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於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總人口!40天,30億人次,為什麼春運不「轟動」了?

2021-01-15 瞭望智庫



3月1日,長達40天時間的春運正式結束。來看看一位新華社記者眼中「春運」悄然發生的變化。


文 | 易豔剛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ID:xhmrdxwx),原文首發於2019年3月1日,原題為《春運今日結束,「春運無新聞」時代正式到來?》。


2011年春運期間,剛工作一年多的我在《新華每日電訊》寫了一篇期盼「春運無新聞」的評論。當時覺得自己有些天真,畢竟那時春運還是媒體人眼中的「新聞富礦」:網上充斥著「一票難求」的抱怨,間或有「裸奔索票」鬧劇上演;記者拿相機到售票窗口和候車廳轉轉,就能拍到一組好照片;擠十幾個小時火車回一趟家,就能寫出幾篇曲折的春運故事……那時真覺得「春運無新聞」近乎奢望。

 

然而,當我現在試圖復盤2019年春運大事件時卻發現:在長達40天時間裡,幾乎沒出現多少與春運有關的轟動性事件或話題。可以說,「春運無新聞」已經從奢望變成了現實——曾經讓人倍感沉重的春運,逐漸成了一個無比尋常的話題,媒體上的春運報導越來越少。

 

上圖:1999年2月24日,成都火車站旅客爆滿。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下圖:2017年1月13日,在成都火車東站,乘客準備乘車。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


中國春運是名副其實的「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如今也是觀察中國社會進步的絕佳窗口。2019年春運期間,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接近30億人次,相當於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正如CNN最近一篇評論所說,在任何其他國家,這麼多人短期內的流動都會讓當地的基礎設施癱瘓,但中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從總體來說,春運正迅速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猶記得2011年,原鐵道部一位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承諾2015年「春運一票難求的情況將從根本上改觀,或者說將成為歷史」時,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張空頭支票。但事實確實證明,儘管旅客發送總量增加了幾個億,隨著網絡購票迅速普及、高鐵裡程迅速增長,買票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困難。裹著被子熬夜排隊、忍痛加價數百元買黃牛票、「千裡走單騎回家」等悲情故事,已經逐漸淡出輿論視線。

 

進入「春運無新聞」的年代,那些關於春運的段子越來越少,這正是滿意度提升的表現。過去,網友們熱衷於編排段子調侃春運、挖苦鐵道部門,但現在已經聽不到太多關於春運的段子。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在春運期間的體驗有了大幅改觀,大家都成了春運進步的受益者和見證者,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再去吐槽春運。

 

過去談到春運,人們最容易想到的符號是綠皮車、方便麵、徹夜排隊、黃牛;但現在人們談及春運,最先想到的是高鐵、復興號、網絡購票、在線訂餐。春運,正在成為社會智能化的一個縮影。以武漢火車站為例,旅客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站、刷臉進站,人們已不需要像過去那樣提前幾小時到車站候車,「即到即走」的理念甚至使得火車站無須設計大容量候車廳。這些都是「智能春運」的具體體現。

 

2019年1月21日,旅客在武漢火車站「刷臉」進站乘車。 新華社發(彭琦攝)


「春運無新聞」這種積極變化,映照的是國家的進步。2018年底,中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了13.1萬公裡,其中高鐵營業裡程就達到2.9萬公裡;中國已經成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裡程世界第一的國家,機場數量也已穩居世界前列;網際網路購票、自動售票機、刷臉進站等一系列服務措施,正在將過去的憧憬變成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講,春運是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看到改革開放40餘年的點滴進步。

 

進一步說,「春運無新聞」既離不開鐵路、公路、民航等領域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這些年各領域的改革不斷推進。發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從鐵路系統機構改革到車票實名制、在線選座,從戶籍改革到城鄉一體化、縮小經濟差距,都在以改革和發展紓解社會矛盾、增進公眾獲得感。

 

當然,「春運無新聞」並不意味著春運已經無可挑剔,人們對「更舒適地回家路」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尋常化的春運之路更平穩、更和諧,仍需要更全面地掌握公眾的訴求,仍需要在相關領域馳而不息地推進改革。

 


上圖:2007年2月3日,北京火車站送行者和親友隔窗告別。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下圖:2019年1月21日,石家莊火車站一名男子與家人揮手告別。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庫叔薦書


《經濟大棋局,中國怎麼辦》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黃俊峰

相關焦點

  • 40年,「時光機」上的春運之變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40年,「時光機」上的春運之變  新華社記者  2月10日,臘月二十五,春節的腳步越近,返鄉的心情越迫切。  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1億人次踏上春運歸途。40年間,春運成為中國人共同的記憶:老相冊裡泛黃的綠皮車還未遠去,帶著現代化氣息的銀色「子彈頭」已呼嘯而來。
  • 數說十年春運揭開六大趨勢:黃金周單日出行密度已超春運
    今年春運將持續40天,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1億人次,相當於讓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春運」從上世紀80年代中出現以來,它就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變遷。2006年以來的最近十年,與過去相比人們明顯感覺到路更順了、票更好買了,服務更人性化了。這10年,春運還出現什麼趨勢性的變化?未來10年、20年或更長時期,春運又將會怎樣?
  • 讓無數老外震驚的中國春運: 運送地球一半人口,總裡程能到土星,堪稱世界奇蹟
    >這相當於把地球上一半的人口運送一次春運的總裡程可以從地球到土星難怪老外都震驚了29.78億人次是個啥概念呢?全世界有73.38億人。中國春運相當於折騰了地球上40%的人,是美國人口的9.3倍、英國人口的46倍、澳大利亞人口的128.75倍。
  • 美國人總結中國春運:總裡程約等於地球到太陽距離的8倍
    2017年春運已經開啟,人潮湧入各地的火車站、機場和汽車站。而這場「全球最大規模的人類周期性遷徙活動」也開始受到外國人的關注。美國CNN近日就發布了一組關於中國春運的大數據。
  • GDP前20名:歐洲上榜8國、美洲是4國,那亞洲、非洲、大洋洲呢?
    整體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GDP總量前20強中有8個國家來自歐洲,分別是: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荷蘭、瑞士,佔據了40%的名額;有4個國家來自美洲,分別是:美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佔據了20%的名額。
  • 2020年春運自1月10日開始 預計青島客運總量將達658.6萬人次
    2020年春運從1月10日開始,2月18日結束,共計40天。初步預測,春運期間我市客運總量將達658.6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1.57%。其中,道路客運140萬人次,同比下降5%;鐵路客運240萬人次,同比增長6%;民航客運275萬人次,同比增長2.23%;水路客運3.6萬人次,同比增長2.86%。
  • 世界人口史!未來40年,亞洲人口可能再增加13億
    導讀:20世紀初,全世界人口總數是17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為70多億,2025 年世界人口將突破80億,2050 年將達到100億,達到全球人口峰值。未來40年,亞洲人口數量可能再增加13億,非洲的人口也可能增加1倍,達到 21 億。影響人口增減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死亡率和出生率。
  • 全球78億人,14個國家人口超1億:亞洲7個,美洲3個
    從大陸分布來看,亞洲人口總數約46.42億人,約佔全球總人口數的59%;非洲人口總數約13.52億人,歐洲人口總數約7.45億人,北美洲人口總數約6.03億人,南美洲人口總數約4.42億人,大洋洲人口總數約0.43億人。
  • 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排在全球第六位,為什麼人口數量卻這麼少呢?
    大洋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小的大洲,大洋洲的總面積約為897萬平方千米,澳大利亞一國的面積約佔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的85.7%,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我國上海市的常住人口數量就大約為2500萬人,也就是說整個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僅相當於我國上海市的人口數量,大家要知道我國上海市的陸地面積僅僅只有6340平方千米。所以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為地廣人稀的國家之一,我國的人口密度大約為145人每平方千米,而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僅為3.3人每平方千米。
  • 春運買票難是因為人多?
    春運由於人口流動數量大、人口流動時間相對集中並具有周期性等這些特點而引起短期內海陸空交通運輸高峰,「一票難求」在近年來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現象。根據交通部初步統計的數據,2014年春運全國完成36億人的「大遷徙」,2015年春運更是比2014年多出一億人次。這些讓人震驚的數字背後伴隨著民工流、家文化等社會文化現象,而牽掛著每個中國人的心。
  • 黑種人~未來世界最多人口的種族?
    在1960-197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總人口大概是1.8億,相當於當時歐洲人口的1/3,大約佔世界5%的人口。然後到1990年代增加到大約3.8億。再到2019年大約12億左右,加上美洲等其它地方的黑色人種共14億,比例也從1990年代佔世界的7%上升到2019年佔世界18%左右,短短五六十年間,人口增長超過7倍,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
  • 烏幹達GDP總量274億美元,總人口高達4430萬,在非洲是啥水平?
    在過去的40年裡,烏幹達人口增長了三倍,如今人口數量4430萬,在非洲地區排名第八。國民中說班圖語系的巴幹達、巴索加、巴吉舒、布尼奧羅等族居多數。經濟作物是烏幹達外匯收入主要來源,咖啡是首要經濟作物,每年產量在20萬噸以上,出口額在4.3-4.5億美元,遠高於非洲其他國家,是非洲地區最大的咖啡出口國。 畜牧業以養牛為主,盛行半遊牧的飼養方式,產品率和商品率都不高。
  • 40天,超兩倍的全國人口出行,天氣影響幾何?
    29.9億人次>2019年春運從1月21日開始到3月1日結束,共計40天。據交通運輸部預測,今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29.9億人次,比2018年增長0.6%。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也就是說,40天內有超過全國兩倍的人口通過鐵路、公路、民航、水路出行。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人口總數約5.4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世界上有11個人口在1億以上的國家,北美洲有2個:美國和墨西哥。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東南部地區,面積廣大的北部地區和美國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北美洲大部分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中以盎格魯薩克遜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種人。此外還有因紐特人、多黎各人、猶太人、日本人和華人等。
  • 它們的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與此同時,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總量為41.643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不但如此,亞洲亦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目前在非洲大陸上,共有62個國家和地區,而其人口總量為12.2655億人,是世界人口排名第二的大洲。與此同時,非洲亦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而非洲北部的埃及則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 2020年春運搶票日曆公布,你的父母「反向」了嗎?
    來源:《經理人》來源:財經早餐W綜合自證券時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新京報等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1億人次踏上春運歸途。40年間,春運成為中國人共同的記憶:老相冊裡泛黃的綠皮車還未遠去,帶著現代化氣息的銀色「子彈頭」已呼嘯而來。40年間,中國在變,春運也在變。
  • 為期40天春運結束 福建交通運輸投訴率降17.4%
    2月4日-3月15日,為期40天的2015年道路水路春運工作順利結束,總體安全有序,沒有一名旅客滯留在車站、碼頭,運輸市場秩序正常。全省道路水路客運量累計達8820.7萬人次,同比增長3.42%。「交通故事」美名揚春運期間,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好人頻出、好事不斷,新聞媒體見播見報先進人物事跡487人次,獲旅客感謝、表揚信件267封。
  • 【備考乾貨】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詳解構造圖
    知識連結: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 面對新疾病,一個種族差點滅絕,改變了全球人口布局,病毒的戰場
    同一時期的歐洲的人口有多少呢?不超過7000萬!現在,歐洲的人口已經有7億多了,而在美洲,真正的印第安人的後代,其實已經很少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的原住民都是麥士蒂索人,即歐洲男性與美洲印度安人女性的後代。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原始部落,這些原始部落在15世紀至19世紀的時候從未接觸過歐洲人,但是,在現代社會,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他們可能也會成為混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