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下最先進的火星探測車——「恆心」號預計將於7月30日從地球發射升空,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35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據法國24小時電視臺(France 24)14日報導,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NASA已經進行了數月的遠程工作,不過「恆心」號這項耗資27億美元的探測任務並未受到影響。NASA局長吉姆·布裡德斯廷(Jim Bridestine)近日強調,鑑於地球和火星每隔26個月才會在太陽的同一側,因而此次發射窗口不容錯過。
「恆心」號此次星際航行將持續六個月。2021年2月18日,「恆心」號將降落在火星傑澤羅火山口(Jezero Crater)。據「恆心」號項目組成員凱蒂·斯塔克·摩根(Katie Stack Morgan)介紹,傑澤羅有火星表面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洲之一,那裡有一條古老的河流,流向30億至40億年前形成的一個湖泊,河流底部沉積著泥漿、沙子和其他沉積物。
報導稱,假使「恆心」號安全著陸,那麼它將開始收集並儲存巖石和土壤樣本。科學家們通過分析「恆心」號獲取的樣本,尋找細菌化石和微生物,以了解火星上可能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並試圖確認外星人是否曾在火星上生存。
據悉,「恆心」號此次配備了兩臺雷射分析儀和一臺X射線分析儀,用以探明巖石的化學成分並識別可能的有機化合物。
「恆心」號項目組副負責人肯·威利福德(Ken Williford)向媒體表示,為了達成真正的科學共識,即火星上曾存在生命跡象,「恆心」號獲取的樣本仍需在2031年帶回地球研究。
「恆心」號是美國自1990年代以來推出的第五輛火星探測車,此前美國曾向火星發射了「探路者」號、「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心」號。法國24小時電視臺刊文指出,它們與衛星以及地表探測儀器一道改變了人類對火星的認知。多年來的研究表明,這顆紅色星球並非總是寒冷貧瘠的,相反,它或具備生命誕生所需要的條件:水、有機化合物和有利的氣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