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這首出自《國風·豳風·七月》,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
豳地在今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業部落。《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以鳥瞰式的手法,一下子把讀者帶進那個悽苦艱辛的歲月。
七月即將離去,八月即將到來,那麼關於七月,還有哪些詩詞是你不熟悉的呢?
《夏晝偶作》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詩人寫閒逸的生活,寫幽靜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壓抑中追求的一種精神寄託。懷才遭謗,處境孤立,久貶不遷,而今是良馬羈於廄內,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對悠閒自在的生活十分嚮往。
《蘇秀道中》曾幾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溼,且喜溪流岸岸深。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這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這年夏秋間,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間止,大雨三日,莊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溼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詩人歡欣鼓舞,寫了這首七律。
《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厲鶚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鑑。日日綠盤疏粉豔,西風無處減。
厲鶚詞以典麗見長,此詞「秋濃人淡」、「綠盤疏粉豔」兩句,尤為穎異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遠空靈之極;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綺旎。全詞清雅婉麗,意境幽美。風味在清真、白石之間。
《夏意》蘇舜欽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此詩作於慶曆四年或之後。詩人被革職削籍為民後,於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於蘇州隱居之時。
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閒曠達,虛懷若谷的心境。
《納涼》秦觀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此詩以納涼為題,詩中著力表現的是一個絕離煩熱之處。詩人首先經過尋訪,發現了這個處所的秘密,其次進行具體布置,置身其間,與外境融而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個「自清涼無汗」的世界。
《暑旱苦熱》王令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王令是北宋較有才華的詩人,深受王安石讚賞。這首《暑旱苦熱》是他的代表作。詩馳騁想像,得唐李賀詩神髓。
詩前四句主要是寫暑旱酷熱,反映詩人憎恨「熱」、「天」之情,後面四句重在發抒詩人願與天下共苦難的豪情,顯示其博大的胸襟。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