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動物界,會發生跨越物種之間的行為,比如一隻與帝企鵝發生關係的南極毛皮海獅。在宣洩之後,這隻海獅下一刻就把企鵝給吃了。還有就是因為人類的捕獵,缺少長輩教育的大象,會把犀牛看作自己的對象。
日本南部有個叫屋久的小島,位於鹿兒島南邊,是一個多山之島,山地佔有整島約75%,平均高度超過1000米,以日本下雨最多的地方聞名,在很久之前,由於海平面上升,屋久島與主島脫離,成了孤島,屋久島上由於森林密布,而且高山地帶受到保護沒有開發,其中以獼猴和梅花鹿最多。
島上的鹿體長80—100釐米,尾長10—11釐米,體重55—75公斤。毛色和日本普通花鹿相似,但背中線的縱紋明顯。而島上的獼猴是一種中型矮壯的猴子,體長47-60釐米;尾長7-12釐米。兩者的體型差距並不大,一來二去,日本獼猴就對梅花鹿看對眼了。
從來沒有一個物種和獼猴一樣,對梅花鹿如此依戀。日本獼猴是首個被科學證實在某些種群中存在「文化」行為的非人類種群,在日本幸島,一些猴子學會先把甘薯洗乾淨再吃。另一些猴子則養成了在溫泉裡泡澡的習慣,還有一些則模仿人類洗衣服。
日本獼猴對梅花鹿的愛不是個例,在整個種群中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不僅是雄性,還有一些是雌性,沒有錯,雌性獼猴會對梅花鹿進行強迫行為,當然這些雌性獼猴也不會讓梅花鹿白白犧牲,這些獼猴有給它們的「情鹿」梳毛的行為,從它們的背部或脖子上挑出蝨子或其他皮膚上的寄生蟲。它們梳毛的區域通常是鹿沒法自己打理的地方,從而減少梅花鹿的反抗情緒。
再給梅花鹿梳毛的日本獼猴
在研究者觀察到的13起成功事件中,除了一起涉及未成年雄鹿的,其他的對象都是成年雄鹿。在他們觀察到的8起互動失敗的案例中,有5起涉及雌鹿或未成年雄鹿的案例以獼猴被甩到地上告終。但在和成年雄鹿的失敗互動中,獼猴只被這樣甩下過一次。
我們要知道一點,那就是動物的任何行為都在執行基因的指令,基因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自己的存在和延續,基因最關心的是個人的生存和繁衍。那麼為什麼日本雌性獼猴會對梅花鹿感興趣呢?
這讓生物學家十分詫異,由於這兩種動物在系統發生學和形態學上都是非常不同的物種,因此不能單純用它們把對方視為相同物種來進行解釋。
不過因為雄性獼猴的行為還是勉強能夠說得通的,答案就是所謂的「雄性剝奪」,即「在接觸雌性方面受到限制的雄性更可能表現出這種行為」。
簡單來說,因為沒有雌性選擇自己,但是又想要延續自己的基因,所以才會對梅花鹿作出這樣的行為。
除了一些強暴事件,一些雄性獼猴會和梅花鹿談好條件,籤訂同居協議,如果梅花鹿同意了,再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這些日本獼猴會從樹上扔下食物給梅花鹿吃,而梅花鹿甚至還會吃獼猴的糞便。所有這些都表明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研究者稱之為「強同居關係」。
但是雌性是動物界兩性關係的主導者,在動物界,雌性是永遠不缺配偶的,物種間的X行為,也可以稱為種間X行為(不同物種種群之間)或異種X行為,種間X行為並非前所未有;目前已知有10%的動物物種雜交,這種行為在解剖學上相近的動物間更常見。而獼猴與梅花鹿在生理上相差太多,獼猴幾乎不可能將梅花鹿誤認為潛在的靈長類配偶。它們為什麼會對梅花鹿作出強迫行為呢?
科學家推測可能是靈長類動物一般存在著基本等級,靈長類動物個體之間不受其他成員影響的獨自的等級關係。動物群中比較少見,因為每個個體都與自己的親屬和其他成員生活在一起,處於某種從屬關係之中,有自己的從屬等級。它們更有著維持動物種群穩定與繁衍的需求。
這也意味著靈長類動物之間競爭力更大,對於雌性而言,它們更希望誕生優質基因的後代,儘管自己並不缺對象,但是它們往往更希望可以更優秀的對象一起,但是對於擁有高度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來說,它也想要更優質的雌性結合。
所以一些體型小的雌性獼猴有時會被潛在的交配對象拒絕,另外與體型較大的雄性獼猴結合時可能存在危險。
對於這些雌性猴子來說,又沒有錄像帶進行教學,所以它們把梅花鹿當作了教學工具,先進行學習嘗試一下。
為什麼成年雄鹿對此的接受度更高,研究團隊也不太確定,但是他們猜測這可能是因為害羞程度問題。生物學家岡斯特-勒卡表示:「一般來說,雌鹿和更年輕的雄鹿在有人類觀察的時候非常害羞,而成年雄鹿對我們的存在有相當大的容忍度。」
目前,對於日本獼猴和梅花鹿之間的行為研究已經刊登在靈長類學的國際學術期刊《Primates》上,對於日本獼猴的這些現象,科學家還在持續觀察,想要得出一個確切的解釋。