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禁塑令」真的來了。
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12月1日海南率先全面禁塑及我國實施全面限塑令的臨近,鋪墊已久的可降解塑料市場正式進入爆發期。
在今日大盤表現清淡的情況下,可降解塑料板塊延續了前兩日的上漲行情,截至收盤,上漲3.28%,行業龍頭丹化科技(600844,股吧)連續3日漲停。
圖片來源:同花順(300033,股吧)
「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
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當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並實行塑膠袋有償使用制度。
然而,隨著近年來電商、快遞、外賣行業的迅猛發展,國內禁塑形式也發生了不小變化,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堪稱升級版的「禁塑令」。
《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到2020年底,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7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劃定了禁限的塑料品類和管理責任歸屬。同時要求各地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督促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以上城市等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圍繞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分析評估各領域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提出可操作、有實效的具體推進措施,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發改委等九部門的文件發布之後,不少省份陸續出臺了各自的禁塑政策。
8月,河北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石家莊市、承德市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同月,江蘇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9月,廣東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開始實施,明確到2020年底,廣州、深圳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11月,北京市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提出到2022年,北京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12月,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萬聯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已有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隨著「限塑令」的普及,可降解塑料產品的需求和應用範圍將快速擴張,相關企業在政策加碼下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如今年底將至,《意見》執行第一階段臨近節點,可降解塑料概念持續走強,建議關注相關龍頭企業。
可降解塑料增長空間廣闊
在各地禁塑力度不斷加碼的背景下,商務部最近發布的一則消息再一次點燃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
11月27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本周開市之後,可降解塑料板塊已經連續三日漲超2%,今天更是漲逾3%。
相關個股也出現大漲:行業龍頭丹化科技連續三日漲停,華信新材(300717,股吧)今日大漲19.99%,銀禧科技(300221,股吧)漲20.06%,冠豪高新(600433,股吧)漲10.12%。
值得注意的是,可降解塑料板塊從今年8月中旬起已經過一輪大幅上漲,隨後出現下跌。而自今年10月起,該板塊再度發力,漲勢延續至今。
圖片來源:同花順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研報指出,預計發改委《意見》推出後,商超、快遞、外賣場景的塑料消費量將分別減少約10萬噸、160萬噸和30萬噸,三大情景合計為可降解塑料提供將近200萬噸的可替代空間。2018年,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費僅4.2萬噸,增長空間廣闊。
華西證券研報表示,在政策利好和技術進步背景下,由於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環保性,生物降解塑料預計將成為首選替代材料,預計到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358億元。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夏志堅 杜恆峰 肖勇
校對|程鵬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