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是一種我國常見的靈長類動物,因其數量多,分布廣,一般人印象裡說到猴子,基本就是獼猴的形象。
獼猴是一種中小型靈長動物,體被棕灰色或黃褐色毛皮,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不同獼猴亞種毛色會有一定差異。獼猴面部呈肉紅色,口內有一喉囊結構,這個器官可以讓獼猴發現食物時將大量食物塞入保存,待移動至安全處再取出慢慢享用,其前、後肢皆有五指,指端皆具有扁平的指甲,其中前肢拇指可以與其他四指對握,和人的手很接近,抓握物品和攀爬時都非常的靈活,尾較長,通常超過體長的1/2。
獼猴適應性較強,生活於山地、森林等多種環境中,結群活動,有些大型猴群有超過上百隻的個體,群體中由一直經過競爭最終取勝的雄性為首領,首領會領導和保護猴群,猴群內階級明確,等級森嚴,在有食物時,猴王優先享用最好的部分,之後其他猴子再按照群體內的等級分別吃食。年輕雄性會單獨組成一個猴群,一些成年雄性經常向猴王發起挑戰,通常雙方都會拼盡全力爭鬥,如挑戰成功就會成為新的猴王,並將老猴王驅離猴群,在這種猴王爭霸中,經常會出現傷亡的情況。
野生獼猴主食為植物嫩莖葉、果實、花以及根莖等,但如果有機會吃肉,獼猴絕對不會放棄,不管是昆蟲、各種小型鳥獸、魚和蝦蟹,只要能找到的獼猴都會將其吃掉。
獼猴聰明,一些生活在人類附近的獼猴就學會了如何從人類的城市中獲取食物,並取得庇護,還有一些旅遊區的猴子甚至會通過驚嚇遊客搶食物吃,還有一些生活在海邊的獼猴,學會了如何挖蛤蜊和螃蟹,找小海鮮改善夥食。在一些高緯度地區,獼猴甚至學會了在冬天前往溫泉避寒,和人一起泡溫泉也成了當地的一景。
獼猴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醫學價值,因獼猴與人類的月經周期、妊娠、分娩、哺乳等多種生理特徵極為相似,故而很多醫學及藥品實驗皆使用獼猴為實驗生物。
北京以前在霧靈山的森林中曾經有獼猴分布,被稱為「直隸獼猴」,也是獼猴種群分布的最北線,但後來因為環境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如今北京已經沒有野生獼猴種群了。
最近幾年,在社交媒體上常有人發布抱著獼猴幼崽的照片及視頻,並且有人將其稱為「日本石猴」販賣,聲稱這種小猴子長不大,其實都是騙子。獼猴幼崽雖然看起來萌萌噠,但是成年以後的獼猴體重能超過十公斤,並且力量很強,行動敏捷,有長而鋒利的犬齒,破壞力十分強大,一般人在它面前就是戰五渣,而且成年獼猴食量很大,並且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這都不是一般城市家庭所能提供的,而且作為智商較高的動物,獼猴需要有能夠交流的群體,如果長時間生活在狹小的籠子內,很容易造成無法彌補的精神傷害。並且,獼猴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沒有林業部門頒發的《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任何單位及個人飼養均觸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