟在招展,七月的天空,有一種渴望在湧動。
喜歡七月,在於你真誠的陽光,在於你對秋的誠摯付出。
走進七月,走進七月滾燙的詩行。
十首七月詩詞,分享於你,從容不迫,不時懷念。
★《七月》(節選)★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麼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這是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中的一首詩,全詩較長,這是第一節。此節以鳥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向讀者展示了那個悽苦艱辛的歲月。同時它也為以後各章奠定了基調,提示了總綱。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代: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陸遊48歲時,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參加了9個月的前線從軍生活。此詞是他正對南山,憑高遠望而作。
題目裡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7月16日夜晚,長安南山頭,詩人登高遠望,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唐代:李商隱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
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
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
豈到白頭長只爾,嵩陽松雪有心期。
此詩作於作者仕途受挫之時,無奈只能暫住嶽父王茂元家,而妻子仍在京城長安。
親朋會飲,本為樂事。但此詩所寫,卻不是冥飲之樂,而是由此引發的詩人的幽恨悲情。詩的前半寫初秋崇讓宅的景象,後半部分即景生情,融情入景,表明了對妻子的深切懷念。
★《蘇秀道中》★
宋代:曾幾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溼,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這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這年夏秋間,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間止,大雨三日,莊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溼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宋代:楊萬裡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此詞標題很明確,七月十三夜望月。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世人皆知,皆知,陰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而作者在「十三」的夜裡就能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魏晉:陶淵明
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
如何舍此去,遙遙至南荊!
叩枻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昭昭天宇闊,皛皛川上平。
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徵。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縈。
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這首詩是作者於隆安五年(401年)七月,回鄉探親假滿,再次返回江陵(今湖北荊州)的官府,路經塗口時,見到沿途景象而作。
詩的開頭六句,是從題前著墨,借追念平生,寫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轉到當前。中八句是第二節,正面寫「夜行」,也寫內心所感,他告別岸邊的友人,舉棹西行。結尾六句,抒寫夜行所感,像自語,也像是在對江月傾訴。
★《七月》★
唐代:李賀
星依雲渚冷,露滴盤中圓。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園。
夜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
僅厭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曉風何拂拂,北鬥光闌幹。
這是李賀的《十二月樂辭》中的一首,歸屬《雜曲歌辭》。詩作描寫了七月的一些景物特徵,從星雲露滴、花木園草,到天階氣象、曉風北鬥,客觀反映出秋氣泠然。
★《秋遊原上》★
唐代: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早涼天氣清。
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
露杖筇竹冷,風襟越蕉輕。
閒攜弟侄輩,同上秋原行。
新棗未全赤,晚瓜有餘馨。
依依田家叟,設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來白髮生。
村中相識久,老幼皆有情。
留連向暮歸,樹樹風蟬聲。
是時新雨足,禾黍夾道青。
見此令人飽,何必待西成。
此詩是作者於七月中旬原上行吟,它描述了清秋原上的爽爽天氣,以及沿途的所見所聞,棗未熟,瓜香甜,村中老鄉的盛情相迎等場面,一直到傍晚,蟬聲鳴起,乘興而歸。清秋。確實是旅遊的好季節。
★《七月閨情》★
唐代:袁暉
七月坐涼宵,金波滿麗譙。
容華芳意改,枕席怨情饒。
錦字沾愁淚,羅裙緩細腰。
不如銀漢女,歲歲鵲成橋。
這是 唐代詩人袁暉的一首閨情詩,袁暉,京兆(今西安)人,曾任邢州司戶參軍,官至中書舍人。工詩,多寫閨情。此詩描寫的即是七月閨中怨情,落寞空寂,心事難訴,甚至連傳說的銀河織女都不如,織女每年尚有一次鵲橋會。
★《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
清代:厲鶚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
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鑑。
日日綠盤疏粉豔,西風無處減。
清代詞人厲鶚詞常以典麗見長,此詞「秋濃人淡」,上片是人看景,清遠空靈之極;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綺旎。全詞清雅婉麗,意境幽美。風味在清真、白石之間。
每天分享詩詞美文,一起遨遊詩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