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幾月了。」一小吏問道周圍的人。「回稟大人,現在是七月了。」七月了,看來天氣該轉涼了,於是就讓周圍的人發下布告,通知各家各戶開始準備換季的衣服。
天氣轉涼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七月流火本意指的是天氣開始轉涼,並不是字面意思天上開始下起了火雨。七月流火的解釋是,流火星.心宿二,在夜空中非常明亮的一顆紅色的星星,其位置在天蠍座的中心,在夏天的夜晚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見。不過現在城市化之後,可以看點星星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想要一看究竟的話,還是回老家去吧。
流火指的是在古代七月份也就是現代的大概九月份左右的時候,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那時候心宿二會在位置的最高點。等到九月之後就會慢慢地落下來,看起來就像是一顆紅色的火星降落一般,而這個時候天氣開始轉涼,於是就有了這句詩「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語言應用
因為七月流火看起來實在是太像用來形容天氣炎熱了,所以就有很多人用它來比喻天氣炎熱,仿佛是在下火一般。現在第七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也已經為它備註上天氣炎熱的意思了。不過這並不代表是一種妥協也不是什麼遷就,只不過是語言的一種適應,這種適應是自古而來就已經存在的了。
不過雖然清楚它是怎麼轉變的,但還是要了解清楚它本身的意思,否則容易被人看穿。而且自從詞典中的改變之後立即引起了大眾的反對,反對的原因也是拒絕正統文化對無知大眾的妥協。不過這個也可以看作是像大眾科普的一種方式,雖然不太恰當就是了,但也可以看出我們的民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語言是在不斷地發展中的,只要不是刻意的汙名話,其實怎麼被大眾更容易地接受也是一件好事。而且近幾十年來語言也在不斷地變化中,普通話普及之後也可以讓大眾全部聽懂別人說的是什麼,只不過自己能不能說出來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我國的識字率也從剛開始的時候不斷地增加,說明基礎教育做得很好。
意義改變
語言在語境之中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一位醫生對你說:「回去想吃點什麼就吃什麼吧。」和你父母說出來感覺肯定不一樣,前者仿佛是直接把你打入了地獄,但後者確確實實是對你的關心。「七月流火『中的火字到了現在也沒有了星宿名的選項,現在想到火就是燃燒的火焰而不是天上的星星。
我們在閱讀古代的學者留下的作品的時候肯定會有不明白的地方,不過多問一下別人就會得到不同的解釋。例如:逃之夭夭「本意是逃跑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其出自實景中的《桃夭》,裡面的句子是」桃之夭夭。「形容桃花開得十分茂盛的樣子,所以沒有必要糾結於這個詞語現在是什麼樣子,只要正確都可以使用。
但還是要說一下,雖然現在它們已經有了不同的意思,但是千萬不要把它們的本意給忘了。約定俗成是大眾可以接受的,但還是不要偏離它本身的意思。如果因為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在文章中使用了但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後果,這些也都是沒有人想要看到的。
理解文章
在我們這裡每年還有很多的學生,還有很多以此為樂的成年人。他們熱衷於探索古文中的奧秘。也願意去發覺古文中的含義,但是因為一個詞句的更改導致文章的不通順確實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不管是約定約定俗成還是錯誤使用,但都不要因為這個而改變它的原本的意思。
語言的價值在於其適應力,也因為適應力會增強它的生命力,不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註定會被遺忘,長此以往下去的話會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在我們的遺忘中而丟失。但我們也一定要恪守底線,不僅是因為它的意思,更加是因為不要等到幾百年後的人們看到了這個詞語就真的以為是炎熱的意思了。
語言的變化是必然的,是無法阻止的。但是在文化的衝擊中不斷地交流與融合才造就了現在的文字,與時俱進很好,但也要注意不要被帶偏。
七月流火告訴了古時候人們天氣開始轉涼了,告訴了現在的人們天氣太熱了,不過哪種意思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要能夠使用正確都可以。不知道您生活中有哪些被人理解錯誤的成語,您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