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恆心將如何尋找前世的痕跡

2020-07-25 科學的力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恆心將如何尋找前世的痕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恆心」漫遊者(定性火星探測器)將於今年夏天發射到火星,它將在一個古老的火山口湖中尋找過去的生活跡象。但是,如果生物學出現在紅色星球上,科學家將如何認識到它?

在這裡,任務科學家肯·威利福德(Ken Williford)解釋了他們在尋找什麼。

今天,火星對生活充滿敵意。太冷了,水無法在表面上保持液態,稀薄的空氣讓高水平的輻射通過,有可能對土壤的上部進行消毒。

但這並不總是這樣。大約在35億年前或更久以前,表面上存在pH值接近中性的水。如今仍然可見的水刻河道聚集在撞擊坑中。較厚的二氧化碳(CO2)氣氛會阻擋更多的有害輻射。

水是生物學中的常見成分,因此古代火星曾經為生命提供了立足點似乎是合理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關於毅力的關鍵問題

在1970年代,維京號任務進行了一項實驗,以尋找火星土壤中的當今微生物。但是結果被認為沒有定論。

在2000年代初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索漫遊者(Mars Exploration Rovers)的任務是「跟隨水流」。《機遇與精神》為過去液態水的存在找到了廣泛的地質證據。

好奇號火星車於2012年降落,發現曾經充滿了其在大風火山口著陸點的湖泊可以維持生命。它還檢測到了有機(含碳)分子,它們是生命的基礎。

現在,恆心漫遊者將使用旨在測試生物學特徵的儀器探索類似的環境。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副項目科學家肯·威利福德說:「這是自維京海盜以來,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首次任務。」

「維京人是在尋找現存的生命-也就是說,今天的生活可能仍在火星上。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近的方法是探索古代環境,因為我們的數據表明,行星的最早歷史告訴我們火星在最初的十億年間最適合居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恆心將如何尋找前世的痕跡

堅持不懈的目標是Jezero Crater,從軌道上看,過去的水跡比Gale Crater的還要清晰。

流動站將鑽入火星巖石,提取大約一塊粉筆大小的巖心。這些將被密封-緩存-在容器中,並留在表面上。這些將由另一輛流動站收集,並在以後發送,並被送入火星軌道,然後傳送到地球進行分析。這是與歐洲航天局(Esa)進行的名為「火星樣本歸還」合作的一部分。

傑澤羅(Jerzero)的特徵是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洲火星實例之一:當河流進入開放水域並沉積巖石,沙子和(可能)有機碳時形成的分層結構。

「有一條河道從西部流入,穿透火山口邊緣;然後在火山口內部,在河口,有一個暴露的美麗三角洲風扇。我們的計劃是降落在該三角洲的前面,開始探索」,威利福德博士說。

三角洲的沙粒來自上遊的巖石,包括西北的分水嶺。

肯·威利福德說:「穀物之間的水泥非常有趣-記錄了三角洲沉積在湖中時水與沙子相互作用的歷史。」

「它為生活在這些沙粒之間的任何生物提供了潛在的棲息地。來自上遊任何生物的一些有機物都可能被衝洗掉。」

傑澤羅(Jezero)位於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科學關注的地區。它位於一個名為Isidis的巨大撞擊盆地的西側,該盆地顯示出從太空測量出的最強烈的火星信號,即橄欖石和碳酸鹽礦物。肯·威利福德說:「碳酸鹽礦物是導致我們探索該地區的主要目標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恆心將如何尋找前世的痕跡


澳洲鯊魚灣的地層石

普渡大學的Briony Horgan博士,西華盛頓大學的梅利莎·賴斯博士(都是任務中的科學家)及其同事對Jezero Crater礦中的礦物質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了古海岸西緣的碳酸鹽礦床。這些「邊際碳酸鹽」被比作一個浴缸圈-排水後殘留的肥皂渣。

陸地碳酸鹽可以將生物學證據鎖定在其晶體中。它們甚至可以幫助形成結構堅固的結構,這些結構足以作為化石生存數十億年,包括貝殼,珊瑚和疊層石。

基質石是由許多毫米級的細菌和沉積物層形成的,這些細菌和沉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堆積成更大的結構,有時形狀像圓頂。在地球上,它們沿著古老的海岸線發生,那裡有大量的陽光和水。

數十億年前,傑澤羅(Jezero)的海岸正是形成疊層石並得以保存的地方,這使得富含碳酸鹽的浴缸圈成為該任務的主要目標。

流動站的科學有效載荷將有助於調查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恆心將如何尋找前世的痕跡


疊層石中的層不規則且起皺。毅力會尋找相似的形狀

流浪者桅杆上的兩個變焦攝像頭(屬於Mastcam-Z系統的一部分)將對地形進行勘測,並發送有關顏色,結構和紋理的信息。

在幾米遠的地方,一種名為Supercam的儀器將向巖石發射雷射,以測量其元素和礦物成分。

這將幫助科學家選擇可以放置機械臂的「停車位」。手臂鑽用於磨平一塊4.5釐米長的圓形巖石。然後轉彎手臂的轉塔或末端。

名為Sherloc的儀器會捕獲平坦區域的圖像,並繪製出所含礦物質(包括任何有機物)的詳細地圖。然後,另一種稱為Pixl的儀器將為科學家提供同一區域的詳細元素或化學成分。

肯·威利福德說,在這個數據集中,科學家將「尋找生物學上重要的元素,礦物質和分子(包括有機物質)的濃度。特別是,當這些物質集中在可能暗示生物學的形狀中時」。

匯集許多證據至關重要。鑑於聲稱存在地球外生命的高標準,僅憑視覺識別就不足以說服科學家具有生物學淵源。毫不奇怪,發現直到巖石被發送到地球進行分析之前,發現可能僅被描述為潛在的生物特徵。

在談到疊層石時,威利福德博士解釋說:「這些層往往是不規則且起皺的,就像您可能希望一堆微生物彼此生還一樣。整個事物都可以化石化,甚至在照相機中也可以看到。

「但是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形狀時,也許一層的化學性質不同於另一層,但是有些重複的模式,或者我們看到有機物集中在特定的層中,這些是我們可能希望的最終生物特徵。找。」

但是,火星可能不會輕易放棄其秘密。2019年,該特派團的科學家訪問了澳大利亞,以熟悉34.8億年前在該國皮爾巴拉地區形成的化石疊層石。

肯·威利福德說:「我們(去火星)要比去皮爾巴拉(Pilbara)時更加努力。我們對它們的位置的了解來自幾十年來許多地質學家年復一年地繪製地形圖。」

他說,在火星上,「我們是第一批」。

三角洲附近似乎也存在一種稱為水合二氧化矽的礦物。它的特性還使其可以很好地保存生命跡象,包括「微化石」-細菌,真菌或植物的微小殘留物。

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檢測單個細胞水平上的化石微生物。但是為了看到它們,科學家們必須切出一塊巖石,將其研磨到一張紙的厚度以內,然後在載玻片上進行研究。

沒有漫遊者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那也許不必。

威利福德博士說:「很難找到一個獨立存在的微生物。」

「回到它們還活著的時候(如果它們像地球微生物一樣),它們將在一個小社區中聚集在一起,這些小社區會形成流動站可以檢測到的結構或細胞團。」

在探查了火山口的地面之後,科學家們希望將火星車駛上邊緣。在地球上進行分析時,這裡取用的巖心可以為隕石坑的撞擊提供年齡,並為湖泊提供最大年齡。

但是對火山口邊緣感興趣還有另一個原因。當一個大空間物體撞擊到含水的巖石中時,巨大的能量可以建立熱液系統-熱水在巖石中循環。熱水溶解了巖石中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為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成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測器:恆心將如何尋找前世的痕跡


Jezero的三角洲是火星上保存最完好的例子之一。

肯·威利福德說:「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將是Jezero Crater的第一個宜居環境。」 證據以及在環境中定居的任何生命跡象都可以保留在邊緣。

當前的任務方案預計,將漫遊車駛向附近的東北Syrtis地區作為「理想目標」。

它甚至比Jezero還要古老,並且也擁有暴露的碳酸鹽的前景-碳酸鹽的形成可能與火山口中的碳酸鹽不同。

如果在本次任務結束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前世的跡象,那麼搜尋將不會結束。重點將轉向這些核心,等待傳遞到地球。

但是令人興奮的前景仍然是,特派團可能不僅會提出更多問題,而且還會回答。這種結果可能是震驚世界的。無論等待頑強的毅力,我們對地球近鄰的了解都處在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焦點

  •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聯的三個前往火星的太空任務
    對於火星來說,7月是重要的月份。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三架新太空飛行器將升空前往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之間,地球和火星處於相對位置,飛行器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如果任務的發射按計劃進行,首個任務將於本周到期,那麼該太空飛行器將在明年年初到達。他們將加入到已經探測該星球的其他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器的隊伍中。
  • 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漫遊者」將窺視火星表面
    2021年2月18日,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2020毅力探測器在紅色星球著陸後,將進行搜尋Jezero隕石坑幫助我們了解它的地質歷史並尋找過去微生物生命的跡象。但是六輪機器人不會只看火星表面:漫遊者會用一種叫做RIMFAX的探地雷達在它下面深處窺視。與火星軌道器上的類似儀器不同,火星軌道器從太空研究行星,RIMFAX將是第一臺安裝在火星表面的探地雷達。
  • 美國將發射「恆心」號探測車搜尋火星生命跡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下最先進的火星探測車——「恆心」號預計將於7月30日從地球發射升空,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35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據法國24小時電視臺(France 24)14日報導,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NASA已經進行了數月的遠程工作,不過「恆心」號這項耗資27億美元的探測任務並未受到影響。NASA局長吉姆·布裡德斯廷(Jim Bridestine)近日強調,鑑於地球和火星每隔26個月才會在太陽的同一側,因而此次發射窗口不容錯過。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火星」的任務
    InSight是第一個致力於探索火星表面深層的任務。它的科學工具包括一個用於探測地震的地震儀,測量風和氣壓的傳感器,一個磁力計,以及一個用於測量地球溫度的熱流探測器。「我們將這些數據與我們從地震學和地質學中了解到的知識結合起來,以了解InSight下面的磁化層。要讓我們探測到這個磁場,它們必須有多強或多深?」此外,科學家們對這些信號如何隨時間變化很感興趣。測量值因晝夜而異;他們也傾向於在午夜左右搏動。
  • ...俄羅斯航天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歐洲航天局|探測器|火星|...
    簡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已將火星著陸器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因為其遇上了複雜的降落傘系統。火星探測團隊的斯基帕雷利號探測器在子午線平原上墜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將會吸取教訓。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的火星著陸器和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
  • 世界三國火星探測器將陸續抵達,人類尋找火星生命之路還遠嗎?
    科學家將藉助毅力號火星車來尋找這顆紅色星球上的生命證據,並試圖獲取樣本帶回地球進行更多的測試。而陪伴著毅力號火星車的正是一架旋翼式無人機,不難看出人類太空直升機的夢想現在也成為了現實。人類距離在火星上發現生命跡象越來越近了,當然我們還不能對美國宇航局正在做的探索表示任何懷疑,但如果美國宇航局發現火星上曾經真實存在生命證據的話,相信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都會表示驚訝!
  • 美國航天局的新火星探測器即將開始搜尋古代外星生命
    7月30日,美國航天局的一輛六輪火星車(一輛SUV大小)將踏上火星之旅,這是解開這顆紅色星球過去秘密的開始。火星車配備了一套儀器和一套精密的鑽探系統,它的任務是回答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幾個世紀的問題:火星是否曾孕育過生命?
  • 三大火星探測器奔向火星:路程已過半將尋找外星生命
    「毅力號」火星任務的一個關鍵目標是天體生物學,包括尋找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 探測器將記錄火星的地質和過去的氣候,為人類探索這顆紅色星球鋪平道路,並將是首個收集和隱藏火星巖石和風化層(破碎的巖石和灰塵)的任務。NASA目前正在考慮與歐洲航天局(ESA)合作的後續任務,將向火星發射太空飛行器,從火星表面收集這些緩存的樣本,並將它們送回地球進行深入分析。
  • 外媒:中美探測器競飛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去火星可不像到地中海藍色海岸度假那麼容易:這是一趟耗時六七個月的旅程,而且因為軌道和距離問題,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窗口期。然而嘗試者越來越多。在今年7月15日至8月15日這個發射窗口期,太空之路像度假外出的高速路一樣擁堵。雖然歐洲已經將其「火星太空生物學」計劃推遲至2022年秋季,但仍有另外三個項目要進行。
  • 美國航空航天局好奇號探測器發現火星塵暴
    8月3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拍到了罕見的一幕。報導稱,當時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正在蓋爾隕石坑,突然該處颳起了一陣塵暴,而這一景象剛好被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到。
  • NASA火星探測器明年登陸火星,中國呢?未來火星探測誰與爭鋒
    探索這顆最具吸引力的星球將是很多國家實力的象徵,也是科學進步的偉大曆程。據報導,NASA最新的火星車將在不到100天後降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這被稱為恆心號的火星探測器於7月30日發射,旨在探索火星生命,它計劃於2021年2月18日下午降落在45公裡寬的傑塞諾隕石坑內,距離今天只有95天。另外來兩項火星任務也定於2021年2月抵達這顆紅色行星,一艘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航天局運行的天氣研究軌道器,以及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
  • 2020火星探測器將帶著你的名字在這裡著陸
    中新網11月15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2020年火星探測任務的著陸點——火星上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的衛星觀測結果顯示,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的礦物對保存古代生命痕跡非常有利,這使它成為比最初設想的更適合發射火星車的地方。
  • 《科學》雜誌:中國國家航天局欲低調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據《科學》雜誌報導,中國將於7月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文-1號」月球車,來源:XINHUA VIA GETTY IMAGES但是官方對這件事情保持低調:參與「天問一號」項目的科學家們說,他們沒有得到中國國家航天局
  • 已有10932295人,將隨「毅力號」火星車登陸火星!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送你的名字」活動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自願參與提交名字,乘坐美國宇航局下一輛前往火星的火星漫遊者「毅力號」火星車,截止目前約10932295人參與。這些名字是用電子束印在三個指甲大小的矽片上,還有參加美國宇航局「命名漫遊者」競賽的155名決賽選手論文。
  • NASA讓您3D列印自己的火星毅力漫遊者
    7月30日,NASA的「火星2020恆心」火星探測器任務正在前往「紅色星球」,以尋找古老生命的跡象並收集巖石樣本並送回地球。製造過程將近十年,這輛10英尺長的漫遊者具備了一些突破性的技術,並配備了科學儀器和先進的計算能力,可以登陸和倖存於寒冷的火星之夜。 與它的四個前身不同,這是NASA建造的最大,最重的火星探測器機器人,太空迷著迷。
  • 3項火星任務將於7月啟動 中國天問1號發射有太多未知秘密
    七月是火星的月份。本月準備向紅色星球發射三個任務,其中包括美國宇航局的汽車大小的恆心漫遊者,它將尋找古代火星生命的跡象,並收集樣本以備將來返回地球。該軌道器包括六種儀器,包括高解析度相機,磁力計和礦物光譜儀,這將使任務組成員能夠確定地表巖石的成分。流動站還擁有六種儀器,包括氣象站,磁場探測器和探地雷達,它們可以發現地下冰層直至約330英尺(100米)的深度。如果「天問1號」取得成功,中國將成為僅次於蘇聯和美國的第三艘在火星上著陸的國家。
  • NASA的火星2020漫遊車將會怎樣尋找火星生命?它和好奇號有什麼不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帕薩迪納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斯塔克·摩根(Stack Morgan)說:「巖石記錄中的生物特徵是紋理和成分記錄的組合,這可以讓我們有力地證明生物特徵的存在。」她補充說:「所以我們非常希望我們能夠通過火星2020探測器來有力地證明火星表面存在生物痕跡,」如果這些生物痕跡是確實存在的話。
  • 美國航空航天局為火星樣品返回計劃做準備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星期二發布了一份單獨的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該機構現在已經準備好開展其火星樣本回收活動,將原始樣本從火星帶到地球。該機構成立了 MSR 獨立審查委員會(IRB),以評估其早期的概念,即與歐空局(ESA)建立開創性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從另一個星球返回第一批樣本。
  • 火星上到處都是曾經有人居住過的痕跡?
    一名外星人獵人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圖像上搜尋曾經有人居住過的跡象,他說,火星上到處都是曾經居住過的痕跡。UFO探索者斯科特·C·瓦林聲稱發現了一些被破壞的臺階和一個海貝,這些照片是NASA的好奇號和勇氣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拍攝的。
  • 外媒關注:美國「毅力」號探測器搜尋火星生命難度大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新媒體專電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7月30日表示,搭載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的火星任務飛船在行經地球陰影時一度轉為安全模式。NASA說:「數據顯示太空船曾進入稱為『安全模式』的狀態,很可能是飛船在地球陰影時局部出現低於預期的溫度。」飛船目前已離開地球陰影,溫度也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