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簡寫):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汙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它說明水中有機物由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其值越高說明水中有機汙染物質越多,汙染也就越嚴重。
為了使檢測資料有可比性,一般規定一個時間周期,在這段時間內,在一定溫度下用水樣培養微生物,並測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況,一般採用五天時間,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記做BOD 。數值越大證明水中含有的有機物越多,因此汙染也越嚴重。
什麼是COD?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汙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普遍的有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
為什麼用BOD和COD作為汙染物指標?
在汙廢水中大多數的汙染物是有機物,但是廢水中的有機物種類少的可能幾十種多的有上百種甚至上千種,我們不可能把每種有機物都拿出來作為出水指標,此時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指標來代表廢水中的有機物。
我們知道有機物都是由碳氫組成的,可以被強氧化劑氧化或者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氧化的過程中會消耗氧氣耗氧量越多就代表廢水中有機物越多。所以在工業廢水處理行業裡,用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也就是COD和BOD來代表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
BOD和COD有什麼區別?
1.COD是用化學的方法進行測定的,它基本上可以表徵汙水中所有的有機物濃度,這其中就包含了可被生物降解的和不可被生物降解的。而BOD測的時候一般選用五天生化需氧量來測的,它基本上就可以表徵汙水中可降解的有機物。同一份水質,只要不出現測定誤差,COD肯定大於BOD。同時又用B/C的比值來表徵汙水的可生化性。一般情況下城市生活汙水中這個比值大於0.3就是說明汙水可生化性好。
2.COD與BOD比較,COD的測定不受水質條件限制,測定的時間短。但是COD不能區分可被生物氧化的和難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機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機物量,而且化學氧化劑不僅不能氧化全部有機物,反而會把某些還原性的無機物也氧化了。所以採用BOD作為有機物汙染程度的指標較為合適,在水質條件限制不能做BOD測定時,可用COD代替。水質相對穩定條件下,COD與BOD之間有一定關係:一般重鉻酸鉀法COD>BOD >高錳酸鉀法COD。
3.BOD /COD指標是5日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的比值,是汙水可生化降解性的指標。公式表示為BOD /COD=(1-α)×(K/V)式中:α為生化難以降解部分CODNB與COD之比;K為BOD 與最終生化需氧量BODU之比,為常數。從式中可以看出BOD /COD值隨α增大而減小,故這一比值可反映汙水可生化降解性的功能。通常以BOD /COD=0.3為汙水可生化降解的下限。
4、COD:化學需氧量,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汙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機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轉換為二氧化碳、水跟氨,第二階段主要是氨轉化成硝酸鹽跟亞硝酸鹽,測定的時候一般反應5天,又叫BOD5,5天的時間大概就是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第一階段需要20天。
不同在於不是所有的有機物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所以同一水體COD大於BOD。之所以搞兩個,除了表示的內容不同之外,還是因為用COD減去第一階段生化需氧量可以粗略表示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量。
5、COD和BOD都是表徵汙水中有機汙染物濃度的指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可分為易降解的和不易降解的。COD由於是加入了強氧化劑來測定的,所以那些不易降解也能被氧化,因此COD就是基本上就可以反應出水中所有的有機汙染物濃度。BOD一般採用的是五天生化需氧量,利用水中的微生物去分解有機物,主要就是易降解的那部分有機汙染物。因此,BOD反應的是水中易降解的有機汙染物濃度BOD/COD的比值可以反映出汙水的可生化性。一般大於0.3就說明可生化性比較好。就是說水中易降解的有機物含量高,易於被微生物降解吸收。
文章來源:清啦環保圈公眾號(qinglahua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